丹·斯坦博克
自2010年春季以來,歐盟一直試圖通過財政緊縮方式,解決歐元區債務危機。而這項政策卻完全失敗,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人們可以看到,各國失業率急劇升高,經濟持續萎縮,意大利大選結果出乎意料,而塞浦路斯也剛剛發生了金融危機。歐盟需要一次政策轉型,需要兼顧財政緊縮與促進經濟增長兩方面的目標。
今年三月中旬,塞浦路斯成了歐盟持續危機的最新受害者。為避免該國在今年五月份出現債務違約,政府準備通過談判獲取100億歐元援助方案,提供援助的三巨頭包括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然而,塞浦路斯國會卻投票否決了最初達成的協議。因為按照該協議,政府將從該國國民在銀行的存款中抽取58億歐元,用于為援助方案提供資金。
此舉令這個小小的島國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她最終仍拒絕接受救援法案,那么就會出現債務違約,銀行業崩潰,該國被迫退出歐元區。而如果她接受了這一法案,就會遭遇大規模資本外逃,最終失去作為歐洲富人避稅天堂的地位,并失去包括俄羅斯商業巨頭在內的國外投資者。
當然,正如歐盟領導人所說,塞浦路斯的情況確實有一定的“獨特性”。這是一個領土面積非常小的國家,銀行控制下的資產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八倍。但是,救援計劃的失敗,還是反映了歐元區企業經營風險的加 劇。
過去數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歐洲存款保險法案足以保護10萬歐元以下存款賬戶的安全。塞浦路斯的情況卻表明,小額賬戶中的資金也并不安全,這還是2008年以來的第一次。不管塞浦路斯和歐盟之間的僵局最終如何打破,這次危機都表明,歐盟的苦日子還在前頭。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歐洲領導人在2012年年底的做法,實際上加劇了本地區的經營風險。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及其經濟貨幣事務專員奧利·雷恩,還有歐洲央行總裁馬里奧·德拉吉,都曾聲明,歐洲已經無需為危機感到擔心。
當時,歐盟總部還指望意大利能夠作為自己政策奏效的成功案例 。2011年底貝盧斯科尼總理下臺之后,馬里奧·蒙蒂的技術專家政府繼任。歐盟一直相信,蒙蒂可以在今年春季的大選中獲得成功。
而事實上,意大利大選的勝利者卻是皮埃爾·路易吉·貝爾薩尼領導的中左聯盟(大選得票率29.5%),以及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翼聯盟(29.1%);排在第三位的是喜劇演員格里洛領導的“五星運動”,他們反對意大利當前的政治格局。
去年秋天,表面上看來,歐元區危機已經平息。但是,盡管政治上取得了一定進展,經濟基本面卻繼續惡化。當時改變人們觀感的,卻是增加流動性的承諾。
歐元區失業率已經從7%飆升至創歷史紀錄的12%,且經濟再度陷入萎縮。在舉步維艱的南歐國家,事業率高達上述數字的兩倍,年輕人失業率更是超過55%。
盡管OMT本來的目標非常明確,但它帶來的副作用,卻是政治上的道德風險。大規模的貨幣擴張并沒有促成經濟結構的加速調整,反而有可能耽擱此類改革計劃的推行。
歐元區經濟危機開始階段,歐盟原以為,問題的關鍵在于流動性不足。從那時起,大部分調控努力都集中在流動性支持方面。以歐洲穩定機制(ESM)計劃的啟動為高潮。
但真正的挑戰,并不僅僅在于流動性不足,而是非核心國家償付能力的不足,以及危機蔓延至核心國家的風險。
只有當危機被控制在小規模經濟體,其國內生產總值不到地區總量的3%時(希臘、愛爾蘭、葡萄牙),歐元區的經濟危機才是可控的。當危機蔓延至西班牙和意大利,一切都大為不同,兩者相加,占到了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近30%,他們堪稱“大到不能倒”的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