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穎彥

一年以前,時任銀河證券經紀管理總部總經理的黃華對記者暢想了一個場景:未來在一個三線城市,證券公司的營業部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開設十到二十家,而只要在城市的最核心地段開設一家大型的營業部。“不用多,就做形象展示用,氣派就可以。”
現在,雖然他已經離開銀河證券,但這一幕或將在他的新東家上海證券實現。就任上海證券副總裁的黃華已經確定,要在上海地區確立四家中心營業部,每家中心營業部分管七到八家一般營業部,把后臺的財務、復核、IT等部門全部集中到中心營業部,大幅壓縮IT養護、后臺人力等。
這是業界所期盼的“新型營業部”的雛形,其核心是降低成本,為即將到來的傭金戰做準備。這一切動作的基礎,是證監會最近下發的兩份政策文件,分別放開了對券商營業部區域數量的限制和非現場開戶的限制。
作為券商最大的“存量”資產,對經紀業務的改革雖然低調,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關節。
放開對券商營業部區域數量限制會讓地方券商失去此前因保護政策而擁有的“先占優勢”,非現場開戶則給更多的“新思維”券商提供了“趕超”的機會。
“強者恒強,弱者被淘汰一定會出現。”一位國泰君安北京營業部總經理如此表示。
而券商面臨的挑戰可能不僅僅來自業內。券商牌照的開放已是大勢所趨,業內傳聞某基金公司獲取券商牌照已經“箭在弦上”,冰封數年的新設券商動議也即將打開。
“既然三馬賣保險能夠獲得批準,高舉創新大旗的證監系統難道不會給互聯網公司頒發券商經紀牌照?”前述國泰君安營業部總經理表示。
降低成本
在郭樹清離任證監會主席之前的那個周末,證監會密集出臺了多項創新政策,其中對券商經紀業務的兩項重要規定是《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監管規定》及《證券公司開立客戶賬戶規范》。
這兩個政策分別放開了此前延續多年的對某一區域券商總營業部數量的限制和對客戶需本人親自到營業部進行開戶的限制。
非現場開戶這一新政已經醞釀一年,各家券商都“憋足了勁兒”。“本周末培訓,下周開單。”一位上海券商營業部總經理稱。
位于深圳的平安證券動作則更為迅速,3月20日,平安證券即已經完成了非現場開戶的第一單。具體流程為由業務員登門進行開戶簽約。“預計非現場開戶會在接下來兩周成為各家證券公司宣傳的重點。”前述上海券商營業部總經理表示。
非現場開戶的最大好處在于,對于客戶來說,簡化了開戶程序,而對于營業部來說則降低了成本。
“市場在前幾年已經形成了充分競爭,非現場開戶不會帶來新的資金,新的客戶。新客戶不會因為開戶程序簡化了就來入市,這不會對資本市場走向產生太大的影響。”上海證券副總裁黃華表示。
不過,這一政策與《券商分支機構監管規定》相結合,有可能成為“大殺器”。
此前,證監會設定某一區域內營業部總數量,避免過度競爭。而隨著這一限制放開,營業部數量不再受限,熱點地區的券商營業部數量或將進一步增加。
作為應對之策,黃華即在上海證券推動中心營業部與“輕型營業部”的概念,將此前分散在各營業部的后臺支持集中到中心營業部,輕型營業部只是“營銷前段”。“區域券商本來在成本上沒有太大優勢,我們首要必須降低成本。”黃表示。
這或許是即將到來的傭金戰的前奏。“目前區域券商可能需要萬分之六、七才能保本,但有些大券商成本可以更低。”前述上海券商營業部總經理表示,“雖然說去年傭金率算是穩定了,不過還有降的空間。”
根據申銀萬國證券測算,“券商營業部的放開,將對國海、西部、太平洋、山西、東北這類傭金率明顯高于平均水平的地方性券商產生很大的沖擊,平均傭金率降幅在30%左右。而對于西南、方正、興業這種地區競爭已較為充分,傭金率已低于或等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券商,沖擊則相對有限,約10%左右。”對于券商整體行業來說,或許今年的日子將更加難過。
券商網絡化
券商營業部放開帶來的費率沖擊,使得券商紛紛尋找新的路徑,繼續“降低成本”。“通道業務費率趨零是必然。”前述上海券商營業部總經理表示。
在通道業務費率趨零之后,券商對成本的敏感性也會越來越大,網絡化成為必然的趨勢。方正證券是其中首度觸網的典范。
3月13日,方正證券宣布進駐天貓(淘寶商城),開設旗艦店。不過,其主要銷售的是輔助的投研產品,包括行情軟件、投資顧問服務等,而并非依靠天貓完成新開設用戶。不過,這一網絡化也被認為在掌握用戶數據,拓展用戶渠道方面邁出了新的一步。
“至少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類美林證券,把網絡當成一種拓展營銷渠道的方式;一種是折扣經紀商比如嘉信理財,他們的模式是不要所謂的營業部,單純把自己當一個通道業務運營商的概念,傭金可以做到極低。”黃華表示。
目前方正證券的模式,正像美林證券所做,將互聯網當作營銷工具在使用。
不過,一些新的券商或將破除老券商的金融本位思維。“馬云、馬化騰、馬明哲可以聯手開一家在線賣保險的公司,非現場開戶之后為什么不能開一家網上開戶的證券公司?”前述上海券商營業部總經理表示,“只要監管層同意,而且我也認為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目前,塵封數年的新設券商已經松動,業界傳聞,某總部位于北京的大型基金公司已經上報新設券商的材料,并已得到監管高層首肯,年內即將開業。
若監管層思維更為開放,券商行業迎來互聯網公司,或互聯網公司與現有券商設立合資公司,扮演“價格屠夫”亦有可能。
“如果真的騰訊或者阿里巴巴來了,面向散戶的業務已有券商是做不過的。”前述國泰君安北京營業部總經理說,“券商只能做機構大戶的生意。”
“未來一定是去散戶化的過程,必須得有自己的專注點。”黃華表示,“一家券商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錯了。大券商做好創新業務,小券商找好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