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吉元
摘要:在新時期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是時代的強音,是每個教師的不懈追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中要以學生的主體性發揮為主旨,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是蒼白無力的。本文從三大方面對此做了闡述。
關鍵詞:主體性;能力;學法;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打造有效課堂已經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追求,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要走出傳統教學的泥沼,改變教師死教書,教死書的被動局面,尤其是要在課堂這個主陣地上確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讓每個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從而保證數學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一、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1.要做到對問題情境的創設。數學源于生活,學習數學要告別枯燥的書本和抽象的理論,要能夠例舉出另學生喜聞樂見的例子,尋求最佳的問題情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津津有味,讓學生感覺到相見恨晚,求知若渴,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比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不妨這樣設計:先讓學生用手指表示每個人分到的月餅個數,然后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做題。如果把4個月餅分給小明和小紅兩個學生,每個人平均分幾個月餅呢?讓學生用手指表示月餅個數。此時學生迅速地伸出兩個手指,教師乘此機會問如果將一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學生,每人會得到多少呢?照樣讓學生用手指來表示。顯然每個人平均分到半個月餅,有的學生彎著一個手指,有的學生干脆不知所措,但是學生都知道每個人能分到半個月餅,此時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半個月餅怎樣表示呢?學生一下子被問住了,此時學生學分數的激情格外高漲,有了強烈的欲望,為下面分數的教學打好了鋪墊。
2.要想法設法為學生創設條件,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起碼對學生要有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的期待對學生來講有著很強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夠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教師要為每個學生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做到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師不同的要求之下都能得到發展,也就是要做到讓每一個小鳥都歌唱,每一塊金子都發光。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相對應的作業,確保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人人干得好。
3.要注意讓學生展示成功。有了良好的分層作業固然好,但不讓學生展示成功就不能更好地發揮作業的作用,教師的良苦用心也得不到體現。只有讓各個層次的學生把學習成果充分地展示出來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算畫龍點睛。
二、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小學生有著求知欲望強烈,但學習不認真,集中注意力時間短暫,聽課時愛動,精力不集中等特點,為了改善這幾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一定要盡量做到語言生動,可以采取恰當的比喻,也可以進行直觀的演示,或者插入形象的圖畫,或者進行啟發性的提問,教學方法要千變萬化,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力求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F在數學教學強調要改變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的錯誤傾向。不要把教學局限在單向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在今后能夠主動獲取知識。一個人的身邊不能時時刻刻有教師在陪伴,學生自己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才是教育的真諦。數學家華羅庚早就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边@也正啟發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擺正觀點,端正思想,與時俱進,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啟發學生積極地去思考,讓他們多動手,多動腦,還要多動口,調動多種感官,然后學到扎扎實實的數學知識。特別是概念、法則,以及公式的推導一定要解剖到位,讓學生對知識了如指掌,弄清來龍去脈,從而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三、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能力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要對學生的各方面都要進行有效的開發。在課堂上要讓他們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即做到主動聽課,聽課同時還要積極動腦,該說的時候要能說會道,該寫的時候也要能奮筆疾書,這得益于科學的學習方法,歸功于良好的學習習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提高也要在長時間的學習中逐步實現,為了讓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積極思考、學以致用的能力,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會聽課。聽課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左耳進右耳出,或者干脆聽也聽不進去,把教師的講課拒之門外,當做耳旁風。起碼要做到在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另外光聽教師講還不夠,對于其他學生的發言也要認真聽,同學發言有什么長處值得我學習,或者存在什么問題要心中有數,千萬不要草草了事,敷衍一場。其次,要會看。這一步強調兩方面,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無數教學經驗告訴我們,教師講課千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書本上有些學生自己通過學習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就不要過多的講,甚至不講,最多也就是進行適當的點撥,否則就造成了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材料要盡量鮮明準確,引人入勝,讓學生喜歡看,看得懂,有價值。再次,要培養學生動腦筋去想?!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數學教學也不例外,要培養學生肯想,在具體教學時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動腦筋,從而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機會,既要靠教師的啟發,還要靠教師的促成。教師要督促每一個學生都去動腦筋,都來想問題。最后,要能說。數學是鍛煉思維的學科,語言是思維的表達方式,要說就要去想,想在前,說在后,想問題具有隱蔽性,但只要學生能把問題說出來就變得可操作。所以要促進學生多想一想,要會想,想得好,能夠想得出,依賴于認真聽講和仔細觀察。從說這個角度而言,它的作用一舉三得,因為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表答能力,同時也就直接鍛煉了學生會聽、會看、會想等這三方面能力。不會聽、不會看、不會想,那么能說會道也就勢必會打折扣。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是時代的強音,是每個教師的不懈追求。我們不要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唯我獨尊,而要深入到學生之間,與他們亦師亦友,用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用欣賞的眼光來面對每一位學生,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確保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把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好,把數學教學推向更高。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