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萍
現在,單親家庭已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流行詞。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經出現的單親家庭有800多萬家。近幾年是80后結婚的旺期,由于80后閃婚等因素也讓離婚率高出了很多,隨之的單親家庭也更多了。
由于家庭發生變故后,家長心理失衡導致單親家庭子女情緒不正常,情感冷漠,孤獨煩躁,存在自卑逆反心理,單親家庭子女學習積極性也大受影響。單親家庭子女思想品德行為異常,多數有不良習慣,表現差的占70%左右。從上述情況可以知道,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已向社會亮起紅燈,單親家庭是殘缺的家庭,對子女的成長極為不利。
一、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無原則地溺愛孩子
在喪偶或離異之后,為人父母往往更加憐憫孩子,什么事都依孩子,結果孩子以自己為中心,缺乏責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
(二)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
與特殊照顧和過度保護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就打罵,使孩子個性發展受到嚴重的壓抑,形成膽小、倔強等不良品質,容易走上歧途。
(三)對孩子的生活包辦代替
許多單親家長與孩子相依為命,對孩子的生活包辦代替,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還采取種種辦法限制孩子的行動,結果使孩子缺乏獨立意識,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校對單親家庭父母教育教育子女的引導
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家長認識到雖然夫妻雙方離婚,但要根據家庭變故的現實,解決好單親子女的教育問題,以下是我采取的一些教育對策。
(一)教師要做單親父母真誠的朋友,幫助有針對性地調整家庭教育方式
一些離異的父母總體感覺他們對于離異這樣的事情不好意思和教師溝通,認為離異不是一件好事,面對教師難以啟齒,擔心知道孩子父母離異,教師會另眼看待孩子,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另外作為離異的父母,也不愿意真誠而坦率地和孩子解釋離婚的事。因此,教師知道學生父母離異以后,可以恰當地介入,以家長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交流溝通,建議家長:
1.向孩子耐心解釋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1)平靜地告訴孩子關于父母離異的事實,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現實。(2)給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為報復對方的武器。父母離婚對孩子最大的打擊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讓孩子知道,雖然父母離婚了,但他永遠不會失去父母對他的愛,做到這一點,需要父母雙方的合作,這對大多數離異的夫妻來說很難,和一個也許帶給自己很多創痛的人合作,可能極不情愿,但不能把夫妻之間的恩恩怨怨遷移到孩子身上。如果把仇恨強加給孩子,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還會使孩子長大后失去愛心。
2.謹慎對待子女的教育,注意科學的教育方式。(1)注意不要過度保護。在喪偶或者離異之后,為父母者常常會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愛傾注在孩子身上,對孩子關懷備至,一切有爸爸或媽媽代作主張,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增加。變得脆弱、依賴,缺乏主見,一旦離開了家長,便茫然不知所措。(2)切忌期望值太高。缺少了配偶,不少家長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著過度的壓力,心理負擔沉重。有的家長把全部心思撲在孩子身上,自己節衣縮食,忍辱負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一旦孩子表現不盡人意,其氣惱、憂怨一齊涌上心頭,有的惡語相向,有的拳腳相加,,更有甚者不理不睬,說出傷害孩子的話。(4)教育孩子形成健康人格。在孩子人格的形成過程中,父親和母親有著無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愛,孩子就會形成所謂的偏陰人格,即表現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等;而缺少母愛,孩子又會形成所謂的偏陽人格,即表現得孤僻、冷漠、缺乏愛心等。所以對于單親家庭的父母來說,要特別注意彌補孩子由于缺少父愛或母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三、與單親孩子平等相處,營造和諧溫馨的學校教育環境
對于單親家庭長大的學生,學校教育非常關鍵。教師和同學都應該加倍呵護和關愛他們,要用愛心和師生親情來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
(一)指導學生正確對待父母的離異
教師要告訴學生,父母的離異雖使自己失去了一個完整的家庭,一份完整的愛,但對父母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既然父母彼此之間已經不能給對方帶來幸福,與其在一起經常吵鬧,還不如給彼此放一條生路,分開重新去尋找屬于他們自己的那份幸福。作為子女,我們應該理解并尊重大人的選擇。
(二)鼓勵學生在和諧溫馨的群體環境中成長
單親家庭的學生都有猜忌和孤獨的心理,他們會因為心靈受到傷害而關閉與同學、教師交流的窗戶,這時,班主任應怎樣做呢?
1.密切關注,愛心撫慰。父母之愛的缺失,使這些學生過早地承受著巨大的思想壓力,每位教師應用愛心去撫慰他們受傷的幼小心靈。單親家庭的學生往往比較敏感,教師要多注意這些學生的言行,若發現有異常的苗頭,要及時跟他們談心,在學習和生活上多關心、多體貼。
2.平等尊重,鼓勵交往。要給他們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交往環境,要鼓勵他們多參與集體活動,增強自信。家庭成員的殘缺,使這些學生在其他同學面前覺得很“丟面子”,抬不起頭,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因此,教師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幫助他們處理好同學間的關系。
四、為單親家庭提供幫助,呼吁形成多渠道的社會教育氛圍
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心病”,心病還需心來醫。家長和教師的真誠關愛能夠彌補家庭破裂給他們帶來的一些創傷,不過,社會上的一些偏見依然會讓孩子有一些心理陰影,那么,全社會的關注尤顯重要。比如,通過媒體宣傳,為單親家庭子女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讓公眾了解單親家庭,并能夠用正常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
我堅信: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形成合力,多給單親家庭的孩子以溫暖和幫助,單親家庭會和雙親家庭一樣溫暖,單翼天使一樣可以茁壯成長。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