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新
小學語文大綱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學生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寫字作為一種技能,必須經過反復的訓練才能掌握。筆者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寫字,發現學生寫不好字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學習態度馬虎,受情感的影響不好好寫字;第二類是寫字的姿勢和技法不對,寫來寫去沒有提高;第三類是觀察領悟的能力比較差,寫不出好字。那么,如何改便這種狀況呢?筆者結合實際述說一下具體的做法。
一、科學指導,明白道理
蘇教版小學教材十分重視學生習慣的培養,專門安排了相關內容,如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坐姿配上了真實的示范圖,讓學生一目了然,易于模仿。然而學生的真實情況是不能樂觀的,一方面因為他們年齡小,寫字姿勢不能持久;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思想上不夠重視,常常有不少學生的姿勢不正確。為此,我讓學生通過操作正誤兩種執筆方法,使學生體驗到執筆過高或過低會不利于寫字用力;筆桿太靠前或靠在虎口處不利于寫出字的筆鋒,還會遮擋視線,久而久之還可能變成一個“劉羅鍋”……經過親身體驗后,學生直接感受到了正確的書寫姿勢具有靈活性和協調性,從而真切地意識到:要想寫出端正漂亮的字體,離不開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端正坐姿,正確握筆,是寫好字的前提。
二、開展活動,激發興趣
練出一手好字絕非易事,“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詩句對此給予了形象的描述。何以能讓學生認真練字并且樂在其中呢?當然需要想方設法激發興趣,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態下積極主動地練好字,我組織了一些活動。
1.“大家都來摘星星”。我在班內設立了一份“得星榜”,用于記錄語文學科的學習情況。針對寫字的姿勢和質量加以評比,只要在每次書寫《習字冊》的課堂表現達到要求,便能得一顆星登記上榜。一個月內累積到相應要求,就獲得“書寫之星”的獎狀一張。學生好勝心強,積極投身其中,寫字的氛圍便日漸濃厚起來。
在這個橫向對比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學生會感到落寞,我也不會忘記他們,適當減少難度,只要他們養成了端正的書寫習慣,個體的縱向對比是有進步的,便能獲得“進步之星”的稱號,同樣也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悅,使其習字的興趣得以延伸。
2.“學習好榜樣”。教師是人之師表,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逼綍r課堂上的板書,教師也做到一絲不茍,端端正正,成為學生書寫的榜樣。然而,樹立學生中的榜樣更具激勵性。在第一個活動的基礎上挑選出書寫姿勢最持久的若干名學生,練字時坐到每一排的最前端書寫,讓各個組的學生觀摩;或是平時同學之間自由觀摩學習。這樣以點促面常抓不懈,激發學生更多更持久地掌握好書寫姿勢,提高書寫質量。
書法藝術的美,可以愉悅學生的身心,激發學生習字的興趣;而榜樣的力量使學生學習興趣的趨向性越來越明顯,學習興趣的持久性越來越強。
3.“我們是好同桌”。練字是一個既動腦又動手,心手相應的訓練過程。好字是練出來的,教學生學會觀察是第一要務。觀察時先看生字的整體分布,每一部分的大小比例如何;再看筆形,看清每一筆畫的形狀,認識點畫的用筆特點;三看點畫的關系,看清關鍵筆畫在田字格中的起訖位置。在平時的練字中,不少學生難免會“眼高手低”,這時如果寫完就扔開,像應付差事一樣,是很難進步的。那么,除了教師隨時隨地的垂范指導外,還可以發揮一些學生的力量,讓同桌寫完后自行與范字比較,一筆一畫找出不同之處,進一步深入地抓住范字的某些特征。同桌之間互相比較,發現不足,及時改正,力求把字寫得美觀。如此反復比較,不斷修正改進,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有了同桌的督促,借助群體的力量,使更多的學生寫起字來心領神會,心手合一。
三、常抓不懈,形成習慣
毋庸置疑,習慣是養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寫字也是這樣。
課堂上,每次書寫前,學生都會吟唱《寫字歌》,邊吟唱邊做到“頭正肩平、腳踏實地、一拳一尺家一寸”,擺正姿勢后才開始寫字,教師始終嚴格巡查,幫助他們日復一日,持之以恒,養成好習慣。
在校外,也要努力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除了發獲獎喜報,表揚孩子在習字訓練中的成績,也可以動員家長為孩子訂閱寫字方面的報刊雜志,參加學?;蛏倌陮m的培訓等等。家庭的重視,父母的督促,親友的贊譽,在學生的心里可以產生長久的良性影響,使習字興趣穩定發展,伴隨成長,受益終生。
素質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體學生,寫字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教師善教,樂教,科學引導,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生是可以寫出一手好字的。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