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保安
語文傳承國粹、表達思想、記錄文明、啟迪靈魂;語文是綜合素質之首要,解開心結之圣手;語文牽一發而動全身,精一科而悟萬理。語文之重要,于此可見點滴。因此,筆者教學以來履職盡責,深研于課本之內,窮磨于課堂之外,感受推敲之癡,體悟語不驚人死不休之謎,天長日久,漸有心得一二,略述如下,教海無涯,一斑之窺,率爾操觚,商榷同仁,禱盼矯枉。
一、發揮體驗性學習的優勢
引導小學生學習語文,根據其年齡與興趣的特點,發揮體驗性學習的優勢,力使群情踴躍,使之在課堂上如沐春風。具體做法有三點。
1.情境性。體驗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具體的經驗,而實踐必定是在具體情境中的實踐,體驗的情境越獨特、越真實,越能引發學生的深刻體驗,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結構、學習目標和內容創設一些真實的或模擬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
2.實踐性。實踐性是體驗性學習的最基本特征。無論是學習者的親身經歷還是親“心”體會,都是一種實踐,因而它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活動。可以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動手操作或進行某些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并親身經歷,去體驗,從而加深對事物的理解產生感知、情感和行為的變化。
3.反思性。學生在體驗性學習過程中親身參與互動,在獲得知識和情感的同時還有個關鍵過程,即反思。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有限,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反思過程中起到拋磚引玉的引導作用,通過新舊知識、情感和策略的比較,發現問題,重構他們的認識,形成他們自己的行動策略和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認識、情感和觀念的深化,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飛躍。
二、通過寫作要求,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給明天寫日記》這篇習作新奇,有助于實現兒童的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強調要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寫出對美好明天的暢想,明天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你又是怎樣想象你的明天呢?
明天很快就會到來,有人有沉甸甸的收獲,有人竹籃打水一場空,原因很簡單,成功者未虛度昨日,平庸人正蹉跎今朝,生活沒有預言,也沒有彩排,想象得再美好,不付出艱辛的努力,就很難收獲累累碩果。
明天到底是什么概念?今天是星期四明天是星期五這算明天,今年十一歲明年十二歲這算明天,今年是小學生明年是中學生這算明天,眼下是兒童以后可能成為老人這也是明天……
三、語文教學滲透德育
公約對于維護秩序,促進安定,加強團結、增進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難以言喻的作用,寫公約需要相當的文字功力。我和幾個教師與學生一起寫公約,幾經討論,博采眾長,反復修改,最后一致同意,明確《校園公約》。公約行文優美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明白如話,字字明珠,言言見諦,很多學生倒背如流,依約遵守,相習成風,公約如下:
學校公約,散馥滿街: 遵規守法,與過永別;
孝父敬母,謙讓同學; 和愛共舞,心性高潔;
日日防非,時時警覺; 好好讀書,思維敏捷;
知識平衡,不令傾斜; 修習智慧,杜絕欠缺;
彼此尊重,互不攻訐; 努力學習,爭當俊杰;
品德高貴,師生和諧; 我為人人,大同時節。
公約宣傳了真善美,提倡了合作精神。筷子雖脆,一把如同鋼筋;剪刀再快,單片難裁布料;可見團隊的力量巨大無比,但是另一方面個人也僅過來影響團體,正如慧人慧語所說,互相指責會分解團隊的力量,集體反思能挽救衰敗的國家。個人與團隊,優秀率先垂范,集體廣面輻射,個人與團體相互影響,彼此受益。
以上所說教學體會,說明教學方法多多,要靈活運用,不能循常習故,膠柱鼓瑟,要像輪扁斫輪那樣,得之于手而應之于心。管見蠡測,掛一漏萬,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長期的深摩窮研,教學之路漫漫,成就的擁有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教師長期的努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