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慧
每次踏進坪塬初中的大門,總有那么一種熟悉的味道:淡淡的故鄉泥土的氣息,同一方土地哺育下的孩子們紅撲撲的笑臉兒,姊妹學校的同行們淡定的上課氛圍.......而每一次的借鑒交流學習,總讓人心里有一種不平衡感:同在新集這片天空下,為什么每一次我都會扮演學習者的角色呢?
新集學區與我所在的學校曾舉行過多次高效課堂比武教學,每一次我都是積極的參與者,目的很明確也很簡單——那就是鍛煉自己。我就是想掀開“高效課堂”的神秘面紗,想經過自己的體驗真真切切地體會傳統課堂與高效課堂的不同,成為一個能多方面把握課堂教學技能的青年教師,成為一個能持久性地并及時學習與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優秀教學者,渴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能適應各種教學模式的教學多面教學手。于是在學區的大力倡導下,我慢慢地在課堂上運用山西太古縣“24字課堂教學模式”與山東杜郎口“三三六教學模式”上課,也去參加每次的高效課堂展示課比賽,由第一次的波瀾不驚,到第二次第三次的失敗,再到第四第五次的略微成熟,但是總感覺自己的課缺少了什么,有一個瓶頸存在而又總是突破不了。我當時很迷茫,面對一次性本科學歷的青年教師不會上課的質疑,甚至面對能力的懷疑時我很憤怒也很無助,也曾懦弱地也將責任推卸到感冒等身體客觀原因上,甚至真的懷疑過自己的教學能力有問題。每一次否定過自己之后心理總是有那么一種不甘心:我能力有問題嗎?專業知識有問題嗎?一次次地問自己。雖說現在的有些本科生可能會出現一些專業不精。實際經驗缺乏等現象,但我知道自己大學四年并沒有虛度,即使不是科班出生,但我有扎實的教育理論基礎,我又有學習的能力與不斷學習提高自我水平的能力......在否認了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有問題之后,我深刻地反思著、尋找著出現問題的每個原因……
同時,與坪塬中學的交流學習也在進行,在這里有關高效課堂的理論正在有張有節地執行著。起先我有懷疑,也有不服氣,因為同在一個學區,以前的公開課等等交流學習很頻繁。總感覺那里的教師和我們同在一個水平,帶語文課的幾個教師的課我也很熟悉。但慢慢地我感覺到了他們的變化——由實施高效課堂起初階段的對模式細則地機械式的照貓畫虎到后來的全校范圍內每一位教師都自如地運用統一的高效課堂模式,尊敬之情油然而生——為他們的執著,為他們的團結,為他們大膽的理念轉變而肅穆。
在這里我找到了我的課堂總是平淡的原因,找到了我運用高效課堂模式上課的瓶頸的突破口。也許認識不足,但我列舉了出來,希望能與看到這篇反思的同行們共同探討。
第一,惰性作祟,思想不能根本性轉變。所謂高效就是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務,而且質量與其他人一樣或者更好。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首先,我們得承認高效課堂在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灌輸下為主導的大背景下是非常需要的,無容置疑。雖然高效課堂是傳統課堂的繼承與發展,但保守的傳統教學的理念根深蒂固,運用傳統教學的模式上課已經是一種習慣,要放棄多年的習慣而接受一套新的教學理念,如果沒有大刀闊斧的指引者和自己堅定的信念是無法完成轉變的。在課堂上不能完全地放心學生,不敢大膽地放開學生,還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于是在觀望的態度下,我落后了,落在坪塬中學的教師之后,成了學習者、借鑒者。
第二,缺乏持之以恒的堅持,沒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如果在起初學習運用這種模式的時候,就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這種模式還課堂于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主動積極地做課堂的主人的特質,并將這種與眾不同的符合學生學習本能的模式充滿熱情地運用于自己的課堂中,堅持下去,持之以恒,那么現在我已熟練地掌握了這門教學模式,從而更能為以后更深層次創造性地完善與鉆研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三,心態不穩,心理承受能力弱,好高騖遠。現在一些年輕教師承受不了打擊,經歷幾次小挫折之后害怕被否定,被懷疑能力有問題。更害怕舊事重提,被聯系以前的一些不順利的事情又遭遇能力的否定,這樣造成滾雪球現象,心理壓力不斷地積累。所以我們應該有“瓦倫達心態”,不能把自己的大量注意力都放在對所做事情結果的擔心、焦慮上,那樣只會無形中增加心理負擔,加大失敗的機率。應該關注于事情的過程和細節,充分挖潛和發揮自己的潛力,一心一意把當前的事情做好。對于高效課堂我們應該不怕挫折失敗,從每一個細節中挖掘出值得我們進步的東西,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與能力的魄力。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步,不應消極地應付,應該反復認真地思考,在思索、摸索、總結中求進步。
和著坪塬中學高效課堂輕盈的步伐,我們嗅觸到了清新的氣息,在春天布谷鳥報曉的叫聲里,我們應該去尋找春天的足跡……
真心祝愿姐妹學校——坪塬中學在高效課堂的道路上能越走越出色,我們也會緊隨后塵……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