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玉芳
地球一村化,世界開放,英語迅速熱遍全球,學好英語,升學有望,就業順通。因此,教師責任重大,前路漫漫,必須為教學傾注身心,履職盡責。下面筆者略談教學策略一二,敬請矯枉。
一、反思是高效教學的精髓
反思是進步的靈魂。課堂教學不是靜止的,而是充滿變化的,教師雖然在課前進行了嚴謹的備課,但是仍然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生成出現,因此,教師需要具備快速應對的能力,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評估性決策是教師在每節課后對自己教學所做的總結和評價,目的是總結經驗,為以后的教學提供參考。教師在對一節課進行評估時可反思以下一些問題:
1.這節課是否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2.這節課使用了哪些教學材料?是否有效?這節課使用了哪些教學媒體?效果如何?
3.這節課使用了哪些教學技巧?效果如何?
4.課堂上師生互動情況如何?課堂上是否發生了特殊的事件?
5.這節課的實際講授是否與教案設計完全一致?如果不一致,做了哪些修改?效果如何?
6.這節課的教學難度是否恰當?
7.這節課的教學的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8.備課是否充分?這節課的哪些內容需要以后改進?
9.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是什么?敗筆是什么?為什么?這節課是否可以采用其他更好的教學策略?
10.教學理念在本節課上是如何體現的?下節課與這節課如何銜接?
二、聽的重要性
英語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培養掌握英語知識的技能,是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因此,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據統計,聽在交際活動中所占比例大約為44%,所以聽居首要地位。新目標英語教材中的聽力資源豐富多樣,每一次聽力的訓練都是在體驗語言,感悟語言的一次經歷。教師不是教聽力材料,而是用聽力材料教。教師要考慮對聽力材料怎么處理,怎么整合。聽的過程不僅僅是用耳,更需用心、用嘴、用腦、用手、相輔相成,教師要做好引導。
三、在背誦單詞掌握詞句方面別出心裁
青春年華的學生,喜歡朗朗上口的文句,還經常抄錄。我給他們找來英漢對照的慧人慧語。
有的學生“滔滔雄辯”,慧人慧語這樣啟示:
喝多的人難受一天;
說多的人吃虧一世。
Drink more one day.
Said many people suffer a world.
在志向方面,慧人慧語如此引發:
偉人逝世留下萬代英名,
庸人死去帶走一件壽衣。
The passing away of the great man leave generation name.
A die away a shroud.
有學生和同學之間相處得比較好,但是過于粘膩,慧人慧語暗示之:
苦蒂生甜果;
恩根長仇苗。
Disheng bitter sweet.
Engen Long Qiu seedlings.
有的學生條件優越,態度驕矜,慧人慧語引導之:
甜為軟骨粉,
苦是查人舟。
Sweet for cartilage.
Suffering is the people.
這些句子短小精悍,文豐字簡,朗朗上口,滿口余香,學生背誦的時候,不僅僅增加了詞匯量,還得到啟示,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教學方法需要教師細心揣摩,認真研磨,善于創新,讓學生在課堂上群情踴躍,在課堂下將英語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英語水平一定會日久功深,更上層樓。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