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溫家寶同志在重慶大學講話的時候說:“一個民族要有許多仰望天空的人,這個民族才是有希望的。”這足以說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新的美術課程改革強調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它將綜合實踐與探究性學習融為一體,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拓展教學思路,發掘美術創作媒材,利用多種造型資源對開發學生美術潛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設置美術綜合實踐課,利用多種造型資源開發學生美術潛能
美術課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制定比較系統的美術課堂教學內容體系,精選教學內容,結合初中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一些利用多種造型資源進行美術綜合實踐的教學課程,在學生把自己的審美情感進行物化的同時,引發學生的實踐創作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開發學生的美術潛能。例如《織物彩繪》一課,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形式多樣的織物彩繪作品,領略織物彩繪幻化多姿的藝術魅力,并嘗試利用一定的工具和丙烯顏料及輔助材料,運用最基礎、易操作的一些手繪方法在胚布或織物上進行圖案繪制來完成一件織物彩繪作品。本課以設計手帕為主題讓學生為自己繪制手帕,鼓勵學生嘗試把藝術與生活相結合,鼓勵學生設計具有個性張揚和創新意識的彩繪作品。“我是手帕設計師”和“我的創意我做主”這兩個環節把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向高潮,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有效的開發。
二、自編美術教材,利用多種造型資源開發學生美術潛能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發學生的美術潛能十分重要,只有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實踐,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終達到綜合能力的提高。為了使學生的美術潛能得到開發,教師在拓展課本教材的基礎上,應大力開發本地資源,自編教材,利用多種造型資源,在“因材造型”和“造型抒情”的自主性活動中豐富學生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荷花印象》這一綜合實踐課,教師可以通過挖掘地方特色,從觀賞保定蓮花池入手,引導學生從觀賞蓮花池到品味荷花再到欣賞有關荷花的美術作品,最后到進行荷花作品的創意。在學生分組的荷花創意作品中,有泥塑、有銅絲編制、有手繪、有蛋殼瀝粉裝飾畫,還有廢舊塑料瓶創意燈飾。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有了極大提高。學生的美術潛能在這樣貼近生活實際的實踐活動中得到開發。
三、“變廢為寶”,利用多種造型資源開發學生美術潛能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使命。在美術課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開展創新性學教活動,發揮美術課程的優勢,注重發掘、利用廢舊材料中所蘊涵的美術價值、教育價值,結合美術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對廢舊造型資源進行加工創造,“變廢為寶”。例如《商品包裝盒》一課,除了讓學生了解商品包裝的用途、特點以及包裝所用的材料,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立體造型的基本知識設計制作商品包裝。針對學生學習活動,教師設計了以環保理念為主題的學生作業“環保手提袋”。學生在制作手提袋時,始終以環保為主線,在設計中用整張紙進行設計制作,減少裁剪環節,用紙捻成繩制作手提袋的提手。手提袋制作完成后再配上學生喜歡的圖案設計。整個過程低成本、低結構,環保無污染,可以回收再利用,真正實現低碳環保。通過這一課程,學生不但增強了環保意識,充分開發了美術潛能。
四、勞技美術相結合,利用多種造型資源開發學生美術潛能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具有內在的綜合特征。因此,勞技教學與美術教學相結合,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挖掘多種造型資源,可以充分開發學生的美術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剪紙》一課,以紙為主要造型材料,通過學習剪紙的有關知識和剪紙的技巧,培養學生對民族傳統藝術的熱愛,使其初步了解民族傳統裝飾藝術審美特點,掌握了剪紙的方法與技巧進行剪紙實踐與創意。通過設置“我是小小剪紙藝術家”的作業環節,讓學生進行剪紙創意,在實踐探索階段,學生用自己的雙手親自體驗了剪紙的樂趣,掌握了剪紙的方法與技巧,并積極地參與到剪紙作品的實踐與創作中,并且涌現出了許多好的剪紙作品,如《雪花》《鴛鴦戲水》《年年有余》等。通過勞技教學與美術教學相結合,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美術潛能能力得到了有效開發。
五、開設美術二課堂,利用多種造型資源開發學生美術潛能
美術第二課堂是美術教育組織的另一種形式,它補充了課堂教學的不足。而且美術第二課堂不受教學大綱的束縛,有極大的自由發展空間,在開發學生美術潛能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學《彩蛋》這一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直覺去創新。先要引導學生掌握雞蛋的整體形狀結構,然后在蛋殼上用水粉顏料進行繪畫創作。繪制時不僅可以畫一些具象的形象,還可以畫一些抽象的形象,甚至可以畫一些想象出的圖形。作畫形式上,如對材料、顏色、畫面的構圖可以大膽設計。這樣,從彩蛋繪制的過程到材料的組合、色彩的搭配以及造型的創意等方面都給學生帶來多種美的感受,進一步開發了學生的美術潛能。
藝術家吳冠中曾說:“將來真正的畫家,我覺得很可能是從民間出來的。”我們眼前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巨大的美術潛能,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初中美術教師應注重開發、利用生活中的多種造型資源,使美術課的開展更有目的性、針對性,真正起到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并將學生的美術潛能轉化成一種持久的態度,讓每一位學生在藝術的天空中飛得更高、更遠。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