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全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有效推進對于初中歷史學科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輔用書是對教材和教學的補充、規范、定位,它對于我們歷史教師準確把握課標要求,科學落實教學流程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何合理利用歷史教輔用書來輔助課堂教學,是初中歷史教師值得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新課改;教師;教輔用書
伴隨著新課程改的推進,對于新時期的歷史學科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改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師授課模式,教師由過去的主宰課堂改變為課堂的主導,角色的變化并不是意味著教師所擔負的任務降低了,實際上是提高了。在這樣的形勢下,很多歷史教師對于如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合理地進行學科教學這一問題進行著探索,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談談在新時期歷史教學中,歷史教輔用書的合理利用問題。
就常規來看,在中學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歷史教學用書除了教材就是教參用書。教參用書是對教材和教學的補充、規范、定位,這對于歷史教師準確把握課標要求,科學落實教學流程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也要看到,教輔書的使用,也有一些負面的影響,對于大多數知識面窄,缺乏創新意識的教師而言既找到了懶惰的理由;又使本來應聲情并茂的歷史教學教條而毫無生氣;對于那些銳意創新的教師而言,則大大束縛住了手腳,折損了創造力的羽翼。
歷史教學是一種集體回眸,是一種眾生欣賞,是在歷史教學中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而不是死知識。因此,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教學強調三維目標的實現,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強調的是歷史觀的形成,而不是考試分數來決定一切。如今,歷史教輔用書的機械應用,便是這樣誤解、曲解了學習歷史的目的,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沒有什么幫助的。
說歷史教輔用書使用不當會影響新課改具體目標的實現,或者說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其實并不為過,什么創造力、想象力、獨到性、前瞻性、文化底蘊、審美旨趣等等這些浸染著美好情致的詞匯,都統統陷在了這種定式之中,束縛了教師的發展和成長,當然也影響到了學生的歷史學習,這都不是教輔用書被我們教師使用的真正目的。
其實,歷史教輔用書對于我們歷史教師教學來說,還是有很大輔助作用的,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對于很多沒有思路的授課者,歷史教輔用書給了一個大致的知識的脈絡,但同時他們也被束縛在這個脈絡上了;而明智的有思想的授課者,對教輔用書的使用更多的是參考和借鑒,思維和思想的脈絡則是獨立的、自我的,教科書的使用則會大大提升他們教學能力。
2.對于教材中的有些知識,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概述,則要比冗贅、雜亂的教科書簡明得多,這一點是可借鑒并可取的,對傳達(這里不能用“講授”一詞,因為講授是“傳道、授業、解惑”,是帶有思維和思想的)是很有幫助的,是明晰的,也是很能及時、恰當應對現在環境下的考試的。因此,明確、科學的做法就是要適時、合理地給它重視、解決——有選擇有批判性地使用它,或者說利用它,只有如此才會真正談得上歷史教學——一種文明的承傳、文化的蔓延、思想的建構,這才會撐起一片人文自由的天空,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呈現“傳道、授業、解惑”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然而,達到這一境界,不是僅憑一言一說,更非僅靠幻想。
歷史教師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豐富的人生閱歷,開闊的眼界,舒展的心胸,躍動的思辨,就要去博覽萬卷書,去落實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去面壁三省,去燈下冥思,環視當下,真正能夠做到這一層次的教師還是相對較少的。那么,作為一線的中學歷史教師來說,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一、更新觀念、敢于創新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教師的教育觀念,影響甚至是制約著個人的教學行為。新課改、新理念、新要求,我們歷史教師要結合新教材的要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成績,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學的根本任務。
敢于創新。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的核心是學生,教材只是教學過程中的參考而不是唯一的依據和標準,歷史教師要結合新時期教育要求,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去關注和改進教學理念,實現歷史教學的實踐與創新。
二、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歷史教學工作本身就是靈活性很強的工作,特別是我們教師教育的對象即學生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我們歷史教師一定要增強自身素質,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這樣才能真正處理好教輔用書和教師之間的關系。
三、重新建構教學和教師的評價體系
教師除了承擔教學之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新課改以后,學校也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完善教學、評價機制。鼓勵創新推崇創造,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全方位建構教學和教師評價體系,不唯成績評價教學和教師,轉而側重是否提升了學生素質、塑造學生人格和靈魂的三維評價體系。其實許多事情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格健全、靈魂高尚、素質卓越、思想成熟的學生,你想不讓他成績好,都不可能,所謂璞玉已天成,磨刀不費砍材功,曲徑通幽,此之謂也!
總之,新課改下的歷史教輔用書是對教材和教學的補充、規范、定位,它對于我們歷史教師準確把握課標要求,科學落實教學流程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科學地借鑒,合理地利用,讓它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2
2.馬衛東.《歷史教學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