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勤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刻,面對日本侵略軍的屠刀和槍炮,英勇的中華兒女前仆后繼,不屈不撓地進行頑強抵抗,無數將士捐軀沙場,朱程無疑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70年前,他是華北抗日民軍的主要領導人和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的高級指揮員,縱橫冀魯豫抗日戰場,戰功赫赫,后不幸在魯西南一次與日軍的血戰中為國捐軀。2013年3月7日晚,中央電視臺在第六頻道播放了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電影《朱程浴血魯西南》,真實再現了朱程當年浴血抗戰的英勇事跡,在觀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留學返國投身抗日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礬山鎮,是稱譽世界的中國礬都。1910年12月,朱程就出生于礬山鎮內山村(當時屬浙江平陽縣)的一個礦工家庭。從小起,他就有強烈的求知欲望。1925年,他考入了溫州商業學校,在校期間他目睹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局面,開始萌發了救國救民的意識。他對同學說:“我不求在礬山弄口飯吃,要出去闖一闖,做一些對人民有利的事。”
1926年,朱程離開家鄉進入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廈門集美中學讀書。當時,工農運動迅猛發展,北伐革命深入人心。朱程不顧家人反對,離開學校趕到武漢,不假思索地加入了北伐軍。1928年,朱程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六期,在軍校中他認真學習各門軍事學科,掌握了比較扎實的軍事技能。1929年,朱程從黃埔軍校畢業,分配到國民黨軍某部教導隊當見習教官,因參加反蔣活動被捕,被關押了一年半。獲釋后,他回到家鄉的一所小學執教,因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引起當地土豪劣紳的嫉恨,被驅逐出校。
幾經顛沛奔波,朱程于1932年春進入南京津浦路警察行政督察總署任科員,旋又調津浦鐵路警察護路第一大隊第三中隊任中隊長。1934年,朱程被津浦鐵路局派往日本東京鐵道學院留學,專攻鐵道管理學。留日期間,他參加了反蔣組織——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農工民主黨前身),并且十分關注日本的政治經濟動向,收集了大量這方面的情報與資料。朱程敏銳地覺察到,日本政府的權力結構是軍部主導下的軍事帝國主義體制。為此,他在學習之余,挑燈夜戰,花了兩年時間把《日本政治機構與軍部制霸之基礎》譯成了中文,偷偷寄回上海出版,為國內反日斗爭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1937年5月,為參加國內的抗日救亡活動,愛國心切的朱程未待畢業便提前回國。這時,適值閻錫山部隊的軍官教導團教育長張蔭梧,偽裝抗日,網羅人才,朱程前往山西投軍被張蔭梧聘為教導團的地形和土木工程教官。七七事變后,張蔭梧乘機建立河北民軍,朱程被任命為第十大隊隊長。1938年秋,張蔭梧率民軍總指揮部離開山西陵川去河北,朱程留任民軍晉冀豫邊區辦事處處長,兼民軍第十一團團長。
不久,中共黨員聞允志創建的民軍第九支隊同時編入民軍第十一團,聞允志任團政治部主任。聞允志在部隊里建立了秘密的中共黨支部,發展共產黨員,吸收進步青年入隊。就這樣,民軍第十一團名義上屬于河北民軍,實際上已經成為共產黨所掌握的抗日武裝。
由于朱程率部經常配合八路軍獨立游擊隊襲擊日軍,被日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1939年1月,日軍出動騎兵300多人,重炮7門,在河南輝縣(今河南輝縣市)向朱程所率的民軍發動突襲。朱程指揮兩個中隊在城西北襲敵背后,將敵圍困。戰斗從上午一直打到下午4時,敵人發射炮彈200多枚,結果還是潰逃回城,這次戰斗大大鼓舞了廣大群眾的抗日熱情。1939年2月3日,《新華日報》報道了這次戰斗的消息。此后,民軍第十一團北上冀西,與民軍第四團合編,朱程仍任團長,牢牢掌握指揮權,并加強了與中共領導的冀西游擊隊和冀西中共黨政機關的聯系。
正當民軍第十一團蓬勃發展的時候,張蔭梧徹底撕破了抗日的偽裝,變本加厲地搞反共摩擦,襲擊抗日民軍,殺害共產黨員和抗日干部,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張蔭梧還派了一個反共老手高自登監視朱程的活動,高自登秘密向張蔭梧報告:民軍辦事處民運工作團和八路軍游擊支隊工作團互相配合,開展群眾工作。
張蔭梧知悉情況后,十分惱火,便又以擴編為旅的名義,下令民軍第四團調往冀南,企圖在摩擦中消滅第四團。朱程識破其陰謀,拒絕調動。張蔭梧便令民軍第五旅在河北內邱縣的北莊村伏擊朱程,制造了“北莊事件”,朱程率部突圍脫險。1939年6月,朱程率民軍第四團余部經5晝夜行軍到達襄垣縣,正式宣布脫離河北民軍,加入八路軍。從此,朱程開始了新的革命歷程。
朱德介紹朱程入黨
朱程的正義行動,得到了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的歡迎。1939年7月26日,朱德、彭德懷親筆致信朱程:
“蒙派殷主任惠臨面商,并出手書及各種文件,獲悉貴部為統一戰線而奮斗經過與目前狀況,均極進步,有生氣,甚為佩慰。關于貴部今后努力之任務,經與殷主任詳談,目前主要是進行鞏固部隊工作,加強軍事政治教育,建立政治工作制度,有堅固政治基礎,發展方易。本部如能所及,當盡量幫助。敬祈吾兄能來本部晤談一次為盼!”
隨后,八路軍總部派朱光到朱程所部,代表朱德、彭德懷和中共北方局,對民軍第四團進行慰問,宣布從即日起,民軍第四團所需的被服、糧食、菜金、生活補貼等,全部由八路軍總部供給。朱光的講話,進一步增強了全團官兵的信心,鼓舞了斗志。8月上旬,朱程親自到八路軍總部匯報工作,謁見了朱德和彭德懷,受到兩位首長的親切接見,并進行了熱情的交談。同時,商討了部隊的整訓計劃、番號、今后的行動方向和任務等問題。
1939年8月,經八路軍總部批準,以民第四團為基礎,建立華北抗日民軍,朱程任司令員,由八路軍前方指揮部直接領導。9月,中共黨組織根據朱程的一貫表現,經過考察,認為他已具備了共產黨員的條件。經朱德、聞允志的介紹和中共中央批準,朱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白晉公路上的夏店,是日軍的一個重要據點,駐有一支500多人的精銳部隊。1939年9月,八路軍前方指揮部指示華北抗日民軍“在白晉公路上尋機打擊日寇”。朱程接獲命令后,立即親自帶領警衛員化裝成農民模樣,沿白晉公路到夏店附近進行偵察。他用兩天一夜的時間,詳細地觀察了地形、地物,摸清了日軍的兵力部署和活動規律,甚至將夏店至北山據點路段敵人的換崗時間都摸得一清二楚,提出在北山下面的獅山公路上伏擊敵人的計劃,并作了周密的部署。
9月28日夜,部隊輕裝出發。經過急行軍,于次日凌晨4時到達獅山,悄悄地進入設伏陣地。早晨5點多鐘,從夏店方向駛過來10輛大卡車,車上載的全是日本兵。當敵人的汽車全部進入伏擊圈時,手榴彈像冰雹似地擲向汽車,汽車著火燃燒,敵人驚慌失措,亂成一團,僅10分鐘就結束了戰斗。敵人只有一輛汽車冒煙逃跑,9輛炸毀,死傷120多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等軍用物資。天將拂曉時,夏店的敵人增援部隊傾巢出動,乘著汽車迅速趕到獅山腳下。朱程指揮一連、三連居高臨下打擊敵人,日軍不知設伏部隊虛實,只得丟下累累尸體狼狽逃回。這次戰斗打得鬼子失魂喪膽,龜縮在據點一連數日不敢出來。獅山伏擊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大大鼓舞了部隊指戰員的斗志,朱程和華北抗日民軍受到了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表彰。
1940年初,根據抗日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華北抗日民軍正式編入八路軍第二縱隊民軍第一旅,朱程任民軍第一旅旅長兼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此后,朱程率部在以河南省內黃縣為中心的沙區抗日根據地積極開展游擊戰爭,鞏固與擴大了沙區抗日根據地。
1941年12月28日,日軍一中隊30多人在偽軍1個團500多人的配合下,進入河南頓丘縣(今河南清豐縣)順河集村一帶搶掠,企圖設立據點。第一軍分區部隊在朱程指揮下同敵人展開激戰,經過6小時的激烈戰斗,全殲日軍中隊長以下36人,斃傷偽軍營長以下150多人,繳獲輕重機槍、步槍、手槍200多支。此次戰斗勝利受到冀魯豫軍區的通令嘉獎。
距離沙區抗日根據地北面10多里的東莊,是偽軍第一軍李英部的據點,李英經常配合日軍對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對根據地的威脅極大。1942年11月,李英指揮偽軍5000多人,分5路對沙區抗日根據地進行掠奪性的“掃蕩”。朱程發現5路來敵中惟有中路是主力,決定拿它“開刀”。11月11日上午,朱程以小部隊襲擾麻痹敵人,引誘敵人進入我軍伏擊圈。下午3時,朱程下達出擊命令,埋伏在東西側后的八路軍和地方武裝沖殺出來,敵人死傷累累,偽旅長唐海亭被當場擊斃。下午5時,戰斗結束,共斃傷和俘虜偽軍近1000多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等戰利品,勝利打破了敵人的5路圍攻。時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對此戰作出如下評價:“東莊一役,打擊了偽軍李英進攻根據地的猖獗,保衛了群眾的利益。朱程同志一手栽培壯大的民軍,就從此建立了高度的威信。”
從1940年5月至1942年12月,在短短的2年多時間里,朱程領導的抗日武裝經歷了大小戰斗100多次,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保衛了沙區抗日根據地,威震冀魯豫邊區。
壯烈殉國英名永存
1943年5月,朱程奉命率民軍第一旅調往魯西南,兼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第五軍分區(魯西南軍分區)司令員。
同年夏,蔣介石命令第二十八集團軍李仙洲部,配合偽軍第二十七軍杜淑部,從東西兩面夾攻八路軍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為了保衛魯西南抗日根據地,朱程率所部和地方武裝投入這次戰役,對李仙洲部發起強大攻勢。這次反擊戰從6月下旬開始,進行大小戰斗69次,斃傷敵人1450人,擊斃參謀長1人,擊傷師長1人,俘獲縱隊司令員以下官兵3570多人;繳獲迫擊炮3門,重機槍6挺,輕機槍88挺,長短槍3250支,子彈14萬發,徹底粉碎了李仙洲侵占冀魯豫邊區根據地的陰謀,對堅持和開辟魯西南根據地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943年9月21日,日軍糾集1萬多人,配以汽車271輛、坦克9輛、飛機3架,兵分10路進攻魯西南,發動了大規模的秋季大“掃蕩”,企圖一舉摧毀魯西南抗日根據地。
敵人開始進攻的重點是位于單縣的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第三分區。冀魯豫軍區指示朱程所部在曹縣東南活動,相機打擊敵人,以牽制和分散日軍的兵力,減輕第三分區軍民的壓力。朱程和隨軍活動的魯西南專署專員袁復榮商量后決定,派曹縣武委會主任鄭美臣等率領民軍第一旅第一團第四連、曹縣基干大隊和騎兵第一營一部,立即馳往單縣牽引敵人。
9月28日早晨,開往單縣的部隊已將日軍“牽”到了曹縣。按事先安排的作戰方案,朱程率領第一團和騎兵連準備利用曹縣東南王廠村的有利地形,先吃掉部分敵人,然后往西北轉移。7時左右,朱程率領部隊在王廠西北面大堤下集結。8時許,日軍騎兵第四旅團和步兵第十混成旅團共3000多人,在數千名偽軍的配合下,對王廠一帶形成三面快速包圍。朱程見敵人來勢兇猛,立即改變原來的計劃,命令部隊避開敵人的三面合擊,插入敵占區,同樣可以達到牽制敵人大“掃蕩”的目的。
由于敵人實在太多,除第一團的第一、二、三、五連大部突圍外,朱程和軍分區、第一團指揮所以及騎兵連都被敵包圍,為了保全全連馬匹,朱程又命令騎兵連先行突圍。他帶領留下的100多人和4挺機槍,與敵周旋,再伺機突圍。他們決定先搶占王廠村,但當部隊沖進王廠村時,發現敵已先占據村莊,控制民房制高點,以機槍封鎖進村通道。朱程命令沖在前面的部隊集中火力,消滅敵機槍火力點,部隊終于占了村邊的一座土墻圍子。
此時,部隊已被日軍包圍,情勢十分危急。8時半,敵人在輕重機槍火力的掩護下發起進攻。為了節省子彈,朱程下令等敵沖到土墻30米時才射擊。在戰士們的英勇抗擊下,日軍陳尸累累。當有十幾個敵人爬上土墻時,都被戰士用刺刀捅死。12時,敵人施放了2枚毒瓦斯彈,因院內無水,大家只好用撒上尿的毛巾掩住鼻子,堅持戰斗。上午擊退了敵人的3次進攻。下午1時,敵人從三面發動更猛烈、瘋狂的進攻。有些敵兵已越過土墻,進入院內。我軍戰士立即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有的刺刀戳彎了,就用槍托打,終于把進入院內的敵人消滅掉。敵人傷亡慘重,而我軍也已傷亡過半,只剩下30多人。下午3時,朱程將這30多人編成4個班,準備再堅持1個多小時就突圍。不料,敵人因多次進攻不能得逞,怕天黑后更難對付,下午4時許,就用炮彈猛烈轟擊,結果南面土墻被轟塌一段,我軍戰士又傷亡10多人。在這種情況下,朱程只好帶領戰士突圍,不幸在突圍中壯烈犧牲。犧牲時,他年僅33歲。
王廠一戰,驚天地、泣鬼神。一個日軍戰地記者記述了王廠戰斗之慘烈,說“朱程決死指揮”,“必死抵抗”,“不見降服的樣子”,日軍進攻時,王廠已“猶如地獄”。
朱程壯烈殉國的噩耗傳來,魯西南根據地軍民無不悲痛萬分,民軍第一旅和第五分區指戰員“痛哭廢食者數百十人”。1943年12月23日,冀魯豫軍區在山東曹縣安陵固堆舉行盛況空前的追悼大會,沉痛悼念朱程等在王廠戰斗中壯烈殉國的烈士。冀魯豫邊區黨政軍領導、群眾團體、學校師生、戰斗英雄、地方士紳及朱程夫人郝淑齋、女兒朱廟生等6000多人參加追悼大會。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在致悼詞中說:“朱程同志不幸于此次反‘掃蕩戰役中光榮殉國。噩耗傳來,精神上頓覺如有所失,歷時逾月,仍縈懷未已。我深深地感到朱程同志的犧牲,是我中華民族失一將才,邊區部隊失去了一個良好的指揮員,我黨損失了一個優秀的布爾什維克干部。”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英雄雖去,但精神永在。1945年1月,魯西南烈士陵園朱程烈士墓碑落成,它記錄著朱程的光輝業績。1965年朱程烈士的遺骸遷往河北省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1990年楊得志上將親筆為朱程烈士寫了“向朱程同志學習,做國家的鐵軍將才”的題詞。2005年08月18日,新華網向全國播發了“永遠的豐碑:中華民族一將才——朱程”的電訊稿。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經中共中央批準,朱程的名字光榮入選“百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