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師的稟賦有高有低,但我堅信好教師不是天生的,好教師是修來的。世間廣狹,皆由自造,教育之行,始于自修。但愿,所有教師的職業幸福都不要來得太遲。
一、鼻子被學生打了一拳
從我租來一輛小型貨車把我的書籍棉被家什雜件等所有個人物品磕磕絆絆地搬進一所鄉村中學,到再租來一輛小型貨車把它們乒乒乓乓地拉回家,正好五年。2001年8月,都是初秋的天氣,心情卻大不相同,前路茫茫,我不知道命運之舟將漂向何方。其時我已經年滿28歲,薪水微薄,開始幾年還能按月發到手,到2000年老師們就要打著橫幅到鄉政府討要工資了,我想再待下去這輩子恐怕年年都要過光棍節了。權衡再三,我決心停薪留職到外面闖闖。
我離開的這所偏遠的鄉村叫XX廟,XX廟中學是該鄉的最高學府,我的一些朋友提到我就說我在XX廟“做和尚”。我聽著只有苦笑:我這老師做的跟做和尚也差不到哪里去。不過,那時我對于教育教學還是做過一番探索的。這五年我帶過兩個班,從初一帶到初三,教學成績算是比較輝煌的了,當年這兩個班語文中考綜合成績排在全縣三十幾個鄉鎮前列。我的一位大學師兄,教化學的,初三畢業會考年年拔頭籌,我跟他走得比較近,請教他教學的秘訣,他開始還秘而不宣,禁不住我死纏爛打,終于給我了八個字: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在工作中一用果然神妙。這和后來風靡一時的“賞識教育”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作為初入職的年輕老師,教育能力淺薄,歷練不足,又缺乏明師指引,工作上尤其在與學生溝通方面屢受挫折,焦頭爛額。
我是一個從師專畢業走向教師崗位的“愣頭青”,個性奇倔,不修邊幅,血氣方剛。來這所鄉村中學就學的孩子基本上是本鄉農民子弟,生活僅能溫飽而已,也有外出闖世界而鼓起了腰包的“新生代農民”的子弟和少數在本鄉工作的公職人員子弟。這個窮鄉僻壤,資源匱乏,民風剽悍,好斗。同事們常常在私下感嘆:窮山惡水出刁民。這所學校是中國內地90年代不發達地區學校的一個縮影,封閉、年邁而老土。像我這樣出身低微,沒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毛病多多的年輕教師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師生的磨合要多慘烈有多慘烈。在20世紀90年代的內地偏遠地區,教師體罰學生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雖然學校領導大會小會反復強調嚴禁體罰學生,但是信奉“嚴師出高徒”“棍棒下出狀元”的教師們除了讓學生肉體上受點苦之外實在拿不出其他高招。罰抄課文、打耳刮子、“金雞獨立”(單腿站立)“大鵬展翅”(伸手俯身站立)甚至是雙膝跪地是老師們常用的“教育手段”。
管教與叛逆、困窘與需要,暴力與抗爭,觀念與沖突,一切像陰云籠罩著90年代中國鄉村中學的校園,籠罩著我們的教師與學生,籠罩著我的艱難初教生涯。這艱難的五年,我被學生、家長投訴過,被領導約談過,甚至被停職反省過。1997年一個初夏的傍晚,在一次與一名初三學生的沖突中,我被一記重拳擊中鼻梁,血流滿面,鼻青臉腫,幾個星期都用墨鏡遮顏,師道尊嚴哪還有半絲一毫?
暮色中,我看了這個我曾經生活過五年的地方最后一眼,想起了徐志摩那首著名的詩,我苦笑了一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帶走的只有迷茫。
二、不是在找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
我成了游民,先是去了北京,兩個月花光了東拼西湊來的幾千元錢,又回到了老家,在老家過了幾個月與世隔絕的日子。過了春節,我跟一位大學同學隨雙層大巴,一路顛簸,來到寶安。我的同學停薪留職到深圳后找到一份高收費學校的教職,工資每月有兩三千元,那時內地還只能拿到五百元,我心想要是我也能拿到這么高的工資就好了。我租了摩的到處遞簡歷,終于在一所“窩棚學?!敝\得一份工作,月工資七百元,兩個月后莫名其妙被炒了魷魚,校董派人將我的行李搬出了宿舍。接下的幾個月里我投遞了無數份應聘材料,參加招聘考試,終于2002年8月份,龍崗區一所公立中學錄用了我,在那里上了20天的班(暑假帶軍訓,初三補課),學校委以重任讓我帶初三兩個班,此時寶安區一所公立學校聯系我(我曾經去應聘過),讓我去那里上班,說能提供更好的待遇,考慮了一個晚上,我卷起鋪蓋就到了這所中學。
在這所中學我有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開學一個多月,校長突然來聽我的課,我自覺陣腳亂了,當天授課教材不熟,基本上是自導自演,照本宣科。我隱隱感覺到不祥正慢慢地向我逼近。國慶放假前一天,辦公室主任找我談話,我了解到我擔任班主任的三班有幾名學生在班上攛掇了十幾名學生還有少數家長聯名要求換老師。學校行政通過調查了解決定不再讓我擔任初二(三)、(四)班的語文老師,不再兼任(三)班的班主任,是走是留等國慶長假回來再說。
我被學生趕出課堂了!好不容易緩一口氣,我又將陷入困境了!悲哀、憤懣、恐懼、迷茫一齊涌上心頭。我沒有做什么呀?是的,陳再興,你終于明白在中國社會尤其是在深圳你是不能體罰學生的,你也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管住了你的手,可是你要記住你還有嘴巴,嘴巴同樣需要你的管束,你要記住趕你走的,不是別人,是你擔任班主任這個班的學生,而且挑頭起事的正是你努力培養的班長、學習委員啊。是的,你沒做什么,你作為一名教師沒做什么,還不是失職嗎?這個道理,多年以后我才參悟到了。好了,現在玩完了,一切都將結束,去準備你的最后一課吧。我比任何時候都認真地備了課,強抑著感情的激流,鄭重地上完了初二(三)班的課,在初二(四)班的最后一堂語文課快要結束的時候,我說:“很抱歉,這是我給你們上的最后一堂課,本人能力有限,以后會有更好的老師來教你們的……”我強忍著就要奪眶而出的淚水,給學生們深深地鞠了一躬,掩門而去。
我回到辦公室默默整理個人物品。辦公室的門開了,四班的幾個同學問我怎么回事,我說沒事,你們放學吧。窗外,天空飄落零星雨點,暮色漸漸化開。收拾停當準備離開,辦公室涌進來很多學生,“老師,您別走,我們很喜歡您!”“學校憑什么要換老師?”“三班那幾個學生要換他們換,我們四班不換!”“我們找學校去!”一位同學哭了,兩位同學哭了……同學們哭成一片,同學們圍著我,抱著我,已經放學回家的同學被電話叫回,下班的學校領導急急返回……雨越下越大,在橘黃色路燈的暈染下,雨絲在空中劃出千萬條透亮的粗線條,數十個學生仿佛從水里撈出來……此情此景,自憐、憤懣、辛酸、委屈、欣慰、感動如無數股激流沖擊著我,淚水如開閘的洪水奔涌而出,聲音哽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都說男人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動情處啊……
接下來數年里,還是可以用“疲于奔命”這個詞來形容我的生活,新安到公明,公明到石巖,石巖到西鄉,西鄉到松崗,短則一年,長則三年,這期間有我主動離開的,但大多還是被“炒魷魚”,這些年我和許許多多編制外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代課老師。每年暑假(甚至寒假),是正編老師歡欣雀躍的日子,而我不是在找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盡管我經歷了太多的勞苦辛酸,但是我始終沒有離開過教師行業。代課老師,在一些地區可能意味學歷不夠,能力不足,但是深圳的代課老師多是公辦學校一線教師中的先鋒隊、戰斗機。我相信經過自己多年的歷練,個人素質、專業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在個性風格、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客觀地說,因為家庭教育方面的欠缺,我是“營養不良”地走向社會,人情世故社交禮儀我基本上是從負數開始起步,與人交往進退失措,教育學生不能融通。還好,本人還算有自知之明。“知恥而后近乎勇”,每次工作遭遇寒流,我沒有怨天尤人,我把“要想事情改變,首先自己改變,想要事情變得更好,首先自己要變得更好”牢牢銘刻在心上,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常跟自己說,我無法改變別人,但是可以改變自己;我無法改變結果,但是可以控制過程;我無法改變天氣,但是可以改變心情;坦然接受生活給我的際遇,努力做好自己。2008年暑假,我和同為代課老師的妻子同時失業了,在一個雷雨交加的臺風天氣里,扶老攜幼大包小包地搬離學校宿舍,面容沮喪,形影落魄,猶如喪家之犬。我對天發誓:此生一定要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安定體面的日子。
三、到底為誰而教
2009年10月18日,是我一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深圳“代轉公”考試公布成績。當我屏住呼吸,顫抖著手,在網頁上輸入準考證號碼,回車,“總成績:83分”“排名:18”“入圍”赫然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長長地呼了一口氣,就在這剎那間,八年的郁結隨之煙消云散。幾個月后,我如愿以償地成為了一名深圳人,成為了一名有正式編制的深圳老師。這么多年來的生活經歷告訴自己有奔頭才有活頭。入編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給自己的人生作了規劃。其中一條就是踏踏實實、快快樂樂做一名“教育家+作家”式的語文教師。
回想在深圳的“八年抗戰”,基本上是為生存而教,為領導的評價而教,為體面的綜合值而教,甚至為家長的看法而教,捫心自問,現在的老師何曾真正為學生而教過?雖沒有“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所描述的極端自私的丑惡,但我們錯誤的施教也是耗盡了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固有天性,踐踏了孩子對自己事情自由裁量的權利,所以才會出現孩子對教師的懷疑和冷漠,才會出現貼吧里對某位老師肆意的謾罵和詆毀。
學校在一次畢業會考遭遇滑鐵盧,語數英三科都在街道排名中亮起了紅燈,我的數學搭班老師這時候被學校聘用了,可謂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這位老師很想干出點成績,在學校站穩腳跟。常常是上課鈴聲還沒響就開始上課,下一節課上課鈴聲要響了才下課,我作為班主任私下里提醒她上課不要拖堂,讓學生課間休息一下,她很不屑地說,題沒講完,總不能留到下節課講吧?術科課她總要留一批學生補習,有時干脆“霸占”(學生語)術科課講練習題、考試。學生怨聲載道,我利用班主任有限的影響力,委婉地做工作,雙休日我布置一篇《跟老師說說心里話》的作文,作文收上來一看,百分之九十的學生是寫給數學老師的,學生們希望數學老師不要把學習這根弦繃得太緊了,對他們不要采取“令人恐怖的”的高壓政策,有些孩子因為激憤,作文里還出現偏激的語句。那次我有意把作文本留在講臺上,數學老師隨手翻翻作文,看到不少學生寫自己,于是把作文翻了個遍,勃然大怒,把學生們大罵了一通,有些作文甚至還被當面撕了。
一個真正的好老師永遠是虛懷若谷、從善如流、悲天憫人的。所謂世間廣狹皆由自造,執迷不悟方是苦海無邊。這位數學老師算是鉆進死胡同里了?!鞍哉n”還不算,還“霸”放學時間,從六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后開始,每天下午放學后學生都要留下來補課,好的、差的、青的、麻的統統都留,一直補到晚上7點半,課補完了還得布置家庭作業,學生常常沒有時間做其他科目的作業。家長們對此也頗有微詞。隨著小學畢業會考的臨近,各科復習緊鑼密鼓,數學更是“抓狂”。畢業會考前一天,有學生向我匯報教室里有人在撕書,我大吃一驚,趕到教室一看,書頁的碎片撒了一地,幾個“留學生”(經常被留堂的學生)還在狠命地撕呢!畢業會考成績一揭曉,大家大跌眼鏡:她任教的兩個班成績墊底,與其他兩個平行班綜合值相差十幾分。如果不是另兩個班數學成績遙遙領先,本校的數學成績在街道的排名又是懸!
新學期開學,這位數學老師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這位曾經教出了驕人成績的優秀教師,為什么會遭遇如此失敗,值得我們深思。
四、可以不是名師,但一定要是明師
一名教師從師范生踏上教師崗位,到逐漸走向成熟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一個過程,過程的長短與教師自身素質、成長的環境及主觀努力程度等有關。我借用王國維的話,總結教學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個階段的教師,他們在學習積累,前路茫茫,常常會迷失自己。這個階段,教師為生存在苦苦掙扎。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個階段的教師,通過大量學習和實踐,在為自己的破繭成蝶積蓄力量。注意力多集中在教材教法專業知識上,他們特別在意課是否上得精致、流暢和完整。第三重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個階段,教師的目光聚焦在學生身上,他們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出發,尊重學生,包容差異,能做到因材施教,回歸本色,不再追逐虛假的繁華,從熱衷“身動”到推崇“心動”,教學有人生,處處顯智慧。
從教16年,我走過了血和淚交織的黑色歲月,走過了苦苦掙扎的慘淡人生,走過了上下求索的漫漫迷途,我是一名堅定的教育行者,堅信只要上路,就會遇到隆重的慶典。是的,多年的苦苦追尋,我不再是教育時尚的追風者,各路專家的跟屁蟲,教育生涯中,我執著地做自己,幸福別人也幸福自己是我的步伐,科學求真是我的方向,研究反思是我的手杖。
在教學中,我不再做學生學習這條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死拽著拼命往前拉,我珍視學生對待學習最初的原動力,包容他們的差異,善待他們的選擇,讓“自主自覺自律,榮已榮家榮國”的人生信念融入他們的血液,化作他們的一言一行。我保持與各種評比和榮譽的適當距離,不再特別在意各種評比的結果,不再讓它們影響我工作的天氣。我不再對學生犯下的錯誤耿耿于懷,大動肝火,放下就是解脫,寬容成就美德。我不再追著給學生補課,我要讓學生珍惜每一個現在,而不是昨天活在前天,今天活在昨天。我要讓每一次生命的悸動成為教育經典,讓每一個表情成為教育符號,在不經意間喜獲豐收,在自自然然中接受人生的盛典。學生們在這些平凡的日子積累經典、閱讀名著、表達心聲,考試來臨,靜心應對,然后靜靜咀嚼來之不易的分數。我也在一個個平凡的日子靜靜教學、閱讀、與家長交流,分享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寫寫有感而發的文章。教師的幸福就是這樣,靜靜的,淡淡的。
結語:如果能夠選擇,我真希望我的教育生涯從現在開始,相信現在遇到我的學生比我剛踏上講臺時教過的學生要幸運得多,但是,可能嗎?教師也需要成長,成長都要經歷陣痛和磨礪。電影《非誠勿擾2》中的李香山有一句讓人刻骨銘心的臺詞——活著就是修行,我想教育更是大修行。教師應珍視自己來之不易的職業成熟,因為這份成熟飽含了太多的淚,甚至是血。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松崗街道東方小學)
(責任編輯:馬贊 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