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飛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加強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成為實現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途徑。因此構建公共文化服務是我國文化服務建設的新發展,以人為本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應堅持的基本價值理念,圍繞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適應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公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適應;需要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做到公共文化建設與現在的科學發展觀相適應以及構建和諧社會,成為我們當前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和挑戰。因此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積極發展公共文化事業。
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內涵和特征分析
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職能主要的組成部分,從公共管理學的角度和公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最大區別就是不同于經營性文化產業,經營性文化產業注重著眼于社會效益,而公共文化服務與此有很大的區別,近年來,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在不斷的增強,并且提出了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
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各種各樣的文化設施和設備,當然也包括社會各界自愿捐贈或投入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例如:文化廣場、文化影視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等。公共文化事業中還包含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是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路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力量。公共文化活動的主題是廣大人民群眾,也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普及文化知識、傳播文化、提供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的需求,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文化機構的服務的總和。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價值理念與建設思路
1.堅持以人為本,構建服務體系
公共文化服務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價值理念。公共文化服務不僅僅是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而且關乎民生問題,在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把民生理念作為重要的理念。成為社會的共識。過去人們一提到民生問題便會想到人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之類的最基本,最簡單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論是富裕地區還是貧窮地區,無論是城市人民還是農民群眾都對文化知識有著強烈的需求。使民生之本轉變為生活形態、文化消費、市民精神等精神物質需求。文化權利已經成為人們生存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說,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需要構成了當代人們民生的需要。
2.堅持統籌兼顧,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時,不僅僅要顧富裕地區或只注重城市,而不重視貧窮地區和農村,統籌兼顧也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要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增強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功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惠及到基層人民,進一步完善基層文化的設施建設,并且大力發展城市社區,鄉鎮文化活動中心,發揮地方的場地優勢,專業優勢,為群眾的參與搭建平臺,以達到可持續發展。
3.制定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
在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同時,要不斷的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公共財政支出的預算,相關部門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對公共文化服務有更多的條款和規章制度,以致使公共文化服務得到長足的發展。
4.轉變思想觀念,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機制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地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斷的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機遇,為此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創新公共文化生活的內容和形式,增強公共文化服務對人們的吸引力,要支持原有的文化場所搞好服務,例如:美術館、博物館等。并且廣泛開展社區文化,大力推進文化內容信息化,網絡化。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形式和活力,繼續推進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質量。
近年來,黨和國家積極重視我國公共文化建設,并且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創新,以及完善和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實現和保障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權益,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因此討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思路,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
參考文獻:
[1]梁雪薇.關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2]孫靜.高校圖書館延伸服務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影響[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學報),2009(12).
[3]楊林玉.和諧社會視角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機制創新[J].中國外資,2010(6).
[4]撞 月.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省比較[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