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濤濤
摘要: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賴以生存的環境開始重新考慮,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特別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原先簡單的室內設計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現在設計師們要做的不僅是從色彩,材料,總體預算上為人們考慮,而且更要在室內空間使用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更符合人們要求的設計。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空間設計理論;空間分割;采光設計;材質運用;色彩運用
室內設計的時尚感來源于對生活的認識, “設計”是一個經常使用的概念,有多重的解釋。根據的《辭海》的解釋,設計是指根據一定的目的的要求,預先指定方案,圖樣等。事實上,設計是雪球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過程,是在有明確目的引導下的有意識創造,是指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關系的求解,是生活方式的體現,是知識價值的體現 室內空間的概念 在建筑學中,“空間”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專業術語。就建筑物而言,“空間”一般是指由結構和界面所限定的圍合的工人們活動、生活、工作的的空的部分。什么是“室內空間”呢?簡單的說,具有頂界面是室內空間的最大特點。對于一個六面體房間來說,很容易區分室內空間和室內空間,但是對于不具備六面體的特性的房間來說,往往可以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空間關系,有時確實難以在性質上加以區別。但是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獨柱傘殼,就可以具有避免日曬雨淋的效果;而徒有四壁的空間,只能成為天井”或“院子”,他們不具備避免日曬雨淋的效果,因此可以說,有無頂界面是區分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的關鍵因素。
“設計” 是處理人的生理、心理與環境關系的問題。室內空間設計是反映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是生活創造的舞臺。人的本質趨向于有選擇地對待現實,并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來加以改造和調整。現實空間環境總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對室內空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現代室內空間設計就是運用藝術和技術的手段,依據人們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內空間環境。它是為了人們室內生活的需要而去創造、組織理想生活時空的室內科技設計。室內空間的分隔可以按照功能需求作種種處理,隨著應用物質的多樣化、立體的、平面的、相互穿插的、上下交叉的,加上采光、照明的光影、明暗、虛實、陳設的簡繁及空間曲折、大小、高低和藝術造型等種種手法,都能產生形態繁多的空間分隔。
現代室內設計中空間的分隔主要體現在光環境、色彩、聲與材質上。
就人的視覺來說,沒有光就沒有一切??臻g通過光得以體現,沒有光則無空間。在室內空間環境中,光不僅是為滿足人們視覺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個重要的美學因素。光可以形成空間、改變空間或破壞空間,它直接影響到物體、空間的大小、形狀、質地和色彩的感知。光環境是由光(照度和布置)與(色調、飽和度及顯色性)在室內空間中建立的與空間形狀有關的生理和心理環境,是現代建筑和室內設計中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它既是科學、又是藝術。
良好的采光設計也并非意味著大片的玻璃窗,而是恰當的布置方式,即恰當的數量與質量。影響采光設計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照度、氣候、景觀、室外環境等,另外不僅要考慮直射光,而且還有慢射光和地面的反射光。同時,采光控制也是應該考慮的,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室內過分的照度,影響室內空間的功能和層次。
光和色不能分離,這一點已不言而喻。色彩設計作為室內空間分隔設計中的一種手段,當它與室內空間、采光、室內陳設等融為一個有機整體時,色彩設計才可算是有效的。因此,室內空間的整體性不但不排斥反而需要色彩系統的整體性。可以這樣認為,色彩既然與室內環境的其它因素相依附(如色彩在室內環境中主要依附與空間界面、家具、裝飾、綠化等物體),那么對色彩的處理就要依據建筑的性格、室內的功能、停留時間長短等因素,進行協調或對比,使之趨于統一。
藝術材質的選用,是室內空間分隔設計中直接關系到使用效果和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對于室內空間的飾面材料,同時具有使用功能和人們的心理感受兩方面要求。對材質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室內的視覺效果,還應注意人通過觸摸而產生的感受和美感,例如堅硬平滑的大理石、花崗巖、金屬、輕柔、細軟的室內織物,以及自然親切木制材料等等。隨著工業文明的迅速發展,人們對室內空間材質要求逐漸把目光移向大自然,“回歸大自然”成為室內設計的一大重要發展趨勢,一些天然材料開始受到設計師和大眾的寵愛。
空間是固定的,而光線,色彩與材質上是可以靈活運用的。而通過光線,色彩、聲與材質上的靈活運用又可以更體現出空間分隔的妙處。總之,現代室內設計環境中的光、色、質最終融為一體,賦予人們 以綜合的心理感受。
參考文獻:
[1] 劉森林.世界室內設計史略[M].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1.
[2]張福昌.室內環境藝術設計[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