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安 胡孝東
摘 要:總結了煙葉與水稻輪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解決了煙稻爭地矛盾,煙稻輪作種植經濟效益顯著,以供皖南煙區及同類地區農民從事煙稻生產時參考。
關鍵詞:煙葉;水稻;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72;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7-94-02
安徽省蕪湖縣靠近長江南岸,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濕潤性季風氣候,據氣象資料,年均氣溫15.9℃,年平均降水量1 220mm,全年日照時數2 118h,年均太陽輻射量474.69kJ。豐富的光、熱、水等農業氣候資源,適宜于水稻、煙葉等多種農作物生長。蕪湖縣種植煙葉歷史悠久,常年種植面積約1 350hm2,過去多在旱地生產,質量差、產量低,近年來向水田發展,產量、質量大大提高,經濟效益明顯,但煙葉生產周期長,后茬不好安排。為解決煙稻爭地矛盾,保證煙葉生產大田期有120d時間完成養分積累,后茬水稻能夠正常成熟,兼顧煙葉、水稻產量和質量,實現煙稻輪作生產雙豐收,從2009年開始,我們開展了煙稻輪作高產栽培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12年,全縣煙葉單產2 265kg/hm2,水稻單產6 900kg/hm2,煙葉水稻輪作產值達到73 500元/hm2,煙稻輪作種植經濟效益顯著。筆者現將煙葉-水稻輪作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供皖南煙區及同類地區農民從事煙稻生產時參考。
1 煙葉栽培技術
1.1 稻草還田,冬耕凍垡 選擇前茬沒有使用含有二氯喹啉酸除草劑進行除草的水稻田,在水稻收獲后,隨即將本田鮮稻草切成3段,均勻撒在田中,灌水浸泡,保持田間適宜水分30~40d,在稻草充分腐爛后,讓水自然落干,清溝瀝水。移栽前60d撒施白云石粉1 500kg/hm2。
1.2 培育壯苗,適時移栽 選用云煙87或云煙97包衣種子,12月中、下旬播種,采用漂浮或濕潤育苗方法培育壯苗,3月上、中旬開始移栽,實行膜下移栽。煙葉移栽前10d左右開始整地起壟,要求壟體飽滿,壟高35cm,壟間距離120cm,開好“三溝”。行距120cm×株距45~48cm,移栽密度18 000株/hm2左右,移栽時要求做到“三個一,四個帶”,“三個一”即一根繩子起壟用,一把尺子量株行距,一桿秤秤肥料;“四帶”即帶水、帶肥、帶藥、帶土。移栽后及時覆膜。
1.3 平衡施肥,減氮增鉀 根據肥料田間試驗結果,皖南煙區適宜的施化學氮量為97.5kg/hm2,N∶P2O5∶K2O比例以1∶1~1.5∶2.5~3為宜。具體應用中,氮素用量尚需根據烤煙品種、土壤質地、前茬作物、灌溉條件、煙地位置、施肥制度等的不同作適當的調整,每1hm2施氮量增加或減少7.5~15kg。一般1hm2需用煙草專用肥750kg、硫酸鉀150kg、硝酸鉀150kg、磷肥375kg、餅肥375kg,混合均勻作基肥施用;硝酸鉀75kg/hm2作追肥。
1.4 加強管理,適時采收 移栽后一要及時查苗,補苗,確保煙株生長一致;二要清溝瀝水;三要注意防治病蟲害;四是適時掏苗封窩;五是適度打頂、抹杈、打腳葉;六是加強的大田肥水管理,重點抓好定根水、旺長水、圓頂水、成熟水等“四水”的運籌管理,以水調肥,把煙株培養成腰鼓型。根據不同品種、不同部位的煙葉成熟特性進行采收,云煙87采收要求下部煙6成黃,中部煙8成黃、主脈變白2/3以上,上部煙8~9成黃、主脈全白。云煙97采收要求煙葉落黃程度比云煙87高1~2成,煙葉采收后要及時上炕,科學烘烤。
2 煙后稻栽培技術
2.1 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選用雜交稻金優207作煙后茬雙晚栽培。播前精整秧田,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餅肥450~600kg/hm2、復合肥375kg/hm2、碳銨450kg/hm2,適宜播種期為6月25~28日,秧齡控制在25~30d內,播種時帶秤下田,精量播種,均勻落谷,播后5~7d保持秧板畦面濕潤,促進扎根立苗。1葉1心期噴200~300mL/L濃度的多效唑控高促壯;2葉1心期,追斷奶肥尿素45~60kg/hm2;3葉1心期,追分蘗肥尿素90~105kg/hm2,提苗攻蘗。水漿管理以淺露結合濕潤為主,栽前5~7d,看苗補施送嫁肥尿素60~90kg/hm2。栽時帶大蘗3~5個。
2.2 合理密植,適時移栽 煙葉在7月下旬基本采收結束,金優207適宜移栽期在7月23~28日,中等肥力的田塊,栽插密度為26~30萬穴/hm2,拉繩栽插,按株距移栽均勻,單株帶4蘗以上的每穴插1株,不足的插2株,力爭基本苗140~150萬/hm2。插秧時預留好東西向豐產溝,以利排水和田間作業。
2.3 合理施肥,以水調肥 中等肥力的田塊,施餅肥750kg/hm2、復合肥375kg/hm2、碳酸氫銨375kg/hm2、硅肥150kg/hm2作基肥;栽后5~7d結合施用除草劑,追施尿素75~100kg/hm2,促進早發;分蘗后期追施氯化鉀90~112.5kg/hm2;抽穗前20~25d,追保花與孕穗肥尿素45~75kg/hm2;灌漿期葉面噴施壯籽肥磷酸二氫鉀3kg/hm2。水漿管理原則是“淺水栽秧,適水活棵,薄水攻蘗,足苗擱田,寸水抽穗,濕潤灌漿,平時保持淺水層”。栽后5~7d擱田1次,促進扎根立苗;分蘗期間保持田間干濕以促進多分蘗,莖蘗苗達到240~255萬/hm2時應及時擱田,擱田時開好豐產溝;孕穗期保持田面水層2~3cm;灌漿期保持土壤濕潤,收割前3~5d斷水,確保稻米品質和粒重。
2.4 病蟲害綜合防治 根據病蟲預報情況,采取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法及時進行藥劑防治。種子用強氯精浸種消毒,減少病菌入侵;秧田至移栽后5~7d,注意防治薊馬、葉蟬等;8月中旬至9月下旬,注意防治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紋枯病等;穗期遇陰雨天氣要注意加強對稻曲病的預防。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