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等
摘 要:在分析園藝專業園藝植物保護學蟲害部分實驗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以培養園藝專業學生綜合實驗能力、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指導思想,探討園藝植物保護學蟲害部分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的途徑。
關鍵詞:園藝;昆蟲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7-162-02
園藝植物保護學是一門內容龐雜的學科,課程分病害部分和蟲害部分,兩部分又分設課堂理論和實驗實踐等環節,課程具有內容量大、知識面廣和實踐性強等特點[1、2]。由于授課學時的不斷壓縮,圍繞著教學大綱,根據園藝專業特點,在確定好課堂的授課內容的基礎上,要突出實驗課程特有的內容,抓住重點,講清難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本文根據園藝植物保護學蟲害部分課程特點,結合園藝植物保護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提高園藝專業園藝植物保護學蟲害部分實驗教學效果的方法,從園藝植物昆蟲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入手,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1 園藝植物保護學蟲害部分課程特點
園藝植物保護學蟲害部分的課程內容具有系統性、實踐性等特點,課程內容包括總論部分和各論部分??傉摬糠旨椿A理論,從認識昆蟲開始,涉及昆蟲的生物學、昆蟲生態學,昆蟲分類,以及生產中常見的害蟲調查、預測預報和防治方法等。各論部分即實踐部分,針對具體的蔬菜、果樹、花卉等園藝植物上常發生的害蟲逐一介紹其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此部分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實踐性較強。園藝植物保護學蟲害部分實驗內容總計10學時,包括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因教學改革,該課程的性質越來越強調應用性,所以園藝植物保護學蟲害部分的實驗教學面臨著改革的一系列問題,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適應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
2 影響實驗教學效果的因素
2.1 專業認同度不夠 經過幾輪的課堂教學,發現園藝專業的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氛圍較好,但多數都用在本專業園藝學等內容上,而專業基礎課則不夠重視,比如有的學生打算考研,選修園藝植物保護學只是為了修學分,應付考試,課堂理論課重視不夠,實驗課更不重視,所以上驗證性實驗課時很多學生不細心觀察,應付了事。綜合性試驗也不夠主動,跟在少數學生后邊要結果。
2.2 少數學生對昆蟲不感興趣 園藝專業本科生沒有昆蟲學基礎,一些學生對昆蟲并不感興趣,甚至有的一聽到或者看到害蟲的圖片要么尖叫,要么捂著眼睛不敢看,帶著這種心理上實驗課效果可想而知。而有的學生即使喜歡昆蟲,但只是對色彩鮮艷的好看的昆蟲喜歡。在綜合性實驗調查時,也覺得很枯燥,不夠細心,具有這些心理嚴重影響了實驗課的效果。
2.3 實驗材料匱乏,綜合性實驗受季節限制 近幾年專業招收的學生人數增加,加之園藝、植保及農學等專業均開設昆蟲課程,實驗材料需求量逐漸增加,導致園藝昆蟲實驗課材料出現種類漸少,數量不足等現象。另外,一些綜合性實驗受季節和害蟲發生的程度限制,如課程開設期間與田間害蟲發生不吻合,田間調查采集的時候害蟲種類少,學生調查采集的數量少,調查結果就不理想。
上述原因均導致園藝植物保護的昆蟲部分實驗教學效果不佳,針對目前實驗課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開展實驗課教學水平的改革,增強教學效果,做到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
3 園藝植物保護學蟲害部分實驗教學改革思路
3.1 教學培養模式緊密圍繞學校的育人質量工程建設 園藝植物保護學是集植物保護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于一體的園藝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程。目前大多數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3],該課程實驗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了解昆蟲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園藝昆蟲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知識,讓學生初步掌握與具備園藝植物害蟲預防與防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所以在實驗教學環節中要重點突出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習主動性,學會用所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
3.2 課程特征要求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課堂教學主要講授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實驗課是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消化吸收的環節,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最好辦法是實驗室。然而,由于時間的限制與內容的季節性特征,實驗課教學未能收到真正的效果,從而導致學生在知識的把握與理解上存在嚴重的缺陷。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同時,更多地結合自然田間條件,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數量,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
3.3 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能影響到學生,所以高校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科研實踐水平,這是培養高素質大學生的基本前提[4]。上實踐課更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如教師在上實驗課時只是一味的講實驗的內容,不聯系理論課,實驗自然不生動,學生不動腦,只是機械性的觀察,完成任務,效果必然不好。如果教師將理論的東西運用到實驗課上,將一些重點理論在實驗課上回顧一下,那么實驗課的效果會立即改變,學生對實驗會產生濃厚興趣。再如教師在講實驗的時候讓大家區分一下昆蟲與其它節肢動物,如果教師生硬的讓學生死記硬背,昆蟲就是3對足,2對翅,那么學生遇到昆蟲的多對足的幼蟲時就不知道該如何區分。還有,在綜合性實驗調查地下害蟲發生的時候,只將重點害蟲給學生講述,而實際在學生調查過程中,平時上課強調的重點發生害蟲可能不會發生,而一些平時沒有強調的害蟲反而發生很重,這個時候學生會問為什么?所以教師要能夠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以及氣候等條件分析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的原因,并讓學生理解,掌握。而實踐中,害蟲的防治部分更需要理論聯系實際,有的時候害蟲的發生隨氣候變化很大,理論該發生害蟲的時期,因外界因素影響發生期會有大幅度的錯位,這個時候更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害蟲的發生調查和預測。
3.4 加強實驗室、實習基地建設,創造學生實踐平臺 實驗教學改革的條件基礎就是實驗室建設與實習基地建設,只有基礎設施具備學生才能更好地開展實驗,所以說提高實驗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5]。近幾年,學院在重點實驗室建設方面下大力度,省級重點實驗室的獲批為學生實驗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新購置的儀器設備,以及教師們對標本緊缺現象的重視,及時補充實驗標本,以及一些高端精密儀器的購置,都能夠保證專業本科生設計性實驗及綜合性實驗的順利開展,另外,在季節性限制方面,教師盡量安排學生在害蟲易發生的季節開展實驗調查。大大豐富學生的實習內容,做到理論與生產實踐相聯系。
3.5 開展內容豐富的創新創業課題研究 最好的實踐莫過于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實施,自己總結[6]。近幾年,學校加強此方面引導,設立了一些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課題,供學生自己研究,學生們自己親自動手,主持課題,開展研究,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了課程學習方面的學習熱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要更深入的開展學生的自主學習,養成學生愛動腦,愛動手的習慣,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聯系到生產實踐中,做到學以致用。
4 結語
實驗教學改革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園藝植物保護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教學手段不斷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收效[7]。該學科實踐性較強,學生真正學好該門課程就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讓學生充分了解課程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在重視理論的基礎上主動上好實驗課,自主實踐,充分提高園藝植物保護的實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曉明,李世廣.植物保護專業普通昆蟲學實驗課教學模式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0):5 455-5 456.
[2]劉玉升.園藝植物保護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山東農業教育,2004,3:1-5.
[3]王曉峨.高職院校植物保護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39(35):22 140-22 142.
[4]陳小軍.高校青年教師的定位及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0:177-178.
[5]白廣梅.關于創新實驗室建設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2):136-138.
[6]康濤,盧毅,劉小高.當前綜合性院校農科實踐教學質量的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89,94.
[7]陳日曌,趙明憲,楊靖民,等.“園藝植物保護學”省優秀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32(10):64-65,68.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