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鋒等
摘 要:在水稻穗期,開展同種農藥相同劑量條件下使用不同施藥器械及用水量防治稻縱卷葉螟的防效試驗,以探討水稻灌漿期防治稻縱卷葉螟適用器械與適宜用水量。試驗表明,手動噴霧器(1.2mm噴片)用水量為50kg/667m2和背負式機動噴霧器用水量為30kg/667m2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效明顯高于其他4種施藥方式,可在穗期防治稻縱卷葉螟時推廣運用。
關鍵詞:稻縱卷葉螟;施藥器械;用水量;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1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7-122-02
海鹽縣地處長江中下游,稻縱卷葉螟是本地區“兩遷”重大害蟲之一,常年遷入量大、峰次多、危害重,防治壓力大。在稻縱卷葉螟的防治上農戶普遍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只要選擇對路藥劑,同時在防治適期均勻噴灑就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跟使用哪種施藥器械、每667m2用水量的多少沒有太大關系。為了明確施藥器械與每667m2用水量對水稻穗期稻縱卷葉螟防治效果的影響,筆者進行了本次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施藥器械 供試施藥器械為嘉興天地SWZ45型三缸柱塞泵擔架式噴霧器、嘉興天地3MF—50型背負式機動噴霧器和山東衛士16型手動噴霧器。
1.2 供試藥劑 20%噠嗪硫磷EC(安徽池州新賽德化工有限公司),每667m2用量為100mL。
1.3 環境條件 單季晚稻處于灌漿期,水稻品種為秀水134。施藥前稻縱卷葉螟幼蟲密度為2.7萬條/667m2,蟲態特點:1齡占1.32%、2齡占23.68%、3齡占31.14%、4齡占31.58%、5齡占12.28%。試驗區土壤為粘土,pH值為7.0,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左右,土壤肥力中等,水肥管理一致。
1.4 試驗設計與安排 試驗共設7個處理:A擔架式噴霧器、用水50kg/667m2;B背負式機動噴霧器、用水30kg/667m2;C手動噴霧器(1.2mm噴片)用水50kg/667m2;D手動噴霧器(1.0mm噴片)用水35.5kg/667m2;E手動噴霧器(0.8mm噴片)用水25kg/667m2;F手動噴霧器(0.6mm噴片)用水12.5kg/667m2;G空白對照(ck),各處理重復3次,共計21個小區,每小區面積為133.4m2,隨機區間組合。
1.5 調查方法 藥前、藥后3d、藥后7d調查統計各小區的稻縱卷葉螟蟲口數。每小區3點取樣,每點10叢,計算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
1.6 計算方法
蟲口減退率(%)=(藥前蟲口數—藥后處理區蟲口數)/藥前基數×100
校正防效(%)=(處理區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處理區蟲口減退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見表1),藥后3d,背負式機動噴霧器防治效果最好,蟲口減退率、校正防效分別達到93.62%和93.31%;其次為手動噴霧器(1.2mm噴片,每667m2用水50kg)和擔架式噴霧器,蟲口減退率、校正防效分別是87.12%、86.49%和86.96%、86.32%;手動噴霧器(0.6mm噴片,每667m2用水12.5kg)防效最差,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分別為66.75%、72.22%。
藥后7d,手動噴霧器(1.2mm噴片,每667m2用水50kg)防治效果最好,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分別是96.81%、96.26%;其次為背負式機動噴霧器,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分別是93.61%、92.70%;手動噴霧器(1.0mm噴片,每667m2用水35.5kg)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也達到了分別是86.67%、84.77%;防效最差的是擔架式噴霧器,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僅為69.6%、69.30%。
手動噴霧器處理,每667m2用水量的多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影響顯著,即在相同用藥量的情況下用水量越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越低;噴片孔徑越小,彌霧效果越好,但由于水稻穗期葉面積大,低用水量無法將葉片打透,藥液不能覆蓋整個葉片,導致防效差。擔架式噴霧器防效不理想,一方面是彌霧效果較手動噴霧器和背負式機動噴霧器差,另一方面是由于試驗小區面積較小,各小區調查數據存在較大誤差,導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3 小結
防治穗期稻縱卷葉螟的藥劑選擇很關鍵,但施藥器械和用水量對防治效果的影響顯著,背負式機動噴霧器省時、省工,防效好,在水稻病蟲專業化防治中可推廣使用。在水稻其他生育期防治稻縱卷葉螟,其每667m2的用水量和藥械使用技術有待于進一步試驗,如苗期的用水量和藥械種類;分蘗期至分蘗末期的用水量和藥械種類等。
參考文獻
[1]夏伍娣,黃萍不.同施藥器械對稻縱卷葉螟防效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08(7):76-76.
[2]陳林生.不同施藥器械、施藥方法防治稻縱卷葉螟效果試驗[J].福建稻麥科技,2011,29(2):8-10.
[3]劉正到,張英,楊思根.關于稻縱卷葉螟防治工作的幾點思考[J].上海農業科技,2008(2):103.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