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昀等
摘 要:為探究稻草還田不同碳氮比調節效果,進行不同碳氮比調節稻草還田腐熟效果試驗。結果表明,實行稻草還田,利用尿素調節能加快水稻分蘗;與單施腐熟劑或單施尿素處理相比,腐熟劑+尿素配施處理能明顯加速稻草腐熟、增加水稻的穗實粒數、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產量,667m2配施尿素5kg、667m2配施尿素5kg+腐熟劑2kg的處理較單施腐熟劑處理增產顯著,增幅分別為5.36%、6.53%。
關鍵詞:稻草還田;碳氮比調節;效果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7-130-02
稻草還田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和提高農產品品質,也能減少秸稈焚燒和廢棄所造成的對大氣、土壤、水質、環境的污染[1]。稻草還田不僅是桂林市耕地有機質提升的有效措施,而且也是桂林市作為一個國際旅游城市所大力提倡的。水稻是桂林市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2012年水稻種植面積為28.5萬hm2(其中早稻13.62萬hm2、中稻3.36萬hm2、晚稻11.52萬hm2)[2],稻草資源極其豐富,所以在桂林農業生產中稻草還田技術的推廣應用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設置進行了不同碳氮比調節稻草還田腐熟效果試驗,以期更科學更有效地進行稻草還田,為今后大面積推廣應用稻草還田快速腐熟技術提供科學依據,現將試驗總結匯報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狀況及材料 試驗設在永福縣羅錦鎮尚水村龔村屯,試驗田為壤土,肥力中等,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為潴育型沙泥田,主要農化性狀(常規方法測定[3])為有機質2.5%、全氮0.16%、速效磷20.6mg/kg、速效鉀35mg/kg、pH值6.5,前茬作物為水稻。供試材料為雜交稻T優463,稻草、尿素、氯化鉀、鈣鎂磷肥,667m2用圃園牌有機廢物發酵菌曲(腐熟劑)(北京產2kg/包)。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長5m、寬6m,面積30m2,小區筑田埂,并用薄膜包裹相隔,試驗田總面積866.71m2,試驗區四周設有保護行,試驗設7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稻草全量還田+腐熟劑2kg;處理2:稻草全量還田+667m2配施尿素15kg;處理3:稻草全量還田+667m2配施尿素10kg;處理4:稻草全量還田+667m2配施尿素5kg;處理5:稻草全量還田+667m2配施尿素15kg+腐熟劑2kg:處理6:稻草全量還田+667m2配施尿素10kg+腐熟劑2kg:處理7:稻草全量還田+667m2配施尿素5kg+腐熟劑2kg:
根據當地的施肥水平,每667m2施湖北產46%尿素20kg,其中50%作基肥,30%作分蘗肥,20%作孕穗肥。667m2施加拿大產氯化鉀15kg(其中50%作基肥,50%作分蘗肥)。667m2施貴州產15%鈣鎂磷肥25kg(100%作基肥)。
1.3 試驗管理過程 本試驗于2012年7月15日播種,7月18日全田進行一犁一耙,漚田,7月22日扶田埂,7月24日每小區撒干稻草13.5kg,折合300kg/667m2,同時100%磷肥、50%鉀肥全層施下,按照各處理的要求,用尿素調節,加腐熟劑,施后人工壓草。于7月27日插秧,規格為20cm×16.7cm,每小區插26行,每行插36蔸,每蔸插2苗,每小區插936蔸,667m2插2.08萬蔸、4.16萬苗。
試驗于8月3日施分蘗肥,每小區施氯化鉀0.335kg,尿素按各處理補平,8月22日施孕穗肥,每小區施尿素0.18kg,試驗全過程分別于7月29日、8月3日、8月17日防治福壽螺、鉆心蟲、卷葉蟲、稻飛虱共3次,8月17日灌水1次,于10月20日全部收獲,各小區分別收割、脫粒、稱重,取樣曬干折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秸稈腐熟程度的影響 秸稈腐熟情況見表1。就秸稈顏色而言,各處理在觀察期間秸稈顏色無差異;就秸稈腐熟的氣味而言,處理5、處理6和處理7開始有腐爛味先于其他處理,處理5、處理6和處理7間無差異,處理1、處理2、處理3和處理4間無差異;就秸稈手感軟化程度而言,處理5、處理6和處理7較其他處理先變軟,處理5、處理6和處理7間無差異,處理1、處理2、處理3和處理4間無差異。結果表明,單施腐熟劑或單施尿素秸稈的腐爛程度無差異,腐熟劑+尿素配施秸稈的腐熟程度明顯較單施腐熟劑或單施尿素的要好。
2.2 不同處理對水稻分蘗及水稻主要性狀的影響 對各處理水稻分蘗進行定點觀察記錄,連續10蔸平均苗數,不同處理水稻分蘗消長情況見表2。由表2可知,不用尿素調節的處理1分蘗比較慢,處理7、處理4稍好些,其他處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但是在觀察的后期,各處理間分蘗無明顯差異;對各處理隨機連續取5蔸曬干,進行室內考種,水稻的主要性狀見表3,各處理株高、667m2有效穗數和千粒重無明顯差異,穗實粒數處理5、處理6、處理7較其他處理好,結實率處理7顯著地高于其他處理,除處理6外,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結果表明不用尿素調節稻草還田水稻分蘗稍慢些,尿素+腐熟劑配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稻的穗實粒數。
2.3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由表4可知,處理4和處理7的產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但是處理4和處理7產量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1相比,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6和處理7分別增產0.4%、1.24%、5.36%、1.34%、2.36%、6.53%。結果表明,在加施腐熟劑的基礎上,分別用15kg、10kg、5kg尿素調節,5kg尿素調節的處理產量顯著高于15kg、10kg尿素調節的處理;與不用尿素調節的處理1相比,用尿素調節的處理產量都有增加,其中處理7和處理4增產顯著,其他用尿素調節的處理的增產不顯著;在用等量尿素的基礎上,加施腐熟劑能小幅提高產量,但增加不顯著。
3 小結
以水稻為研究對象,進行不同碳氮比調節稻草還田腐熟效果試驗,試驗結果初步表明,在進行稻草還田的同時,合理的碳氮比調節,加施腐熟劑,對加速稻草的腐爛,提高水稻產量有很好的作用。本試驗僅進行了1茬,稻草還田,加施腐熟劑應因地制宜,在具備條件的基礎上,可試驗示范推廣。
參考文獻
[1]敖禮林,況小平,柴進成.稻草五種實用還田技術[J].農家顧問,2007(10).
[2]吳廣生,楊培權,蔣毅敏.桂林市稻茬冬種紅花草栽培技術之我見[J].安徽農學通報,2013(6).
[3]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第三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30-107,127.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