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芳艷
摘 要:隨著教育觀念的革新與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幼兒藝術方面的早期教育,伴著音樂幾乎每個孩子都能手舞足蹈一番,喜歡舞蹈是幼兒最純真的共性,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是兒童美的教育啟蒙者,是在孩子幼小心靈播下舞蹈種子的園丁,我們要深入研究舞蹈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幼兒;舞蹈教學
幼兒舞蹈是運用幼兒身體動作、幼兒語言、戲劇表演和音樂相結合等綜合手段,反映幼兒生活,表達幼兒情趣的幼兒歌舞。幼兒舞蹈教學是幼兒感興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種美育教育形式,他是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任務的一部分。那么,舞蹈教師如何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呢?
一、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美好的事物,積累創造素材
觀察是創造的基礎。身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我們引導幼兒觀察的對象。我認為,讓幼兒觀察可以作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試著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它們,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把觀察的重點放在觀察形態、動態、神態上。以前我們做各種動物律動往往采用一種固定的動作,如小貓捋胡子、小狗耷拉大耳朵等。其實,通過觀察你會發現,一種動物除了有平時被大家都注意到的特點外,往往還會有別的人們忽視的顯著特點。如小兔律動,大家多以雙手豎耳朵、蹦跳來表現。全班三十多只長耳朵兔一起跳來跳去,雖然動作對了,形象也表現出來了,但缺少孩子對事物的感受和體驗。于是我就在幼兒自編小兔律動時引導他們觀察小兔子的三態。形態:長耳朵,短尾巴,前肢短,后肢長;動態: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偶爾還會站起來;神態:東張西望、機警、靈敏。觀察后再進行律動創編時,幼兒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理解,把兔子的不同特點揉合到自己的即興表演中。有的幼兒雙手立于頭上做長耳朵的動作,有的幼兒雙手交疊于臀部做短尾巴的動作,還有的幼兒上屈肘在胸前做兔子站立狀,眼睛還機警地左右看,生動可愛,活靈活現。
二、舞蹈題材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音樂,這是提高舞蹈興趣的基礎
舞蹈教師要明確幼兒舞蹈教育的任務和目的,要克服成人化的傾向,舞蹈的動作要簡明、活潑、形象,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感興趣的題材,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在舞蹈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節奏歡快、活潑、優美的音樂來讓幼兒學習舞蹈。如: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坐上火車去拉薩等各民族膾炙人口的優秀曲目,這些音樂活潑優美,因此孩子們一聽到這些音樂就非常的感興趣,有的孩子們還會手舞足蹈、搖頭晃腦的跳起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音樂和舞蹈教材,這將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成敗,也是達到預期目標的先決條件,是提高幼兒對舞蹈感興趣的基礎。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自己一定要全面地熟悉和理解教材,掌握每個動作的規格要求、訓練步驟,以及每類動作的性質作用、訓練目的和各類動作之間的縱橫關系。在教幼兒舞蹈時,可先將舞蹈內容以故事敘述給幼兒聽,便于幼兒理解舞蹈的內容并激發興趣,促使幼兒在跳舞時能創造性地表達各種舞蹈姿勢。舞蹈能啟迪智慧、教化人類,我們在幼兒舞蹈教學啟蒙過程中,要繼續探尋、摸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讓幼兒通過感興趣的活動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
三、舞蹈教學要和游戲做到有機結合,提高幼兒參與舞蹈訓練的主動性
游戲法是運用游戲的形式和口吻進行輔導的一種方法,舞蹈學習也應該感到是一種游戲活動、是一種娛樂。在上基訓課時,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堅持不住,不僅影響教學質量也影響教學進度,若教師在這時能隨機應變地把基訓練習與游戲相結合,模仿動物神態,一個接著一個,學生的熱情就會激發出來,甚至還不愿意下課。就像在學習新動作一樣,若只是一、二、三、四按節拍做動作,孩子們就會厭倦、疲勞,如果把動作融入游戲中,這樣就能使孩子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從而提高參與舞蹈訓練的主動性。所以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游戲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去感受動作與音樂的美妙結合,尋找感覺、節奏和情緒,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變枯燥乏味的訓練方法為輕松、活潑、游戲式的學習活動,如教“平踏步”,老師就可以扮演火車頭,讓孩子們扮演車身一起出發,隨著音樂的節奏駛向美好的大自然。這既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孩子們的節奏感,從而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如學習鴨走步,教師就可以扮演鴨媽媽,讓幼兒當鴨寶寶,請鴨寶寶跟著鴨媽媽學本領,還可以戴頭飾或穿上服飾。還有小碎步,可用雞媽媽帶小雞練習。蹦跳步,兔媽媽帶兔寶寶練習等。此方法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學習熱情。如此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能夠調動孩子們全身的多種器官去表達各種動作和情感,使他們在舞蹈中感受到快樂,進而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陶冶性情和品格的效果。
四、舞蹈教學要教給幼兒正確的示范動作,促進幼兒的協調發展
舞蹈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是用身體和節奏來表現思想感情的。由于幼兒舞蹈種類豐富多彩,舞蹈動作也多種多樣。在教幼兒新舞蹈時,一是要講清楚動作的要求、規格、要領。二是分解動作一定要做到位,不能圖快而一下子教很多,欲速則不達。三是一個一個動作做到位,要求幼兒手到的同時眼要到,并讓幼兒用心去體會動作要領。如舞蹈《小花貓》,老師在示范的時候就要感覺自己像一只可愛的小貓在翩翩起舞,在幼兒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幼兒個個躍躍欲試,以使幼兒全神貫注地投入表演。幼兒舞蹈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在教幼兒新舞蹈時一定要講清楚動作的要求和要領,不能只圖快而一下子教很多,要讓他們把教過的動作做到位后再教下一個動作,因為如果一旦形成了怪毛病,糾正起來就困難得多了,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教師的示范是幼兒舞蹈教學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幼兒掌握技能的方法之一。通過教師把舞蹈教材準確、生動、形象地轉化為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演,讓孩子們對舞蹈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印象,引起孩子們學習的愿望,練習起來就不會覺得枯燥,同時也能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通過教授準確的示范動作和科學協調的舞蹈訓練,會提高孩子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促進幼兒的骨骼發育,增強孩子們的消化技能,增進食欲,提高身體素質。幼兒通過舞蹈訓練和舞蹈表演,可以大大提升形體美、韻律美,而這種形體特點又會是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具有自信積極樂觀的精神,為他們以后的待人接物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我們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應抓住契機,善于捕捉孩子們的閃光點,創編豐富多彩、形式迥異的幼兒舞蹈。在幼兒舞蹈活動中,還要更多、更廣泛地注意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更有效地依靠趣味性來調動幼兒參與舞蹈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美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