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彥鵬
摘 要:從景區森林環境營造實際出發,對景區森林自然狀況、改造狀況、技術分析、營造應用進行詳細介紹,為景區和城市園林彩葉樹種規劃、營造提供參考。
關鍵詞:景區景觀;彩葉樹種;營造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3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7-148-02
隨著樹種培育和栽植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環境的營造有了更高的追求。景區與園林建設已經開始改變原有單一綠色植物結構,選擇了多樣性的色彩景觀。由于彩葉樹種具有色彩豐富、品種多樣、成景較快、持續欣賞時間長,隨季節變化形成不同景觀的特點,所以彩葉樹種逐漸成為景觀布置的重要角色。景區和城市園林建設,通過彩葉樹種景觀規劃營造出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觀,從審美視角和色彩視覺給游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因此彩葉樹種的景觀規劃、營造、品種更新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應用。
1 承德市區概況、彩葉樹種現狀及技術
1.1 概況 承德市區地處山區,屬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海拔在313~1 270m,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平均2 815h,年日照百分率平均為64%;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在8.9℃,最高氣溫41.5℃,最低氣溫-24.2℃,氣候多變、無霜期平均158d;雨量適中,年平均降水560mm,降雨期較為集中,大多在7、8、9月份。基巖以砂礫巖為主,成土母質主要為礫巖類殘積、坡積母質。土壤類型主要為褐土,土壤質地為砂壤土,土層較薄,結構疏松,有機質含量適中。
1.2 現狀 承德是旅游文化名城,保存完整的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外八廟和具有丹霞地貌自然景觀的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城區周邊,橫貫市區的武烈河沿岸和城區主干路兩側山巒起伏、森林茂密。但是,大部分森林都是以20世紀60、70年代人工營造的油松林為主,色彩單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已經不能滿足市民和游客對生態環境和視覺美感的需要。所以,在景觀整體規劃和環境美化升級、地方生態特色營造方面給彩葉樹種的栽植、更新創造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承德市區樹種較為豐富:喬木樹種主要為油松、側柏、楊樹、柳樹、榆樹、山杏、碧桃、刺槐、柞樹等;灌木種類主要有荊條、酸棗、繡線菊、叟疏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喬本科雜草、蒿類等。為了營造景區環境,提高旅游景區森林觀賞價值以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們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對景區的原有針葉純林和宜林地進行彩色樹種規劃、營造,使景區的彩葉景色可以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豐富多彩,提高了景區森林的觀賞價值,給游人創造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生態環境。
1.3 技術 根據上述自然環境和本地的氣候特點、土質特征,結合地理環境和地勢情況對彩葉樹種的栽植位置和預期效果進行細致的規劃,并結合不同樹種的自身特點、季節特色進行了合理的設計。較適宜本地生長的彩葉樹種有榆樹、刺槐、柞樹、火炬、五角楓、山杏、山梨、樺樹、山楂和黃櫨、紅瑞木等大量灌木。為了達到美好的森林景觀效果,應根據地形走勢和地理狀況規劃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間呈現的景觀效果。彩葉樹種應使用大苗,以加快景區和城區周邊森林色彩化效果。不同的彩色樹種有不同的生態習性和生物學特性,所以在規劃和栽植時要遵循生態自然、適地適樹、視覺審美、經濟效益等原則進行規劃、栽植。在管護過程中對樹形修剪、高度控制、枝葉修整、林區密度調整,色彩期調控等進行技術性規劃。對嫁接和萌生的林木及時除蘗、定株,避免砧木長勢過旺影響接穗和萌生條的生長,產生退化或死亡現象。各種植物的葉色還會因為管理過程中施肥、澆水、光照、溫度、濕度、有害生物侵蝕、樹勢修剪等條件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所以可以根據需要對彩葉樹種的葉片顏色變色期利用技術手段進行調控。
2 彩葉樹種景觀營造應用
2.1 彩葉樹種的配置方式 彩葉樹種配置方式主要包括孤植、散植或片植、群植、叢植、基礎種植、行道樹栽植。
2.1.1 孤植 主要借助彩葉樹種葉色艷麗、高大醒目、獨立成景的特點,發揮視覺導向或突出中心的作用。如栽植在景區門口、獨立景點等位置作為標志性景觀。
2.1.2 散植或片植 在純林中零星植入或小面積栽植彩葉樹種形成圖案作為裝飾,給人以視覺上的變幻和美感。
2.1.3 群植 將彩葉樹種成群栽植,組成園林的獨特風景,通過色澤的差異給游人以視覺沖擊。
2.1.4 叢植 將彩葉樹種按規則或不規則圖形進行栽植作為裝飾,豐富景觀色彩,活躍景區氣氛。
2.1.5 基礎種植 主要是將彩葉樹種作為基礎背景大面積栽植,互相搭配形成不同色彩的圖案。
2.1.6 行道樹 景區中道路兩旁是最能給游客視覺美感的位置,在行道路的兩側種植彩葉樹種,不僅可以美化路邊景色,緩解旅途疲勞,而且還具有路標引導作用。
2.2 結合生態習性和生物學特性原則 由于彩色樹種的生態習性和生物學特性不同,導致樹葉顏色因受到光照、季節、土質、肥水管理、有害生物侵蝕等因素的影響而改變。因此在景區彩葉樹種的規劃設計時應注意以上因素的影響。
2.2.1 光照 因為光照時間與強度影響葉片中色素含量而引起葉色變化,光照越充足,時間越長,葉色越鮮艷。
2.2.2 季節 不同的樹種的生長期和花期隨著季節變化而不同,由于四季的光照、氣候、溫度、降水量等不同,都會影響樹木生長和花期的變化,導致葉色與葉形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2.2.3 其他 因樹種內部缺少某種元素或搭配比例失調,影響了葉色的生長導致顏色變化。自然或人為造成林木損壞也會影響花期,有害生物的侵蝕則會在葉片上造成不規則的彩色斑點等現象。所以,應根據需要,遵循植物的生態習性和生物學特性的原則選擇不同的樹種和地域進行栽植、更新。
2.3 整體規劃兼顧生態與經濟原則 由于景區樹種營造具有整體性,應從景區的風格和地域特色入手將所選樹種合理搭配,在原有純林中可采取帶狀、塊狀、株間混交的更新改造技術方式進行。不僅要形成葉色組成圖案的搭配、樹勢規劃搭配、遠景近景搭配、樹種之間搭配,整體與部分搭配、樹種與景觀搭配,而且還要兼顧景區的經濟效益利用搭配、生態資源循環搭配等。從整體上進行規劃與設計,將生態自然、園區景色、審美效果、經濟價值相融合。
參考文獻
[1]張美琪.彩葉樹種的選擇及其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年第3期.
[2]劉麗深.有關彩葉樹種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J].大觀周刊.2011年第20期.
[3]陸璐.淺談彩葉樹種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年第12期.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