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


對于大多數中年創業者來說,創業的確為其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門,但創業并非兒戲,對他們而言,創業的整個過程中有太多的選擇機會,而這其中總有一些不能逃避的必修課。
盲動之心不可有
一步到位成老板。中年創業之人也許能輕易籌到創業的啟動資金,也許能準確地找到創業項目,也許有能力創辦公司。但如果你以為這樣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老板,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創業者沒有足夠的技能、沒有實干的經驗,就盲目地去投資想成為老板,結果往往是99%會失敗。
盲目辭職。首先要考慮,有沒有足夠的技能使得你能在自己所處的領域中生活得很好。如果你所擁有的技能不是很賺錢;或者雖然很賺錢,但你的技能在同行內不夠出類拔萃;或者你的年齡優勢正在喪失等等,你都很難在這個領域生活得更好。技能或實踐經驗不足的中年人,是不能靠自由職業謀生的。很多中年人盲目地辭職,一心想成為自由職業者,結果到頭來卻發現過得還不如工薪族。
自己為自己投資。手里握著五六萬塊錢就盲目地把貨幣拋出去想做投資者,這種人充其量只能算是個投機者。“買而炒”叫投機者,“買而不炒”才叫投資者。作為中年人,不要盲目“變身”生意人,更不要自以為是投資者。草率地進入自由職業者行列,沒有技能、沒有經驗絕對不靠譜;盲目“下海”,想白手起家,風險巨大,即使有所獲利,充其量也只是個小小的投機者。
學會與人合作
對于絕大多數懷有創業夢想的人來說,不是缺乏資金,就是缺乏一門擅長的專業技能,而這兩者卻是
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兩項核心技術。因此,學會與別人合作、結成創業團隊,就是保證創業順利進行的又一個可靠保障。
通常來說,那些在大機構任職中、高層職位的人,收入穩定,通常有良好的教育基礎,也掌握“錢生錢”的技術,這類人較有閑資,有一定的財力支持創業,但這類人又比較缺乏實干經驗。另一類人,略有小本經營的經驗,例如快餐店、時裝店之類,但是這類人通常缺乏資金,又不一定擅長處理很多財務上的問題——這兩類人是完全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創業的。
一般來說,有閑資而缺乏專門行業認識的人,比有一技之長、有創業意念,卻苦無資金創業的人多,因為后者可選擇由小做起,而前者可能苦于沒有門路,永遠無法開展個人事業。而當一個人有了一技之長,只要他真能賺錢、真能發展,去干些什么都無所謂。
繞過 “雷區”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但如今有不少靠創業致富的人,在短短幾年里就失去了辛苦積累起來的財富。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通過分析,他們中有許多共同的地方,歸納起來有以下五大危險“雷區”:
好大喜功。史玉柱曾是國內創業界的風云人物,1993年,他創建的巨人集團僅靠賣中文手寫電腦軟件就賺了3.6億元,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民營高科技企業。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史玉柱,在巨人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即決定興建38層的珠海巨人大廈,后來設計方案一改再改,從38層躥至70層。1994年初,巨人大廈一期工程破土動工,當年8月巨人集團又推出“腦黃金”新產品。兩大投資項目同時上馬,使巨人集團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結果兩敗俱傷。
不思變革。胡志標做“標王”之時紅紅火火,然而說倒就倒了。他當初是靠在廣告上敢于投入而取得成功的,但成功之后,他將這些偶然因素視為必然規律,打算就這么一勞永逸。結果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與媒體合作關系告吹后,胡志標幾乎喪失了“生存”的能力。
忘乎所以。禹作敏是天津大邱莊的致富帶頭人,他成功后派頭十足,用封建帝王的那一套來“統治”大邱莊,儼然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到最后甚至公然對抗國家司法機構。這類人在一些乍富起來的農村比較多見。
坑蒙拐騙。曾有“中國大陸首富”之稱的牟其中,最后因犯外匯詐騙罪而被判無期徒刑。此類事件并非偶然。1992年,遼寧宇全公司的韓玉姬集資詐騙3.62億元;1994年,北京長城機電科技產業公司的沈太福詐騙10億元等。這些人在被“揪”出來之前,都是“富甲一方”的創業成功人士,然而,靠欺騙手段建起來的基業,最后只能是“空中閣樓”。
膽大妄為。賴昌星出道時是搞運輸的,也算是一名創業者,然而生意做大后,他的胃口和膽子也越來越大,甚至到了膽大包天的地步,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一起走私案的直接策劃者。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后東窗事發,賴昌星淪為抱頭鼠竄的“通緝犯”。
哪些模式值得嘗試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只猴子從一個巖石的間隙中看到在巖石那邊有一棵果樹,于是拼命想從巖石狹小的間隙中鉆過去。因為勞累和饑餓,猴子瘦了,在第三天時,它竟然很輕松地鉆了過去,并美美地吃上了果子。等樹上的果子全部吃完后,猴子準備繼續尋找食物,可因為飽餐多日的身體太胖,它又鉆不出來了。實際上,對猴子來說,巖石那邊的果實是它渴求的利潤,它該怎么做呢?它完全可以選擇這樣的贏利模式:在自己辛苦鉆過去后,把果子先搬到巖石這一邊,然后再鉆出來,邊吃邊尋找下一棵果樹;他也可以叫一個小一點的猴子鉆過間隙,把果子運出來一起分享。尋找到了贏利模式,結果就會天壤之別。
下面是最常見的八種贏利模式,或許可以幫助一些創業者走出困境:
魚印魚模式。找到與大行業或者大企業的共同利益,主動結盟,將強大競爭對手轉化為依存伙伴,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以達到爭取利潤的第一目標,并使企業快速壯大。
在大海之中,鯊魚是一個十分兇狠的家伙,許多魚類都是它的攻擊目標,但有一種小魚卻能與鯊魚共游,鯊魚非但不吃它,相反倒為它供食,這種魚就是魚印魚。魚印魚的生存方式,就是依附于鯊
魚,鯊魚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當鯊魚獵食時,它就跟著吃一些殘羹冷炙,同時,因為它還會為鯊魚驅除身體上的寄生蟲,所以鯊魚不但不反感它,反而十分感激它。因為有鯊魚的保護,所以魚印魚的處境十分安全,沒有魚類敢攻擊它、能夠攻擊到它。弱者借助強者生存,不但是智慧的,而且是有效的。
專業化模式。專業化的意思就是專精一門,也就是俗話說的“一招鮮,吃遍天”。在這樣一個誘惑多多的年代,要靜下心來,專精一門是不容易的,要不然就不會有幾年來眾多多元化公司,由于業務太廣戰線太長、疲于奔命、最后紛紛倒閉的商業案例了。
利潤乘數模式。借助已經廣為市場認同的形象或概念進行包裝生產,可以產生良好的效益,這種方式類似于做乘法。利潤乘數模式是一種強有力的贏利機器。關鍵是如何對所選擇的商業價值進行正確判斷。
獨創產品模式。這里的獨創產品是指具有非同一般的生產工藝、配方、原料、核心技術,又有長期市場需求的產品。鑒于該模式的獨占性原則,掌握它的企業將獲得相當高的利潤。比如祖傳秘方、進入難度很大的新產品等。
策略跟進模式。策略跟進即強者跟隨,與跟風的盲目性、哪里熱鬧就往哪里鉆不同。策略跟進需要經營者對自己做出正確評估,并分析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之后,對未來走向做出判斷。
配電盤模式。說白了,配電盤模式就是吸引供應商和消費群兩方面的關注目光,為供貨商和消費者兩方面提供溝通渠道或交易平臺的中介企業,從中獲取不斷升值的利潤。但這個模式對于操作者來說要求很高,而且前期的投入成本很大,相對風險也很高。
產品金字塔模式。為了滿足不同客戶對產品風格、顏色等方面的不同偏好,以及個人收入上的差異化因素,從而達到客戶群和市場擁有量的最大化,一些企業不斷推出高、中、低各個檔次的產品,從而形成產品金字塔,在塔的底部,是低價位、大批量的產品,靠薄利多銷賺取利潤;在塔的頂部,是高價位、小批量的產品,靠精益求精獲取超額利潤。
戰略領先模式。起步領先不代表永遠領先,不能確保永遠贏利。因為馬上就會有后來者參與激烈的競爭。所以適時改變競爭策略,由靜態到動態的飛躍,可以確保創業者從起步時的飛躍領先到戰略上的始終領跑,使利潤源源不斷。
機會不是“越多越好”
“有選擇好,選擇越多越好”,幾乎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常識。但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共同進行的研究表明:選項越多,反而越可能造成負面結果。
科學家們曾經做了一系列實驗,其中有一個讓一組被測試者在6種巧克力中選擇自己想買的,另外一組被測試者在30種巧克力中選擇。結果,后一組中有更多人感到所選的巧克力不大好吃,對自己的選擇有點兒后悔。
太多的選擇機會容易讓人游移不定,拿不準主意。同理,對于創業者來說,太多的意見也會混淆視聽。由于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給出意見的動機也不盡相同,所以太注重聽取別人的意見很容易讓自己拿不定主意。在征求意見之前,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堅定的信念,要明確最終的目的是什么,這樣才能在眾多的聲音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出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