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淑萍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課程改革的速度就像這句詩一樣吹遍了大江南北,那嶄新的理念使每個教師如沐春風,早在2003年,我們就開始接觸到了新課程,因為資源落后,地方偏僻,也就只是略知些皮毛。漫漫求教路,我在迷茫中困惑,在困惑中摸索,但始終未能真正踏上課改的動力車。直到形勢所迫,在日常的集體備課中,在共同的研討中,在領導的指導下我才者真正揭開了這層神秘的面紗。經過兩個多月的摸索與實踐,在教學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要實施新課程,教師必須以嶄新的面孔出現在新的課堂上;要實施新課程,需要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更需要我們付出行動。嘗試著讓學生學會學習,探索教改的新路子。
大家知道,課堂是教師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是課改的靈魂。那么到底還什么,——時間、空間;為什么還,無需贅敘;怎樣還,卻是一個關系課堂生命力的關鍵問題。因為課堂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學生自主發展的場所。遵循尊重學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課堂就要真正成為一種探究、發現、創新、成功的體驗的歷程。
一、課前準備:不妨蹲下來
新的教學觀念認為,教學的最佳手段,在于培養學生運用恰當的方法去主動學習,在主動學習中最終掌握方法去進行再創造。鑒于這一點,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不妨蹲下來,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學生,改變傳統的以“教”為核心的教學設計,設計以“學”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形成教與學的同步推進。教師要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有針對性地設計學法訓練;在各個環節上指導學生,并對學生提出相應的方法要求,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方法,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
二、課堂積累:積方法、練口語
新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十分強調語言和積累,而且進行了量化,第四學段明確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針對這一要求,我采取改變課堂師生問候語的辦法,讓學生課前閱讀5分鐘,并摘錄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課后寫50字以內的感受。 (對傳統的課堂教學常規禮儀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創新也是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好做法)利用一分鐘指定一名同學讀自己積累的詞句。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會越來越多,口語也會逐步提高的。
三、課堂引導:明目的,教方法
要讓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意識,自主思維、自主學習,首要的必須結合學科特點讓學生明白學什么,怎樣學,為什么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要求上進行指導,要求學生按照既定的學習規程進行訓練和實踐,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語文的學習,不同的文體使用的方法應該不同,記敘文和小說重在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及寫人的方法;說明文重在判析說明方法及說明語言;議論文重在思路及論證方法;文言文一般包括預習、意會、言傳、積累等常規程序。
四、課堂生活:善拓展、多延伸
我們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培養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創建新生活的勞動者和接班人。因此,在任何備課活動中,我們都必須仔細思考學生在有關本節課的知識方面已經積累了哪些生活經驗,現實生活中那些現象與此有著密切的聯系;此類知識又是生活中何種現象的反映,是對一系列什么生活現象的概括和升華。讓學生逐本求源,真正實現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從而啟發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從已知中悟出新知,從書本上的知識、道理聯系社會的知識和道理。如我們上過的課文《我的叔叔于勒》,學生一看就明白,理解上沒有語言障礙。教學時,我們可先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內涵,然后擴展出去,讓學生由課本聯系生活,思考此類現象反映了一種怎樣的社會現象和人生世態。真正實現課本世界與活世界的統一。
以上四點只是我對上好新課程語文課的幾點認識,有待于進一步學習研究、探索實踐、總結反思。我愿和大家一道共同努力學習新課程,實踐新課程,創造新課程,為新課程實踐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