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嫻
在班級管理的實踐中,許多班主任老師都在積極探索良好班風建設之路。但縱觀當前研究的現狀,大多無法逃脫“定班規,立章程,抓管理”諸如此類的中規中矩的工作方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在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初步總結出了一套通過對學生平凡生活的精彩策劃,有效達到立足平凡、超越平凡、策劃精彩的班級基本工作策略。
一、策劃階段性主題,與時俱進
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平淡而瑣碎的,學生的自我發展是蓬勃與漸進的。根據實際情況,我常常階段性擬定一個主題,規劃一個目標,給出一個短期內學生努力的方向。并讓學生明白該做些什么、該怎么做。
諸如“夸夸我的同學”——目標:尋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自信心;
“好習慣養成月”——目標:讓學生的良好行為累積起來,形成習慣。要求:向我看齊,對我監督;
“爭分奪秒秀”——目標:珍惜時間,與時間賽跑;
“悅讀精彩、成就未來”——目標:快樂讀書,增長見識。活動:曬曬我的讀書清單;讀書故事;名人名言等;
“期末沖刺月”——口號:讓笑容更燦爛。
定目標,見行動……就這樣,根據青少年的好奇心、善變性、健忘性等特點,過一個階段換一個主題。時刻保持孩子們積極向上的熱情和對班級活動的渴望,這對在班級內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使絕大多數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習慣等方面形成正確的共同傾向是大有裨益的。
二、樹立模范典型,弘揚正氣
1. 最好的批評是表揚
通常,無論何時,無論多么優秀的班級,都是優良中差混雜,總會有人得到表揚,總會有一部分需要批評的。如果老師隨時準備對學生進行責備、指責、訓斥、甚至謾罵,那只會使學生當下懼怕老師的威嚴,過后也許更加適得其反。我的體會是:如果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會發現每個學生都很美,都有優點。當面對學生的錯誤時,多用表揚,往往能張揚積極,激勵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看兩位老師不同的表達:“反復強調上課要積極發言,今天居然還有1名同學不舉手。舉個手有那么難嗎?這名同學臉皮真厚,大家看看是誰?”“今天大家發言真積極,幾乎每個同學都舉手了。有的同學不止一次舉手,今天回答問題真踴躍。真棒!這樣學習,效果一定很好!”第一種方法對學生挖苦、諷刺,讓學生丟臉,該學生也許會對老師心生恨意,日后繼續自己的錯誤,甚至與老師對著干,索性“破罐子破摔”。第二種方法學生聽后很自豪,積極性很高,下次會更努力,沒有回答問題的學生會心生歉疚,下次定會改正。
2. 抓住最佳教育時機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不少微不足道的小事常被我們疏忽。而這些小事大都是對學生教育的契機,隱藏著教育的潛質。而且,許多即時發生的“小事”皆是教育的不可再生資源。如果用好,就能讓這些小事成為良好的教育題材,比老師講大道理、說教效果好得多。
【案例】無聲的藝術
教室前門的鎖壞了,只能靠綁在門上的一些布條才能關緊,如果不用心認真地去關門,前門總會被彈開。天氣冷了,嗖嗖的風讓前排同學提醒進出的同學注意關門。上課鈴響了,教室里還缺了幾名學生。我開始上我的課。門關著,同學們聽得認真。“報告!”有學生要從門外進來。他認真地掩上了門,再用手拉了拉,確定門關緊后再走向自己的座位。我眼前一亮,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實例嗎?于是,我停了下來,向那位學生投去了贊許的目光,并用我的掌聲拉起了班級一片掌聲。那個學生卻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一會兒,大大咧咧的謝某某也走進了教室。我心想,她會不會是個反面教材呢?不料,她也和剛才那男生一樣,小心翼翼地關好了門。全班同學照例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最后一位學生終于也在大家的視線中推開了門,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徑直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全然沒顧及那扇被推開的門和同學們關切的目光。而靠門邊的一位女孩默默地走了過去,把門關好了,全班再次想起了熱烈的掌聲。我注意到了沒有關門的那位同學臉上尷尬的神情,他的內心應該有所震動吧。三次掌聲,一次比一次整齊。短短的幾分鐘,不費一言一語,卻達到了不凡的效果。此時,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要抓住每一個教育的契機”這句話的含義,對“教育是一門藝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剛才,我導演了一部“無聲的電影”,而我的學生們是悟性極高的演員,他們明白了我沒有說出來的那些話里包含的意思。
三、創新教育形式,不拘一格
1. 發出倡議書
學期剛開始一段時間,班級里出現了許多不如人意的事情,經過廣泛調查,我清楚了解到存在問題,主要是男生的調皮搗蛋、不守紀律、惹事生非所引起的。于是,我組織班級里的全體女生對男生發出集體倡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致男生
你們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但你們的某些行為讓我們感到你們在為班級蒙羞,如:講臟話,不按時完成作業,不經別人同意就拿別人東西,拿橡皮筋綁在筆上用小紙團彈別人,課堂上講話,體育課上擾亂紀律而害全班同學受懲罰……為了班級的文明,為了我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讓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請鄭重地簽下你的名字: (簽名)
班主任積極引導,班干部有效組織同學們激情洋溢地朗讀、宣誓、倡議,并且在行動中快樂地做起來,每個學生都會受到感染,并積極跟進。這樣做的效果是:兩三天后,孩子們都開始自覺修正在班級中的行為。
2. 讓課桌也說話
班級里有不文明現象出現是在所難免的。班會課上,針對班級里出現的不文明現象,先讓全班同學分組討論班級里出現了哪些不文明現象,在分組討論的基礎上,讓各小組派代表把討論的結果(不文明現象)列在黑板上,組內其他成員補充。然后讓每個學生對號入座:檢討自己有哪些不文明行為,并讓他們把自己的不文明行為寫在紙上,并貼在桌上,以利于隨時提醒自己。有一條改正了,隨時去掉;有新的不文明行為出現了,及時填上。學生都是有自我要求的,把自己的不光彩一面暴露于大庭廣眾之下,這是一種自我解剖。任課教師、同學都能看到,也能對學生督促、提醒。另外,學生能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逐步地改正錯誤,減少不文明行為,看著課桌上的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少,那快樂的體會是那么的直接又難忘。
3. 換位思考,體會別樣感受
【案例】假如我是老師
曾經接到一位女生家長的電話,說孩子常常雙休日外出玩,很晚都不及時回家,家長教育效果不好,請老師幫忙教育。班會課上,我對學生說:“今天的班會課,請大家針對班級內有學生有時不及時回家的情況,模仿老師的口吻給家長發條短信,或表揚、或委婉地批評。每位同學寫兩條短信。”學生們都很踴躍,或努力思考,或出謀劃策。其中不乏有精彩的點子,也有發人深思的建議。這一形式既鍛煉了學生的文筆,又解決了實際問題。我的體會是:如果班會課上就事論事,針對班級情況教育一番,不能記憶深刻,觸及學生內心。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審美疲勞,老師說的道理都懂,但就是無法做到。換位思考,讓學生自我教育,則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4.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案例】特殊的表揚
期中考試過后,我在班會課上對同學們說:我要表揚所有進步的同學,請大家踴躍發言。
“老師,我英語考了高分。”我表揚他精益求精。
“我的總分一下子提高了八十多分。”我表揚她勤奮努力,方法得當。
“我在校運動會上拿了三個第一名。”大家齊聲鼓掌,她是大家的驕傲。
很快,幾十名同學只剩下一名同學沒發言了。這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小周同學身上,因為他每次考試都是最后,經常發生狀況,上課不注意聽講,常不交作業,甚至與校外青年打架,可以說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學生”了。他一直低著頭,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我請他講一下自己的進步。他的頭低得更低了,都有同學向他做鬼臉了。這時,我高聲說:“我想我知道小周要說什么。”
同學們都驚訝地看著我,每次考試分數最低的同學還有值得表揚的地方嗎?常常給老師添麻煩的同學還能渴望老師的贊揚嗎?就連他本人都睜大眼睛看著我。我說:“是的,他是值得表揚的,因為他的數學進步了,英語課上能大膽發言了,上課都能聽到他大聲讀英語的聲音了,而且他近一個月沒有遲到過,沒打架過,這就證明他一直在努力,難道一個不斷努力的人不值得表揚嗎?跟別人比那是一種競爭,跟自己比是一種超越,只要每天都比過去進步,那么總有一天會到達成功的彼岸。”全班掌聲響起,他也在掌聲中抬起了頭。自從那以后,一向自卑、破罐破摔的小周再不是低著頭了,還能主動找老師同學請教,成績提高了,還做了不少好事,整個人都變了。
啟示:好學生受到表揚會更加上進,成績較差的學生受到表揚會增強自信心,讓我們把特別的“愛”奉獻給每一個學生,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存在的差距,盡可能挖掘優點,換個角度去發現孩子的長處。有時,大智若愚,或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 對癥下藥
【案例】你冤枉我了!
下課后一位女同學氣呼呼地跑來,訴說了坐在她后面的男生小魏在音樂課上的“表現”——用橡皮筋綁著紙團彈她。我及時找到小魏,說事情經過,而他并沒有反駁。我以為那就是承認了,但我也不想把事情夸大,就決定讓小魏利用自修課好好地反思一下。
不料一會兒之后,驚慌失措的班長就來找我:“老師,不好了。小魏跑掉了。”我腦子里嗡的一下。細問知道:小魏躲到操場后面隱蔽的角落里,一個人在哭,別人怎么勸都不行。我知道操場的危險性,兩面是條河,一面是廠房,一面是被拆遷掉的居民房。于是趕過去,看到我去,幾個同學慌忙拉他起來,但拉不動。“沒有什么大事就起來吧,問題總要解決的。”我拉他,他順勢站起來,眼淚汪汪地看著我。
走過橋的時候,我問他在橋上時想些什么。“我看著下面臟兮兮的河水,覺得學習真沒勁。”“有話可以好好說的,何必采取這種極端措施呢?”“沒有,看著拆掉的房子那兒有人看著我,我就覺得自己不對,就往操場跑去了。”“那同學勸你為什么不聽?”“太丟臉了,再說你冤枉我了。”回到教室細問之下,我很快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小魏當時是想拿橡皮筋彈墻,沒想到方向失準,彈到了女同學身上。
經過一起分析,事情得到了比較圓滿的解決,但事后我突然有了酸楚欲淚的感覺——驚險啊,如果小魏真想不開,真出了事,那是怎么樣也無法彌補的。讓每個學生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有多難。學生的心思呀,多事的春天!以后的工作中,我總是不斷地告誡自己:切不可草率處理學生中發生的在老師看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教育本來就是一種慢的藝術。急不得!學生需要一個內心斗爭、調整、然后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做老師的從事的是愛的事業,是一份需要耐心、再耐心一點的工作。
班級的日常管理、良好班風的形成,需要班主任的智慧——精心策劃;需要班主任的一雙慧眼——賞識英才;需要班主任的愛心——潤物無聲。在多方努力下,良好的行為規范、優秀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班級風氣會悄然形成。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