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瓊香
廣州市蘿崗區蘿峰小學創建于1947年,毗鄰蘿崗香雪公園,是一所環境優美、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文化積淀深厚的學校。作為一所“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的學校,合并初期,既獲得發展好機遇,同時亦面臨新挑戰——先進“硬件”與落后“軟件”的矛盾、社會高期望與學校低水平的矛盾。我校班子經研究決定:抓住機遇、確立學校發展戰略——“文化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制定“創特色、樹品牌、促優質、求發展”的改革策略。從建設學校文化入手,高屋建瓴,促進學校跨越發展,可持續發展。
一、蘿崗香雪,確立學校文化建設定位
優秀的學校文化應該是主題鮮明獨具特色的。學校多次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提出了建設以梅花精神為核心的“香雪文化”的設想,主要依據是:
1. 蘿峰山一帶原有“十里梅林”,當年的“蘿崗香雪”是廣州地區著名的風景名勝,數百年間歷代文人騷客到蘿崗賞“雪”,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蘿崗香雪文化。蘿峰小學依托地方特色打造學校特色正是傳承傳統文化、發展創新優秀文化之舉。
2. 蘿峰小學是一所典型的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學校,學生普遍都存在著“家庭衣食富足,個人自立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的缺憾;而部分教師也存在著“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狀況。因此,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香雪文化,實施“磨礪養成教育”,著力培養他們敢于迎風傲雪接受挑戰、刻苦磨練、奮發有為的梅花精神,是符合學校實際需要的,是非常具有戰略眼光和現實意義的。
二、雪傲梅香,實施磨礪養成教育
孫云曉所寫的《夏令營的較量》發表后有如石破天驚,引起了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強烈震動。短短的一次夏令營,暴露出中國孩子的許多弱點(生存意識、環保意識、實踐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尤為突出),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們培養目標與培養方式的問題。大家紛紛發表看法,采取對策,以極大的努力改變教育的失誤。
我們所提倡的“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我校的香雪文化建設突出的是“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理念,“磨礪”是香雪文化的靈魂、核心。實施磨礪養成教育,具體指對小學生進行自覺磨煉、刻苦鍛煉的教育。即在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著意創設各種艱苦環境,開展實踐活動,磨煉他們的意志和品質,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以增強和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動手能力、競爭能力及合作精神等素質,為其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我校的磨礪養成教育主要圍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實施:
1. 文化校園環境,營造“磨礪”氛圍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優秀的學校文化就成了卓越的品牌。致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以梅花精神為核心的香雪文化”、用“香雪”精神激勵師生成長。
(1)完善校園文化建設。近幾年,學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00萬元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梅花大廳、梅花詩詞長廊、賞梅亭、梅花碑林、校訓浮雕、主題雕塑等系列以梅花為主題的亮麗景點陸續展現眼前,校園春有綠、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雪”(梅花),生機盎然。此外,學校重點打造“書香”文化,開辟了“書香園”、 “漂流書吧”、“讀書角”,舉辦讀書節,極力推薦師生多讀書、讀好書,營造出濃郁的書香氛圍。校園文化建設中將人文性與環境綠化、美化相結合,很好地實現了環境育人的效果,并營造了“磨礪”的氛圍。
(2)編印“香雪文化校刊”。經過精心準備,我校第一期校刊《香雪園》終于出版了,它全面反映了學校的成長歷程、發展狀況,分成四個版塊“教育天地”、“教學之窗”、“校園生活”和“家校共育”,深受師生、家長歡迎。
(3)修改完善校歌。校歌是一所學校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舊校歌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新時代需要的情況下,經過歷時一年多的收集及評選,新校歌終于誕生了,它由我校青年教師羅錦周作曲填詞,并編曲錄制,一面世即受到全校師生認可,大家一致認為新校歌旋律優美、歌詞富有深意,蘊含香雪文化精神。
2. 開展校本培訓,優化“磨礪”資源
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資源,是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因素,只有擁有一支優質的教師隊伍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因此,我校大力開展校本培訓,優化“磨礪”資源。
(1)注重師德培訓,建立共同愿景。
(2)制定個人規劃,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3)倡導讀書反思,打造教師學習團隊。
(4)專家引領,提升教師教育智慧。
(5)利用網絡平臺,促進專業發展。
3. 創新校本課程,提供“磨礪”載體
我校針對學生在學校、家庭、公眾場合中的各種行為表現,查找問題、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制定了《蘿峰小學磨礪養成教育實施方案》,從學習教育、紀律教育、禮儀教育、服務教育、安全教育、衛生教育、磨礪教育七大方面制定具體的實施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為學校香雪文化建設,為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載體。
根據新制定的“蘿峰小學《磨礪養成教育》校本教材實施方案”,把《磨礪養成教育》校本教材按校本課程安排在課表中,由班主任擔任。并融入到常規的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4. 建設學生文化,夯實“磨礪”基礎
(1)開展磨礪養成教育。根據實際制定了《磨礪養成教育實施方案》,編印了“磨礪養成教育校本教材”,并嘗試開展“磨礪教育從晨跑開始”等實踐活動。我們還有計劃地把“磨礪養成教育”的實施與創建品牌學校、創建綠色學校、創建安全文明校園等大型活動相結合,積極開展“我是文明小天使,我為創文作貢獻”為主題的系列活動。
(2)加強學生社團活動。學生社團是學生文化建設的主要表現形式和建設平臺。社團建設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面臨在我們面前的是社團建設領頭人的選拔和培育,其次是學校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要為社團活動提供方便。我校成立了田徑隊、鼓號隊、柔道隊、擊劍隊、合唱團、舞蹈隊、小記者站等30多個學生社團,每周定期開展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5. 營造生態園區,參加“磨礪”實踐
學校的生物園占地將近10000平方米,我們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給每班劃分一塊勞動實踐基地。這項工作由副班主任主要負責,組織學生認識各種農作物,親手參加種植、栽培、除草等勞動實踐活動,德育處在每學期分三個階段(第六周、第十二周、第十八周)評獎,設立一、二、三等獎,讓學生使用學校綜合實踐室定期召開勞動成果分享會。
6. 舉辦香雪文化節,提供“磨礪”平臺
為了豐富學生活動,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我校充分利用學校周邊的資源(香雪公園),德育處每年在元旦前后組織學生步行到香雪公園賞梅,開展每年一屆的學校香雪文化節活動(即賞梅、寫梅、畫梅、影梅、詠梅、書梅),使它成為學校師生常態活動和品牌。
三、跨越發展,蘿崗香雪映朝陽
“嶺南無雪何稱雪,雪本無香也說香。十里梅花渾似雪,蘿崗香雪映朝陽。”(郭沫若)伴隨著開發區、蘿崗區經濟飛速發展(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中名列前茅),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蘿峰小學從一個蝸居于舊祠堂的簡陋的農村小學向現代化小學蛻變,通過建設香雪文化,開展磨礪養成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不負上級領導和社會的期望。
1. 學校凝聚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各項管理逐步規范化和精細化,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區的前列。學校先后被評為“廣州市安全文明校園”、“廣州市優秀家長學校”、“廣州市綠色學校”、“廣州市德育示范學校”、“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校本培訓示范基地”,受到專家領導的高度評價,在當地享有良好的聲譽。
2. 學校文化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統率、規范、激勵、熔煉作用已顯現。高旦、鐘桂蘭、鐘秀娟等一批教師已成為市區學科十佳教師,一大批青年教師茁壯成長。
3. 磨礪養成教育已成我校德育品牌,正發揮積極作用,學生已初步養成良好習慣,基本洗掉了“土氣”。
4. 德育特色活動成果豐碩,學生在全國、省、市、區比賽獲獎眾多。
5. 提煉確定了體現時代要求的辦學理念、德育理念等,形成了理念體系,并且深入人心。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成績面前找差距,向著更高目標——省市名校前進!
( 作者單位:廣州市蘿崗區蘿峰小學)
責任編輯 蕭 田
(實習生王強對本文編輯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