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顯艷
摘要:歷來政治與時事的關系,就非同一般。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即可與思想品德課相互銜接,又能與時事政策教育互為補充,與人文、社會等其他學習領域與科目的教學相互支撐。
關鍵詞:時事政治;政治教學;有機結合
時事政治即當前國內外發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新聞。思想政治課教學結合時政教育既是緊密聯系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有效渠道,又能彌補教材相對于新形勢發展較為滯后的不足,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一體多用”的作用。但傳統的政治課教學往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用時事等生動事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這一情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應把時事政治融入課堂,選擇最佳結合點。具體做法有:
一、新課教學可以時事熱點為話題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創設良好的情境,把學生引入新課,這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興趣。新鮮的時事熱點材料開場往往能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更主要的是它能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講授新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最新時事和社會新聞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習自覺性,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積極性。而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選用學生關注而熟悉的重大時事問題,設置懸念,作為導入新課的開場戲,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筆者在上《公民有依法納稅的義務》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同學們,你們都愛看電視、電影嗎?認識許多明星吧?有一個明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紅極一時,成了大家嘴里的‘富婆,她就是劉曉慶。可是她由于長期偷稅、漏稅,數額巨大,已被公安機關逮捕,法律并未放過這樣一個紅極一時的明星。你知道偷稅、漏稅為什么犯法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公民納稅的有關知識,通過學習本課,就讓我們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好嗎?”這樣的開場白使學生由陌生、好奇轉為主動認真地對待學習,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設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主動性。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新課的學習狀態。
二、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時事熱點話題,為學生提高認識能力提供了較為切實可行的途徑
時事熱點問題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鮮明的思想性。教材中的事例雖然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特點,但也存在滯后性的缺陷,因此,在授課過程中,用新的時事材料取代教材中過時的舊事例,增強現實感和新鮮感,從而使學生對教材上的知識點有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把教材理論知識同新的時事材料結合起來,通過對時事材料的分析,實現理論與現實,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教師在運用時事熱點問題時,關鍵是要找準時事熱點問題與教材知識點的切合點。通過對時事材料的分析,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升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走科教興國之路》這一課時,筆者先介紹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核心部件80%以上要靠進口這一事例,但美國、日本的汽車公司因擁有核心技術而大發其財的時政材料;再引導學生分析如果要解決我國為數眾多的沒有核心技術企業如何發展的問題;最后上升到國家層面上,為了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國家該怎么做?這樣引導得出結論我國必須走科教興國之路。
三、結合時事政治進行師生討論式學習
時事政治中蘊藏了許多理論知識,如何去挖掘,不是完全靠教師,而主要是靠學生,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圍繞時政材料進行討論,互相交流,在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然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課本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形成文字,作為答案來交給老師。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有效地改變了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而是讓學生去思考、去發現,自己主動地獲取知識。 總之,教師必須有創新的實踐精神,教師必須有創新的課堂教學手段,才能實現教學改革的目的。例如:每個班級每堂課都請一位學生做本班的時事評論員,評論員可以針對本周內國際國內大事發表自己看法。可以進行分組討論,針對時事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見解,而這一活動正好給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提供了機會,使學生可以敞開心靈之窗說出心里話。針對評論員的發言,其他同學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評論內容進行分析、評述,并作為學生思路的開拓者和引導者,給予適當的點撥,有利于幫助學生弄清事實真偽,有的放矢地針砭時事,最終達成共識。
四、設置時事園地
教師要組織初中學生充分利用所在班級的墻報或黑板報,設置時事園地這一內容,內容可以刊登近期發生的國內外大事,比如,中國共產黨十八大,朝鮮核問題、中日釣魚島問題等。通過這一方法,能夠讓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把握住所學時事內容,并能很好地結合教材內容開展分析。與此同時,還應當通過進行時事知識競賽和涉及時政內容的演講比賽、社會問題調查等多種方式,將時事教育由課內逐步拓展到課外,充分培養出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及解決實際問題之能力,并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與開拓創新之能力。
(作者單位:新鄉市第二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