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寶妍
英語教學是進行語言的教學,實際上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既然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那么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利用英語獲取知識信息并進行交際的能力。在教學中把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結合是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因為根據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并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一、詞匯
在詞匯教學中,為了改變學生的錯誤想法和端正他們的不正確態度,必須了解影響學生學習詞匯的各種心理因素,掌握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第一,在教學中,教師讓每個學生寫出自己對學英語詞匯的看法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經過分析、設計,采取相應地解決對策。
第二,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外國的風土人情(沒條件的盡可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播放一些外國經典音樂、影片;介紹外國的歷史、文化等。然后,講學好英語詞匯的現實意義,并舉例說明學英語的樂趣,解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增強學生學英語的信心。
第三,在詞匯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發音。結合單詞與發音口形的圖片,講解發音要領;采取跟讀磁帶,小組互助檢查,即檢查同伴是否掌握這個單詞,發音是否準確;采取各種單詞記憶法,如聯想法,歸類法等,并用淺顯易懂的話把加前綴、后綴等語法規則貫穿于單詞記憶法。通過游戲活動記憶單詞,如“結識朋友”(把課堂上需要掌握的單詞讓學生用不同的彩色筆寫下來,也可讓他們課下發揮想象設計單詞的樣式)掌握要學的單詞,沒掌握的放到“陌生人”一欄。課后評比誰的朋友最多,誰的設計最漂亮,號召大家認識每一個“陌生人”;“角色承擔”(用不同的單詞代表不同學生,與同學打招呼叫其單詞稱號)等。游戲活動需要經常設計,不斷更新,以保持學生學習單詞的興趣。
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結合“魔數之七”原理,聽說并用,從詞匯的音形義多重角度去學習,才是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單憑聽覺只能記住所學知識的15% ,單憑視覺只能記住所學知識的25% ,而兩者相結合時所得的記憶量是45% 。因此,學習詞匯就應該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通過眼、耳、口、手等感受詞匯的音、形、義等要素,形成綜合的詞匯結構,并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在一起,形成記憶和運用詞匯的能力。
此外,學單詞要緊密結合材料,讓同學多進行課外閱讀,結合上下文猜測新單詞的意思,然后查字典確認,這樣能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并使他們體會到學單詞的樂趣。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調控著整個課堂,應該使班級充滿濃厚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形成相互幫助、信賴、團結的關系,這樣有利于同學大膽地表現自己,即使錯了,也不會遭到同學的嘲笑。要多進行鼓勵、表揚,根據不同的同學采取不同的表揚方式。對待學習掌握慢的學生要有耐心,不侮辱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不把自己的消極看法講給同學。
二、語法
語法是一門語言的構建規則,它揭示了詞形變化和遣詞造句的規律。學習語法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理解英語和準確運用英語的能力,更好地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只有當學習者掌握了語法知識,他才有可能真正獲得熟練運用這種語言的能力。
首先,在語法教學中,教師要克服學生的“素質教育下,不用學語法”“語法枯燥”等想法。在導入語法知識前,設疑提問,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針對不足,引出要講的知識。如通過先讓學生翻譯“So I am”與”So am I”,再結合語境講倒裝。
其次,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日常對話談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結合學生的談論,不斷加入新的語法知識并進行講解,使學生在實踐中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掌握的語法緊密聯系生活事例自己設計對話,使語法學習能夠融入真實的生活情景;教師在語法教學中還可通過組織不同的游戲進一步深入,讓學生在玩中體會學語法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的動機。如選擇一個名詞,讓學生加上形容詞、副詞、狀語等去豐滿這個詞,最后形成一個故事。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講授語法知識應從具體材料入手。如講英語的名詞單數變復數問題時,提前準備—些學生感興趣的實物,像水果,雜志,磁帶等,把課文中要出現的含有復數變化的詞語用身邊的事物表達出來,并鼓勵他們提出更多想要了解的事物;在講主謂賓時,要緊密聯系生活。
最后,教師要抓住“語法不易理解”的特點,注意學生是否懂了。
三、閱讀
對話既是閱讀的基礎,又主要應用于實際生活。因此掌握好對話不僅為閱讀打基礎,還能提高英語交流能力。在對話教學中,首先要熟讀,然后通過模擬情境進行“角色扮演”(最好用到道具,充分調動情感,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教師應該把自己放到觀眾席位,不隨便打斷學生的表演,表演結束后再作評價。其次,播放一些外國影片、口語碟片如“洋話連篇”等學習模仿原汁原味的對話。
在對話和短篇文章學習的基礎上,要“通過閱讀學習閱讀”(Smith,1983)。
首先,教師要廣泛閱讀,建立語料庫,為不同程度學生選擇適合誦讀的經典英語語料。如“牛津英漢雙語讀物書蟲系列”。讀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讀書心得。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實踐和交流,不僅能拓寬知識面,更能通過討論交流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通過課外閱讀,可以豐富他們的英語文化知識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既了解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動態,還體驗了語言變化的日新月異和語言的精美妙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雖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但教師應該為學生搭建各種平臺。在組織活動中,要全面地進行調節,調動學生,使活動不只流于形式。
四、寫作
寫作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訓練過程,有助于培養語言的敏感性,有利于準確地運用語言,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學生在寫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但關鍵還在教師。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克服學生詞匯量不夠、懶惰和焦慮心理。首先,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他們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其次,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與熱門的話題,在學生完成作業后,要認真批改,并留下批語。第三,組織寫作討論會,選擇一個話題,大家從多視角共同討論。既拓展學生的思路,又加強學生間情感交流。第四,針對學生寫作中的不足,講寫作的一些規則、技巧。第五,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摘抄精美的語言并記誦,每周內在班上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