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琴
隨著全球一體化浪潮地不斷推進,中外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不僅是政府機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民間組織及社團,國內的許多中學也與國外的學校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或結為了友好學校,常年開展實質性交流與合作。至2013年,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全國確定了101所中學成為漢語國際推廣中小學基地。許多中學就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接納國外留學生來校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且每年接納的留學生人數呈逐漸上升趨勢。
萬事開頭難。由于前并沒有此類教學的教育教學經驗,我本著“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思考,不斷進行教學資料的積累,教學方法的改進,并小結得出留學生地理雙語教學的策略,如下:
一、一大理念
留學生地理教學應樹立“以生為本,以我為主”的理念
進入21世紀,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社會競爭程度愈來愈激烈,世界各國以強化多元文化交流理解為紐帶,教育國際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所以對來華留學生,應將“以生為本”放在首位,這要求注重留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強調留學生的主體精神,將發展留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努力使每個留學生在學校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促進每一個留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其塑造適應時代發展的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堅持“以我為主”的教學理念也同樣重要,作為到中國中學來留學的學生,更早更快的了解、適應中國,為其以后的個人發展增添實力。所以將內容定位在最基本中國國情地理知識,突出體現中國特色,使地理教學回歸生活世界,使留學生們感受到中國的瑰麗壯美,自豪地將中國當成其“第二祖國“,將所在的中學看成其“中國的母校”。
二、兩種手段
“雙語交流為主”、“多媒體互動教學”為主,多種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并用
留學生在異國他鄉,剛開始難免會羞澀困惑,所以在教學剛開始階段,我采用全英語教學,并努力做到語速更慢、發音更準,再,加以適當手勢和表情的變化,增加與留學生的親和力,縮短與留學生之間的距離。當留學生到中國有一段時日之后,我又意識地中英文雙語教學,無形中幫助留學生提高聽說漢語的能力,讓其感受到漢語的魅力,使師生在課堂上融為一體。
由于留學生手頭沒有適宜的教材,所以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并將中國地理的各類地圖印發給學生,好讓留學生“腦中有圖,心中有物”。如在教授《中國的湖泊》一節中,我課前使每個留學生都得到一張“中國湖泊分布圖”,直觀地了解我國湖泊分布的大致情況;課堂上用精美的PPT課件從位置、地位、著名景觀、歷史演變等幾個方面詳細地講解了鄱陽湖、洞庭湖、太湖三個典型的東部淡水湖及青海湖這個典型的內陸咸水湖;并用中國民歌《太湖美》讓留學生感受到中國景觀與文化的美感,進一步激發其贊嘆之情。最后,我再請留學生們自己介紹一個自己祖國的湖泊給大家分享。
這樣,一堂課的教學,有英漢文字、有典型圖像圖表、有歌曲,有傳統的講解-接受,也有啟發-討論,不僅過程情趣盎然,學生參與積極主動,還達到了師生、生生互動互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