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
摘要:高等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就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隨著藝術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逐步提升素質教育在大學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比重,加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藝術教改任務。
關鍵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素質教育
前言
我國藝術教育體系深受前蘇聯模式的影響,重視系統化的理論推導,毋庸置疑,這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是大有好處的。并且,通過授課和考試的教學模式,耗用相對少的教學資源,適合國情,具有可操作性。然而這種教學體系使得應試教育成為主流教育模式,從而忽略了對大量創新性研究總結提煉的過程,或者把它們變成了非重點。而創新意識、鉆研精神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則更重要。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制定的偉大戰略決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實現科學發展。“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對于在校大學生,就要培養出具有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從而使得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自覺地做出創新性工作。因此,高等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就要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隨著藝術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逐步提升素質教育在大學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比重,加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藝術教改任務。
1 壓力教學法培養藝術設計學生實踐能力
自2000年以來,國內多所大學完成了藝術設計實踐基地建設等教改課題,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設計計算機實驗室、設計材料實驗室等。并將實踐課列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必修課,在長期的設計實踐課的教學中,我們逐步認識到:設計實踐課不僅僅是用計算機對設計內容的“實驗”,或者是對設計軟件的支撐課程。廣義的講:設計實踐教學為教與學的雙方提供了一次“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驗”機會。
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生產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是一種主動探究式學習。
本著這一主導思想,結合高校的具體實際情況,我們在教學中總結了壓力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此方法在對學生施加一定壓力的前提下,以啟發式教學法為教學手段,沖擊學生應試學習的習慣,強化獨立學習意識,激發學習潛能,加強動手能力,培養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和團隊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此方法在具體實施上,要求學生掌握相關軟件,通過自由選題、查閱資料完成一至兩個設計實踐并以固定格式的設計論文提交。題目既可結合某門設計課程自由設置;也可根據教材中題目或內容自由發揮;甚至可以根據自身興趣選定。但所選題目應具有一定難度,體現開放性和實踐性。
在教學形式上,初期可分為若干小實驗講授相關軟件知識和設計實踐思想,調整學生應試模式的學習習慣,培養發散思維。在教學的中后期,教師主要布置任務,通過課堂講評和討論調整學生實驗思路、啟發創新思維、完成自由選題實驗。
壓力教學主要體現在評分標準,將分數分為設計創意分析、軟件程序分析、效果分析、工作量(查閱資料、收集數據等)和擴展創新幾個部分。加大動手能力和創新部分的得分權重,允許失敗但不許偷懶。嚴格把關,規定以80分為底線,不能達標者必須重做,否則不予通過。
2 學生的自我管理引入到教學過程中
近年來,我們嘗試了以班級為單位,由學生干部組織的學生自我管理模式,教師則扮演監督者的角色。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班級學風的良性發展,值得進一步探索。
2.1 更新觀念,主動學習
必須使學生意識到傳統教法缺乏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并且應用實例少、動手內容少。也必須使學生意識到除分數外還有許多重要的能力需要通過具體實踐才能得到提高,而設計實踐則提供了一次“實踐”機會,學生通過這次機會訓練自己的綜合能力。從教學實踐來看,大多數同學認同老師的教法,并積極主動地完成老師所提出的實踐任務。
2.2 設計實踐與軟件學習相結合
設計實踐實質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問題出發,通過設計實踐操作,獲得體驗和感悟,進行發現和創造,獲得包括設計創想在內的經驗,從而發展學生的藝術設計能力。其主要目標是鼓勵和組織學生通過獨立完成適當的開放性問題來體會這一過程,提高綜合能力。
2.3 教師的導向起著重要作用
通常學生習慣了應試教育的學習模式,遇到實際問題不知從何處下手。此時,教師的適時指導和課堂導向顯得尤為重要。主要體現在:鼓勵選題多樣化;指導學生根據題目查閱相關資料;結合部分學生的初步實踐計劃,根據標準給出適當的點評和建議。
2.4 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學風
良好的學習風氣是順利實施設計實踐目標的必要保證。教師鼓勵學生干部組織班級學術活動,調動全班的學習積極性,是我們的教改實踐取得成功的保證。從學生完成實踐論文和反饋信息來看,學生自我管理模式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收到明顯成效。學生對設計都有了新的認識,體會到動手與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萌發了創新意識。
3 討論與思考
對于將藝術設計實踐課納入必修課的學生,采用壓力教學法教授實踐課,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是可行的補充教學手段。引入學生自我管理模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可有效地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是值得嘗試的工作。我們考慮在條件成熟時,將設計實踐和相關課程“捆綁”,或者對于如何開展其他的藝術設計實驗課,需要我們高等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索其教學規律。
4 結束語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制定的偉大戰略決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實現科學發展。“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對于在校大學生,就是要培養出具有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從而使得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自覺地做出創新性工作。因此,高等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就要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隨著藝術教育的深化改革,逐步提升素質教育在大學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比重,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教改任務。如何把實驗教學納入教學計劃,增加授課比重和教學模式,是值得高校各位同仁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屈健,龐永紅.西部高等藝術教育創新模式的探索[J].美術觀察,2006,(9).
[2]呂敬人.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實驗課程精選名師設計教學創新思維[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