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毅
摘 要 百貨業作為零售業的一種業態,目前進入到了零售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在面對多重壓力下中國傳統百貨業路在何方。本文通過對百貨業市場環境等外部因素和自身發展瓶頸的分析,對未來中國百貨業發展的方向提出了可供選擇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 零售飽和 零售生命周期 體驗式消費
加入世貿組織對于中國的零售企業來說,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應對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所帶來的巨大威脅?
一、外部環境改變給百貨業帶來的沖擊
(一)外資進入對百貨業的沖擊
外資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引發的問題及對策雖然外資零售業進入促進了中國零售業的現代化進程,并且目前在中國零售市場所占的比重還很小。但是外資零售企業的進入已經引發了一些問題
1、外資零售企業進入速度過快
中國政府承諾2004年底最終放開零售市場,目的在于可以為國內零售業留一個緩沖和調整時期。但是在入世后的幾年時間內,外資進入速度大大超過了這一時間限制,表現為外商計劃開店和實際開店的數目都大大快于中國零售企業,對本土零售企業造成了競爭壓力。
2、一些地方政府給予外商“超國民待遇”
國內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所謂的政績, 給予外資零售企業超國民待遇,把許多最好的商業地段拱手讓給外資零售巨頭,而且在地價、稅收等方面給予一系列各種優惠,造成明顯的不公平競爭。
(二)國內其他零售業態擠占了巨大的市場份額
國家內貿局在《零售業態分類規范意見》中,將中國零售業商店分類確定為百貨店、超級市場、大型綜合超市、便利店、倉儲式商場、專業店、專賣店、購物中心等。由于各種零售業態的爭相搶占市場,使得百貨業的市場競爭加大,市場空間狹小。
據2010年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百貨店總店數有83家,占整個零售業的市場份額只有3.8%左右,表明其經濟效益很低。同時,占零售業市場較大份額的業態主要是大型超市、專業店和專賣店,三者約占市場總額的88%。隨著零售業的發展,各種業態廠商數量大幅增加,行業內競爭過度擴大,消費品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況。
(三)整個零售商品市場基本飽和,百貨業發展空間狹小
在目前零售業高度發展的中國,隨著國外零售商的擁入和國內零售業的迅猛發展,盡管我國消費需求總量很大,但零售業市場的發展空間仍具有有限性,當零售空間的供給等于或超過消費需求時,市場飽和就會出現,零售業的整體福利將會很低,不利于零售業態的健康發展。近幾年全國各地連鎖零售市場并購和門店關門事件不斷發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市場趨于飽和的問題。
二、百貨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了百貨業發展受限制
經營管理水平低,技術創新水平低,網絡營銷成效低。
1、經營管理方面:
百貨商店的內在特點要求自主經營,統一管理,其基本表現是集中采購,進銷分離。交易方式主要采用定單制、定牌制、經銷制和代理制。目前,百貨商店普遍采用的招商、聯營、代銷甚至柜臺出租為主的經營方式,可以說是我國百貨商店存在的最大弊端。拋開價格抬高、灰色交易、工商沖突等弊端不談,這種做法本身是違反百貨商店業態規律的。
2、技術創新方面:
傳統商場管理基本依賴于人,一系列信息必須通過大量的人工計算與處理才能得到??鐕闶燮髽I廣泛使用的POS(銷售適時系統)、EOS(電子訂貨系統)、EDI(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等零售信息管理系統。而國內不少零售企業目前還處于憑經驗管理,過分注重店面的裝潢,而不注重技術改造和提高,不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致使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不能順暢,從而無法在效率、成本及市場動態監控上與外資零售企業相抗衡。
3、網絡營銷方面:
由于電子零售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信息不完整,缺乏足夠的購物刺激,權益保障不充分,貨物獲得存在風險以及支付方式存在交易安全等。這些來自網絡自身的局限性加上長期以來我們形成的付錢即取貨的消費習慣,直接導致了我國網絡營銷發展滯后。雖然目前我國傳統百貨業相繼觸網,但并未將電子商務作為企業發展的重頭戲,未來我國百貨業的網絡營銷方面潛力巨大。
三、百貨業未來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網絡營銷成為傳統百貨新的增長點
從營銷模式來看,傳統百貨業主要依靠大量的資金投入,齊全的商品,豪華的裝飾吸引顧客。隨著電子商務硬軟件條件日趨成熟,為實體零售進入電子商務掃清了客觀障礙,傳統實體零售企業進軍網絡零售業已成為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雙重需要。目前已有王府井、廣百百貨、廣州友誼、銀泰百貨、新世界、中友等多家傳統百貨強勢企業紛紛觸網,建設線上渠道。
(二)摒棄傳統單一的購物方式,打造購物中心
隨著城市開發的日漸成熟,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土地使用成本將大幅上漲。百貨業為了謀求新發展,將朝著與地產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比如進入購物中心、或者自建購物中心,實行消費者體驗式消費。大型購物中心設施齊全,能滿足消費者購物、餐飲、娛樂、休閑、交友、學習、健康、養心、酒店等多元需求。
(三)百貨公司業態的改造更新
由于百貨公司業態過于單一化,同業態的殘酷競爭使百貨公司改變其長期以來的市場定位,力求高檔與豪華而大大提高了經營成本;另一方面又舍不得放棄低檔商品,卻又被超級市場、貨倉式商場等新型業態奪去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百貨公司只有調整市場定位,揚長避短,力求企業創新,不斷適應新的生存環境,才能得以發展。因此,營業面積大的百貨公司可增加服務項目和增設停車場,向購物中心轉化;或者利用良好商譽這一無形資產創立自有品牌,出售價廉質優自有品牌商品。只有隨環境不斷的改變經營方式或業態,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張春法,韓耀.傳統零售業的電子商務導入及網絡營銷戰略[J].經濟問題,2005(12).
[2]劉星原.WTO下我國零售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與連鎖化發展戰略[J].當代經濟科學,2000(3).
[3]劉芹,原梅生.加入W T O,中國百貨業的戰略選擇[J].經濟管理,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