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山
摘 要 一國經濟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區域產業的集聚和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眾多研究表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起飛的過程,同時也是地區經濟發展差距逐漸拉大、產業不斷向某些區域集中的過程。
關鍵詞 產業集聚 區域經濟增長 集聚效應
一、產業集聚基本理論概述
(一)產業集聚概念
產業集聚是指:“在一個適當大的區域范圍內,生產某種產品的若干同類企業,與這些企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以及相關的服務業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二)產業集聚效應
第一,網絡效益。網絡有利于降低交易費用。首先,通過地理集中,供應商和顧客都比較熟悉,減少了信息交流的成本。其次,網絡促進企業之間的相互了解,大大減低了合約的執行和監督成本,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場交易環境。
第二,創新效益。創新效益是指由于產業集聚區域創新系統高效,引起產業集聚區技術進步和擴散速度高于其他地區的那部分額外收益。大量未編碼知識的存在,豐富了區域知識庫,而且產業集聚區擁有大量的技術人才、技術訣竅和技術信息,創新資源豐富,比其他地區有更快的技術創新速度。
第三,產業集聚效益的自我強化機制。區域網絡規模隨著集聚程度的提高而擴大,在網絡效益的作用下,集聚區內專業化分工程度提高,企業之間的交易會更加密切。創新與產業集聚是相輔相成的,產業高度集聚以后,主要的技術創新中心也相應地轉移到集聚區,而創新活動可以提高區域的競爭力。
二、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增長:影響機制
(一)規模經濟效應
產業集聚對生產效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由于產業集聚可以達到較高的專業化分工程度,從而降低了因轉換生產加工環節而必須付出的成本。二是由于行業內部上下游企業的集中使得信息暢通,尤其是市場信息和技術信息的充分流通可以使企業能比較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原料和中間產品,并保持較低的交易成本。三是產業集聚區往往也是行業內部激烈競爭的地方,而高度競爭性也足以使該產業能保持較高的產業效率和競爭力。
(二)溢出效應
產業集聚的溢出效應又稱為知識溢出,知識溢出不僅有內部知識溢出,也有外部知識溢出。同時知識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可編碼知識,信息就是這一類知識,信息是容易編碼并具有單獨的含義且能釋義的;另一類知識是含糊的,不易編碼整理的,并且往往是偶然地認知的,但是它卻是創新的重要源泉。
(三)要素和相關產業的集中
1、產業集聚與要素的關系
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和基礎設施等。自然資源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業集聚的方向。人力資源因空間集聚而受益,集聚會把高級人才和勞動力吸引過來,形成共享的勞動力市場。知識和資本這兩項生產要素,都可以通過集聚而強化其優勢。
地區產業集聚和資本流入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產業集聚必定伴隨著投資的增加、地區資本流入的增加;地區資本流入增加也意味著地區產業的集聚。當一個規模較大的企業為了接近市場或節約成本,在生產區位上重新選擇并投資于一個新的地區的時候,有可能引發同類企業和相關企業朝這個地區集中。因此,產業集聚也往往伴隨著資本的流動。
2、相關產業的集聚
產業集聚使得產業內企業的集中,因為創業的人住在那里,早已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從供應商、客戶或相關產業中涌現的新人,優先考慮的切入點必然也是產業主戰場所在之處,所以新企業最容易在原發公司的附近出現。產業集聚除了吸引同類企業的集中,更體現為吸引不同類型相關產業的企業的集中。因為產業集聚進一步細化分工,并帶來縱向一體化的優勢。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1、經濟增長與產業集聚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可以通過提升產業的集聚度來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發揮其集聚力量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2、產業集聚的發展改變了經濟運行模式,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產業集聚發展的現狀,建立產業集聚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擴大融資渠道,加大產業集聚發展的資金扶持,吸引社會投資。
3、進一步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提高高新產業集聚的技術創新能力。同時,選擇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加以扶持和引導,促使地區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產業集聚度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Baldwin, R.E.Agglomeration and Endogenous Capital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 43:253-280.
[2]魏守華,石碧華.論企業集群的競爭優勢[J].中國工業經濟,2002,(1).
[3]徐小欽,黃蕾.產業積聚、持續創新與區域經濟增長內在關聯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1): 73-75.
[4]陳劍鋒,唐振鵬.國外產業集群研究綜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8):22-27.
[5]梁小萌.規模經濟和產業集聚及區域協調[J].改革與戰略,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