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輪
摘 要:浙江省申請了編制初中科學課程的項目,開辟了綜合科學課程教學的先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陸續在其他省市試用,效果良好,廣受稱譽。從整合設計益于教學的探討出發,強調了教材突出探究的特性,分析了教材的人文性;旨在通過分析教材的特點,讓學生掌握學習的竅門。
關鍵詞:科學教材;設計特點;學習竅門;整合設計
一、教材整合設計益于教學
大道至簡,從這個道理去推理,一種學問,被分得太細,可能就有繁瑣之感,生物、物理、化學、自然、地理等學科內容整而合之,難點重點一舉擊破,可能更容易地被教師管理與教學,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個整體,了解自然界,掌握自然界的運動規律,加深對科學的研究,關注宇宙的真諦,理解人類和科學的關系,升華人生的價值。科學教材突出了整合,加強了探究,使學習者對科學的學習有統籌兼顧之利。
二、教材突出探究
科學教材的內容在表達的過程中始終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研判;整套教程有條不紊,秩序井然;概念的表述、規律的解讀是以探究的方式,隨時聯系到生活中出現的事物,學生學習起來減少了枯燥感,也增加了印象,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探究的方式別出心裁,探究的范圍包羅廣泛,探究的過程多種多樣,既有著名人士的探究又有學生自己的探究。為了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教材設置了“研究性學習課題”欄目,為了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教材設置了“討論”欄目,考慮極為周全,非常有利于學生投入到科學的研究之中。
三、教材人文性
人是生活在社會當中的,離開了社會,一切科學技術黯然失色。科學技術問題是與社會問題息息相關的,人掌握科學技術、服務于社會,才能發揮學習的價值、升華人生、實現科學的社會實踐功能。
教材滲透STSE教育,強調科技興國,提倡文明生產,重視環境保護,呼吁永續發展,比如,介紹克隆技術,探討社會關系,讓學生了解到事物有兩面性,科學既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又可以毀滅人類,因此要運用科學,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不要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要樹立正確的科學意識,提升自己的認識,豐潤自己的心靈,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抱負、有美好向往和追求的青年。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課程的編制與時俱進,為實現基礎教育改革履職盡責,作為教師,要仔細研究教材的設計特點,認真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推陳出新,盡量發揮教師的作用,讓學生掌握學習的竅門,力求教學盡善盡美。
參考文獻:
李赫.新世紀科學課程設計的構思.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