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余余
摘 要:高效課堂是每個教師的夢想,現在很多人認為小學信息技術課純粹就是電腦課,課上只要玩玩游戲、打打字就可以了,誤以為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電腦知識也就具備了良好的信息素養和駕馭信息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只注重電腦知識的學習,而輕視課堂上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即使他的電腦水平再高超也難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在如今的素質教育時代,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主動探究學習習慣,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更加愉快、精彩。
關鍵詞:信息技術;自主探究;高效課堂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自主探究學習的欲望
良好的情境導入對學生充滿著巨大的吸引力,把學生引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課堂氛圍中,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選擇一些具有趣味性、可探究性、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情境來進行導入,使學生能愉快地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如,我在教授Word章節“修改文字”這一課時是這樣來導入的:某一天我們學校有很多領導來參觀學習,茜茜學生作為我們學校的小導游要帶他們參觀校園,并準備了演講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剛出示演講稿,學生就異口同聲地說:“好多錯別字啊!”這時我馬上趁機說:“茜茜同學還小,不會利用電腦來修改這些錯別字,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她,好嗎?”此時,學生早已熱情高漲,躍躍欲試了,于是我先利用這樣一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告訴學生可以利用借助書本這一學習資源自主探究,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起到鋪墊作用。
二、任務驅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學科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是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傳授學習的方法。課堂上,當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被激發后,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自主性也被調動起來,這就要求教師教學目標的確立應盡可能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已有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快樂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布置一些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操作任務,學生通過實踐操作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這樣不僅重視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識,他們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如,在教授“復制與粘貼圖形”這一課時,我布置了三個學習任務——做個小小服務員、做個綠化小天使、裝扮花園。用小熊維尼過生日這個教學情境貫穿整堂教學,每個學習任務都先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慢慢發現了一些問題,于是提出問題,再由師生一起解決問題,最后學生獲取了新知。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需要講得太多,但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卻要講得很透徹。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動手實踐,加強學生自主探究的操作能力
學生對于每個知識點、每個操作要主動去實踐,加強他們自主探究操作的能力。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中對每個知識點、每個操作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新知識的重要環節,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自主探究學習,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在一次次的自主探究實踐中獲取知識,體驗到收獲的樂趣。
如,在講授“畫多邊形”這一課時,在導入時我先出示了一幅六邊形的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再提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嘗試畫出六邊形。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自學要求,一步步地操作,最后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學生看,我驚奇地發現有些學生不光畫出了六邊形,他們甚至將三角形、七邊形也畫出來了,并且非常自豪地告訴我:“老師,這是我自己探究畫出來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掌握了“多邊形工具”的畫法,比教師手把手的教學要掌握牢固的多。
四、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合理提供學習資源和適當輔導
首先教師要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供學習自主選擇,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其次課堂上也不能放開手完全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學習,課堂秩序混亂、自主學習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所以碰到問題,教師適當的輔導和評價是必須的,輔導要講解細致到位,評價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人終身受益。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必須持之以恒,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重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錢衛軍.談課堂教學有效性[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8(3).
[2]王湘山.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J].才智,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