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連偉
摘 要:在語文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要避免走進形式化的教學誤區,要尊重學生個性,發掘教材個性,發揮教師個性,張揚學生個性,共同構建個性飛揚的語文課堂。試從時代背景、學生、教材、教師等角度,詳細闡述了如何為語文課堂開辟一片肥沃的土壤,讓個性化思考發芽、生長,使語文課堂個性飛揚。
關鍵詞:個性;語文課堂;要求
一、珍視師生個性:課程改革的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談到“課程的基本理念”時,再次強調應該“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對同一作品的解讀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對同一事件的評論有不同的見解和闡述,對同一事物的觀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視角,對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應和表現。
毋庸置疑,新課程給予了語文人自由的翅膀,也給了生命個性飛揚的天空??贪宓哪J交恼Z文教學方式只是一潭死水,萬紫千紅才能使春色滿園。既然語文教學要“鍛造生命的基石”,那就必須呼喚個性的凸顯。
二、尊重學生個性:為平等對話奠基
1.讀懂學生是平等對話的前提。教育大家都是樂于站到學生中的,都是善于讀學生這部巨著的。陽春三月,與學生一道去郊外踏青;閑暇時間,與學生冉有、公西華等圍坐暢談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是這方面的典范。要實踐個性化教學,教師必須要讀懂學生這本大書。要在課堂中讀他們,生活中讀他們,讀課堂上的學生,讀生活中的學生。要站到學生中間,與之樂,與之泣,與之歌,與之舞,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讀到的這部巨著多么引人入勝,我們的語文教學多么多姿多彩!
2.民主思想是平等對話的基礎。學科個性和教師個性的張揚需要民主的思想來保障。在新課程環境下的語文課堂必須突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語文課堂評價也必須遵循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原則。
3.信心培育是平等對話的保障。培養學生信心,是避免學生“兩極分化”的最有效方法。1968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克布森在奧克學校做了一個實驗,發現了“皮格馬利翁”效應現象。因此,教師對全班學生不能有絲毫的個人好惡,要一視同仁地積極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這樣,平等對話才會有堅實的心理保障。否則,會使學生感到教師不公正,而從根本上破壞平等對話的合作基礎。
三、發掘教材個性:個性課堂的切入點
要構建個性化的語文課堂,必須充分發掘教材個性。不管哪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個性的凝結。文學長廊里的任何一部作品,從題材的選擇、主題的提煉到體裁的運用,從對生活的方式以感情的表達習慣從審美趣味到語言特色,無不顯示出各自的特點,就看我們有沒有發現,善不善于挖掘。
多年以前的語文教學恰恰在這點上誤入歧途。教材的個性特色并沒有被教者真正認識、領會和挖掘。講作家,往往只強調政治立場和思想品德、“斗爭精神”,忽略了作家的性格特點。講作品,也只是講政治內容、“人民性”“思想傾向”等等。即使是作品的藝術性,也只是文體方面講得多而且籠統。其實,作家才有俊庸,氣有剛柔,學有所專,習有雅俗。這取決于作家自身的經歷、才能、氣質、學養,特別是個性。表現在作品中就各不相同:有的體察入微,以闡析心理敏銳見長;有的俯仰吐納,以氣勢磅礴見彩。學生也只有體察到這些個性,并在有所感悟的同時,自己的個性才能得以豐富。教師只有充分發掘教材個性,學生才能從中尋找認同、理解、撫慰、滋養等等,其個性也才有可能在多次的反復中漸漸培養并豐腴起來。
四、發揮教師個性:個性課堂的內驅力
比起其他學科的教學,語文教師的參與意識更強烈、更投入。這種主體意識的積極參與,一方面滲透在研讀教材過程中,另一方面又涌動于課堂教學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師才算是個性化的語文教師?我個人對此非常認同?!坝兴枷搿蓖怀龅乇憩F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自己的創見;“善開放”表現為教師既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視野,又不故步自封,學習先進的經驗永遠是這種教師的動力;“能實踐”就是敢于把自己的一切想法付諸于實踐;“勇創新”表現為敢為最先和敢于否定,使自己在否定中前進,在否定中保持自己鮮明的教學個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個性表現于研讀教材,它是一種思想認識傾向;表現于課堂教學,它是一種心意情感宣泄;表現于運用教學方法手段,它具有創造的特征;表現于確定目標、設計環節、安排結構、控制節奏,它具有審美的價值;表現于言語、神情、舉止,它具有愉悅的品位??傊?,語文教學的個性,是一種特色、一種風格,是教師人格的外化。
五、張揚學生個性:個性課堂的歸宿
發掘教材個性也好,發揮教師個性也好,其目的都是為了發展學生個性。新世紀是“人”的世紀,人的個性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的解決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來因材施教。下面筆者試從兩個方面談一談培養學生個性的有效舉措。
1.在鼓勵學生質疑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個性。程頤說:“學者先要會疑?!惫膭顚W生大膽質疑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有效舉措。如,《斑羚飛渡》一文以驚險而動人的特寫鏡頭引起了廣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時,大多數學生都把目光集中在斑羚們團結互助、勇于犧牲、大無畏的可悲可敬的精神品質上,可也有幾個視角新穎的同學在故事中讀到了人性的虛偽:他們提出:獵人追捕獵物,目的就是要殺戮生靈,又怎會在斑羚們走上絕境時為他們一心追殺的對象感到“悲哀”呢?還擺出什么“讓我震驚”的臭臉孔,簡直是虛偽!這番議論可真讓人震驚,可這就是個性的表現,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結果!
2.在對文本意義的多元挖掘中培養學生個性。新課標明確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濫竽充數》的故事中角色有三個,南郭先生、君王、樂工(同伙)。過去,大家一直是從南郭先生這個角度去思考,得出的是一種認識,即諷刺不懂裝懂混日子的人下場可悲。如從君王角度思考,人們不禁要問:南郭在齊宣王時混得挺逍遙,到齊泯王時為何混不下去了?由此可得,這則寓言揭示了大鍋飯體制實際上是“混混”的保護傘,南郭的鬧劇根子在體制問題,哪個地方有南郭出現,在治南郭的同時,須追究齊宣王之責任,否則是治標不治本。再換一換,從其他樂工角度思考,南郭在齊宣王時混了那么長時間,無論是吹出不和諧的音調,還是裝腔作勢不出聲,都逃不過身旁同伙的耳目。為何一直隱而不揭?由此可知,這則寓言揭露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只要個人切身利益不受損,得過且過,其他人愛怎么就怎么,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正是這種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劣根性,使得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正氣不盛,邪氣猖獗。
總之,個性化語文課堂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基礎,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學習。當然,關注學生個性不是放縱,不是讓學生不辨是非,而是要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展示自我,思自己所感,說自己所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舞臺。愿我們共同努力,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閃爍出個性的光彩。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天津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