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君
摘 要:在歷史課堂中,歷史課的導語設計極其重要,我經常使用的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問題導入法、音樂導入法、現實聯系法、故事導入法、詩詞導入法、影視導入法、謎語導入法等等。
關鍵詞:導語;教學內容;興趣
一節歷史課的好與壞,有很多評價的內容,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導語的設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巧妙的設計可以使教學生動活潑,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長期實踐,采取的主要方法有材料導入法、問題導入法、歌曲導入法、故事導入法、謎語導入法、詩詞導入法、影視導入法、圖片導入法等等。
材料導入法:就是教師選取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材料,通過教師的提問講解自然過渡到本節課題內容的一種方法。比如,學習第8課《秦的統一》時,我選擇了以下材料:六王畢,四海一(唐杜牧《阿房宮賦》)。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賈誼《過秦論》)
請同學們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同學們都能回答出:秦始皇統一六國。那么,秦始皇是怎么統一六國的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歌曲導入法:歌曲同學們都很熟悉,它可以讓人放松,緩解壓力,緩解憂郁苦悶的心情。利用歌曲導入新課,可以消除學生長時間學習的疲憊,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輕輕松松進入學習。比如,學習第15課《三國鼎立》時我是這樣設計:上課時我帶了MP3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首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故事導入法:同學們從小就喜愛聽故事,新課導入由講故事開始,可以讓同學們自己講教師指定的自己知道的故事,或者教師自己講,故事把同學們帶進了歷史中,如親臨其境,引人入勝。創造出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又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比如,在學習第6課《商鞅變法與社會的革新》時,我給學生講或讓學生自己講“徙木賞金”的故事。
唐朝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應根據不同的課程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地設計靈活多樣的新課導入方法,相信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