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摘 要: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對如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實現高效課堂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培養興趣;課堂效率;多媒體;競賽活動;鼓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要“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識字教學要注意研究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樂于識字,以達到大量識字的目的。下面,就是筆者在低年級識字教學研究中的一些探索與實踐。
【游戲,活潑愉悅】
“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愿意接受的。”低年級的孩子對游戲更是情有獨鐘。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們使用了許多游戲方法,如:編兒歌,激發學生識記漢字的興趣。如,沖:兩點水,聲旁中。淋洗身子用水沖,用水沖,水洶涌,戰斗打響往前沖。外:左邊“半月”,右邊人,夜深深,月兒懸,人在外。雖然有時候學生編的字謎比較粗糙,但是他們的創造潛能實在令人贊嘆。翻牌游戲:學生把生字制成生字卡片,然后幾人一小組,邊出牌邊讀字音并組成詞,誰先把手中的生字卡片打完,誰就是學習生字的冠軍。另外,還有“摘蘋果”“送信”“送字寶寶回家”“你讀我找”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學生在愉快的情感狀況下識字認字,就會其樂無窮。
【圖式,更迭鞏固】
在兒童眼中,每個漢字都是一幅圖畫。伴隨特定的環境,這幅圖畫是清晰的;離開特定的環境,這幅圖畫便是模糊的。圖式識字,即從視覺角度出發,利用兒童形象思維進行識字,努力使每一個漢字在兒童腦中逐漸由模糊變得清晰。下面,就以蘇教版教材第二冊識字6為例,談談筆者對圖式識字教學研究的嘗試。
《識字6》這篇課文圍繞夏天的鄉村夜景展開。課文配有相應的插圖,圖文對照,既有利于幫助學生識字和理解詞語,又能把學生帶入夏天夜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遐思。這篇韻文共有“星”“奶”“丁”“扇”“牽”“織”“女”“斗”8個生字,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使圖式識字教學呈現層次:
一、記一記
在學生識記的基礎上,出示“牽”和“扇”的兒歌
牽:禿寶蓋,罩牛頭,前頭大人拉著走。
扇:習習涼風入戶來,手搖羽扇好涼快。
二、轉一轉
玩轉轉盤的游戲,出示“丁”加不同偏旁字后組成的新字“叮”“釘”“盯”和“燈”,并呈現字謎:有口叮叮當,有金是鐵釘,有目看得清,有火來照明(揭示謎底:丁)
三、猜一猜
出示“心”和“星”的漢字演變規律,區分這“心”和“星”,并圍繞“星”的字義展開教學:
1.小朋友,你們知道天上都有哪些星嗎?(金星 木星 水星 火星 土星)
2.生活中又有哪些星呢?(歌星 笑星 球星 影星 童星)
3.其實,星有時還表示很少很多的意思,比如(星星之火 星星點點)
四、認一認,說一說
出示圖文對照的詞語(生字組成的詞語)
奶牛 酸奶 奶粉 奶茶
紫丁香 園丁 沙丁魚 拉丁舞
芭蕉扇 白羽扇 電風扇 吊扇
牽牛花 牽手
煙斗 斗笠 漏斗 斗牛
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兩個詞說一句話。
五、讀一讀
天上星
天上星,亮晶晶。
小丁丁,數星星。
一顆星,兩顆星,三顆星……
星星眨眼睛,總也數不清。
爺爺搖蒲扇,奶奶遞棒冰。
牽牛星,織女星,
北斗星,北極星,
老人星,天狼星
……星星故事多,
丁丁最愛聽!
在這個過程中,漢字通過各種形式不斷呈現,慢慢的,學生在興趣盎然的學習中,對這些漢字的認知由陌生走向熟悉。
【探究,創造發現】
第斯多惠說:“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他們,獨立地去掌握他們。”漢字是最古老、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在指導識記生字時,可以經常引導學生說說“你有什么發現?”“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你還有更好的辦法記嗎?”以激活學生潛在的創造能量。如,說一說:就是學生用自己的話來理解字的意思,如“雨”字,有的小朋友說:“那四點就是雨點”。還有小朋友說“我在家里,通過窗子看下雨,四點外面的框就像是窗子。”再如,“瓜爪”這兩個字很容易混淆,我請學生自己當小老師想辦法辨清楚,有個學生這樣記的:“爪”像又長又細的指甲。“瓜”中間的點像西瓜中間黑黑的籽。
【生活,無限廣闊】
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漢字無處不在。校名、校訓、班級名、課程表、伙伴名字等都成了我們指導學生認識漢字的材料。我們要鼓勵學生利用看電視、上街、購物、外出旅游等機會去看看商標、讀讀店名、認認標牌,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了識字的快樂。在班級后墻壁上,我們專門開辟了“生活漢字樂園”。“娃哈哈”“佳潔士牙膏”都成了孩子們認識的漢字資源。這些小小舉措既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生字,又能學到新的字,達到多識字、早閱讀的目的,使識字的空間無限延伸,無窮無盡。
總之,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只有認認真真地過好識字關,學生后續的閱讀和寫作才會掃清障礙。讓我們在識字教學的廣闊舞臺中不斷創新,享受陌生到熟悉的快樂識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