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平 錢海軍
摘 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成為引領社會尊技重職的風向標,也成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評價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闡述了放大技能大賽效應的意義和具體措施。
關鍵詞:技能大賽;比賽促學;意義;教師隊伍
當前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開展得如火如荼。參賽學生訓練有素、技藝精湛、能吃苦、敢拼搏、善合作,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技能大賽弘揚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社會風尚,形成了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為職業院校老師和學生提供了互相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參賽選手通過個人形象和團隊的風采,展示了學校教育、教學成果,形成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良性互動。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積極效應已初步顯現。
一、放大技能大賽效應的意義
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放大技能大賽效應有利于形成尊重勞動、尊重技能、重視職業教育的人才觀和教育觀。放大技能大賽效應可以樹立典型和榜樣,調動廣大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技能的動力。放大職業技能大賽效應有助于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教學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二、放大技能大賽效應的措施
(一)以技能大賽標準引領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
技能大賽各項賽事緊扣專業的市場需求,以賽項為引領,以全新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企業崗位能力要求命題比賽,側重考核學生對本專業綜合理論和綜合技能的運用能力,起到了示范教學的作用。怎么考就怎么教,我們可以據此適度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調整實施性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將技能競賽的規范融入專業實訓每一門課程、每一個項目的教學中,實現教學內容與大賽項目的融合,推進競賽內容的普及化教學。
技能大賽是對教學成果進行評價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技能培養和實驗實訓成效的客觀檢驗,通過師生參加技能大賽,及時分析各項目成績的取得情況,發現問題和不足,分析教學改革的利弊得失,并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改進。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做到技能競賽與教學改革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優先錄用大賽獲獎選手,節約培訓成本,推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完善
企業贊助技能大賽,院校購置指定的實訓設備,企業不僅可獲得顯性的效益,也可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是各院校挑選出的專業理論和技能拔尖、實踐操作能力強、心理素質好的學生,是企業一線工人的最佳人選。學生在校期間就具備了企業錄用新員工所需的工作經驗,優先錄取獲獎學生,企業可節約員工培訓成本,縮短員工適應周期,也能對參加技能大賽學生的職業能力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有效縮小學生能力與企業期望的落差。同時,企業招聘到滿意的技術人才,也會為企業長期發展夯實基礎,這是完善校企合作的一種創新形式。
(三)專業全覆蓋,師生齊參與,形成人人參賽、逐級競賽的機制
普通教育的高考是人人參與的高考,而目前職業教育大賽只是極少數人參與的大賽。國家和省技能競賽制度文件中,反復強調要進一步完善目前的大賽機制,逐步做到“人人想參賽、人人可參賽、人人必參賽”,讓大賽覆蓋所有的學校、專業、教師、學生,形成“校有競賽,市縣選拔,省內大賽,國家競技”的逐級競賽機制。各校可先在校內搭建大賽平臺,通過舉辦技能節、第二課堂活動等形式,開展各層次的校內技能競賽,將每一個學生納入其中,擴大獲獎面,對獲得不同獎項的學生給予不同的獎勵,提高學生參與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形成積極向上、人人爭先的良好氛圍。市縣選拔實現“好中選優”,省賽、國賽實現“優中選強”。讓“大賽點亮人生,技能改變命運”的主題口號滲透到每個職校學生心里,使技能大賽逐步成為師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和經歷。
(四)通過技能大賽,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通過定期舉辦各級各類大賽,組織教師直接參與、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能促進教師全面掌握行業企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及相關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通過聘請企業專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來校現場授課,定期組織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學習或到企業頂崗,可積累實踐經驗,不斷提高教師的“雙師型”素養與水平。
參考文獻:
[1]馬成榮.技能大賽: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機制[J].江蘇教育,2009(6).
[2]劉克勇.技能大賽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最有效抓手[J].江蘇教育,2009(2).
[3]史文生.中等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的校企合作機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