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國方
《蘇州市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建議》(討論稿)為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特級教師許紅琴老師編寫,意在為蘇州市全體小學語文教師學習使用,本文是筆者近日學習后的心得體會。
近日,寶帶實驗小學全體語文教師系統地學習了《蘇州市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建議》(討論稿)(下面簡稱《建議》),每一位教師都為之深深吸引與感動。教師們不僅感慨《建議》里嶄新的教學理念,更為《建議》里那切實可行的操作叫好。在今天這樣一個學術講究百家爭鳴,教學追求百花齊放的新形勢下,我們理性地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學生學習其他課程以及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的規范顯得尤為重要。今天的這份《建議》正是及時地、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并針對性、細致地幫助一線語文教師羅列出小學階段語文知識、能力發展總目標,進行了具體明確、操作性極強的指導,使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更快、更準確地掌握好課標的精神,有效指導語文教師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與發展。
讀著讀著,我們心潮澎湃,內心激蕩起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的獨特情懷。
一、編寫《建議》,指引方向,還教學一條大道
驀然回首,新課程實施了十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告訴了我們語文教學前進的方向,但教學過程該怎樣展開?只看課程標準,里面的操作性顯然不夠強。所以,因為理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準確,課堂偏失的現象也很多。而這些教學建議,是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借鑒了課改的成功經驗,吸收了優秀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心得,凝聚了眾多引領者的智慧,從“準確把握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益”“提升教師業務素養”三個方面展開,敘述具體,操作性強,易于教師領會與接受。它正如一夜春風,刮到了課堂上迫切要落實或者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給人啟迪,指引方向,還語文教學一條大道。
二、依托《建議》,走出迷茫,引教學一泓清泉
《建議》中這樣分析現狀: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課標研究不深入,對教材研讀不透徹,教學目標意識淡薄,教學內容不夠豐實。這些話語正是說到教師的心坎里去了。
《建議》中還這樣指出:由于新課程強調不刻意講授系統的語文知識,因此課標對于年段目標的陳述較籠統也較模糊;現行小學語文教材沒有明確清晰的語文知識、能力等素養發展體系,很多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語文課程目標缺少準確的認識與把握,只是帶領學生讀讀背背課文,抄抄寫寫詞語,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等素養得不到有效的培養與發展。針對這些情況,整天忙忙碌碌的教師,有時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教師感覺眼前的《建議》詳細地羅列了各個年段學生知識、能力的發展目標。從“拼音”到“識字寫字”,從“閱讀”到“寫作”,從“口語交際”到“綜合性學習”,目標明確,條理清晰,體現了整體性與階段性和諧統一,形成了理論性與操作性的完美融合。
手捧《建議》,細細嚼來,教師的腦海如一泓清泉流過,從字里行間,從條條目標中,教師倍感胸中有標,胸中有人,胸中有法。
三、活用《建議》,提高效益,壘教學一座殿堂
《建議》第二大點的開篇這樣寫道:語文教學應強化效率意識,努力優化教學目標,精心刪選教學內容,科學開發、合理利用教材等教學資源,加強語文實踐,關注學生思維訓練與發展,重視學習方法、自學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的培養,追求“簡約、務本、求實、靈動、科學”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境界。
作為在課堂教學的一線語文教師,我們深知,第3點更利于我們的學習和操作。把握《建議》,活用《建議》,呈現精彩課堂,提高課堂效率,這是教師最大的愿望。
1.字如其人,“多識少寫,識寫分流”——識字寫字教學扎實有效
漢字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包含中華民族的睿智、中華民族的靈魂,更凝聚著一種民族精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漢字的書寫功能有淡化趨勢,人們的書寫能力正在下降。作為人類文化的直接傳播者——教師,特別是擔負著基礎教育任務的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們認為在信息化發達的今天,注重學生的寫字教學至關重要。
俗話說:“字如其人”,寫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建議》中指出:重視寫字教學,遵循“多識少寫,識寫分流”的原則,只要求認讀的生字,學生只要準確認讀、識記即可,不提默寫要求;要求書寫的生字,應訓練到位,指導學生書寫正確、工整,卷面清楚。寫字教學力求在課內完成,指導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和結體規律,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字形結構,把字寫正確、規范、工整。中年級開始指導學生用鋼筆書寫;結合教材要求,指導學生學寫毛筆字。識字寫字教學要注重形象性、趣味性,運用直觀手段或借助文本圖片,采用猜謎、游戲等形式進行教學,寓教于樂,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生字要在不同的情境、時間反復出現,引導學生經常運用,準確識記與書寫;學生寫字易出現反復的現象,教師應不厭其煩地進行引導與指導,“反復抓,抓反復”,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寫字的良好習慣。
這樣的做法是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這告訴了我們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從想學、樂學到主動學習。教學中設置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如,編字謎識字、編兒歌識字、加減法識字等。同時,還要善于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自主識字,讀讀背背中自主識字,讀讀畫畫中自主識字。創設“游戲樂園”,鞏固識字,在歡快的氣氛中自主地學習。教師接受這樣的識字寫字教學,學生歡迎并享受這樣的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是扎實有效的。
2.課凝其神,“以人為本,科學務實”——閱讀教學簡約而不簡單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費時多而收效微,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
《建議》中這樣指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要努力摒棄繁瑣、低效等弊端,把握語文教學本質與規律,突顯語文學科的本體地位與核心價值,提高閱讀教學效益。這些建議,正是彌補了以往閱讀教學要求的不足,貼近了真實的閱讀教學課堂。
“閱讀教學”中,能從“務本、簡約、科學、求實”四個方面來要求閱讀教學,很全面,也很實在。現代閱讀教學應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每個人都必須經過自己創造、理解、構建、體驗,才能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體驗、感悟的內容,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能夠參與對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教學中,我們要珍惜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他們的多元理解,將學生引向自然、引向社會、引向生活。這樣,學生才能站在語文學習的最前沿,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也讓我們的閱讀教學課堂呈現出簡約而不簡單的態勢。
3.文顯其魂,“來源生活,高于生活”——習作教學流淌真情實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習作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習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而在《建議》中,編者覺得習作教學中,學生首先是“敢于表達”,其次是“善于表達”,然后教師發揮做好批改和反饋指導的作用,最后還要講究一定的數量和速度。這兩者在某種程度上理念是大致相同的,后者的表述更簡練,更易于操作。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要解決學生“沒有東西可寫”這一作文難題,教師就必須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而學生的日常生活就是習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當前的學生并不是沒有生活,而是豐富多彩,如,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但是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卻思想缺乏、毫無個性、語言枯燥、技法雷同,呈現出一種“虛偽的生活”狀態。
“生活是創作之源”,看似平淡的生活有陽光也有風雨,有溫情也有冷漠,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去幫助學生鍛煉一雙能發現精彩瞬間的慧眼,使他們從平凡細微處感受生活的善惡美丑,寫出的作品才有真情實感,也只有這樣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四、完善《建議》,承載希望,展教學一片晴空
讀完《建議》,掩紙沉思,我們的語文教學一路走來,經歷了幾個階段,發展到今天,正逐步走向成熟。眾多的語文教學專家為我們的一線老師出謀劃策,搭建舞臺,功不可沒。
目前《建議》還是討論稿,我們以自己的教學實際提一點建議:在這份優化了課標精神理念,詳盡了教學精髓經驗在《建議》里,如果能夠把目前最前沿的教學實例加入到具體的理念中,相信一定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一定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走入深處。
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是完善《建議》的實踐者、操作者,我們都承載著語文教學的希望,讓我們共同努力,展語文教學一片晴空!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