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摘 要:小學武術教學是一項綜合性和科學性都很強的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原則,還要根據小學生自身的特點來設計教學模式。將小學生的特點和武術教學的特點結合起來,介紹一些新的教學模式,通過豐富教學形式來促進小學武術校本課程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武術教學;教學方式;武德教育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身體素質的定型階段,這時,教育者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智力發育狀況,還要注重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性格發展。實質上,武術就是我國傳統的民族體育,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它已形成了較為系統、科學的體系。研究表明,武術對于人的外部形態、內部器官和思想情緒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在小學生中開展武術教學,能夠促進小學生從身體到心理的全面健康發展,而且,開展武術教學也是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有效途徑。
武術運動又有其本身的特點:種類繁多、動作復雜、單調乏味。這就導致了有些學生對武術只有“三分鐘熱度”。那究竟要如何進行小學武術教學呢?以下是我對小學武術教學的幾點探討。
一、采用情景教學的形式
小學生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若再進行呆板枯燥的招式學習,收益不大,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讓小學生學習武術,就要用情景式教學來激發他們的興趣。
1.音樂渲染
音樂可以把人帶入特定的環境中,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狀態。如,在表演中國武術時,一般都會有背景音樂。小學生在學習武術時,音樂會將他們帶入武術情景中去,這樣注意力不易分散,而且還會讓他們的動作更加規范。
2.形象展現
武術來源于自然。中國武術中的大部分招式都來自于自然界或人類生活,比如,有些招式是模仿鷹的利爪,還有些招式是模仿人類生活中的動作。老師可以將這些招式用形象化的方法展示出來,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記住招式,而且也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采用競爭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
近幾年來,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缺乏競爭對手和競爭意識。因此,在武術教學中引入競爭比賽和團體合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武術素質,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在競爭中進步,在合作中學習的學習態度。所以,在武術教學中引入比賽和合作兩個概念,并實際運用到教學中去,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學習能力稍弱一點的學生,要對他們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教導,不要讓他們的學習落下,跟上大隊,共同進步。所以,要提高學生自身的競爭意識,要讓他們渴望在每一次演練中發揮出色,同時,也要讓他們在團隊中學習武術,從而促使他們對武術有一番領悟。
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法
小學生思維活躍,不能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這樣會讓他漸漸喪失對學習武術的興趣。
1.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
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小學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課堂上,靈活多變的教法有助于活躍氣氛。例如,在學習手型的時候可以進行配音,或給這個手型賦予特殊的含義,然后再配合步法、重心做出標準的動作,這是針對一個招式來說的。招式與招式之間的連貫也非常重要,例如,老師在教學生一套拳法時,學生可能做完了上個動作卻忘了下一步是什么了,這時就需要老師編一個順口溜,或者用生活中的動作來幫助學生把這些招式連貫起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2.鼓勵學生主動示范
小學生比較單純,渴望得到老師和家長更多的關注,所以小學生的表現欲都很強,結合這一特點,老師應多多鼓勵學生主動上講臺示范,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在這種鼓勵下,會力求做到最好,于是進行反復的練習,等到他們有了總結規律的能力,就可以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在實踐中領會武術的真諦。
3.轉變課程評價方式
傳統的評價模式就是學生把老師教的招式流暢地做出來,再由老師打分。每一個招式的分數都需要給出等級和分數,這樣有利于學生找出自己的弱項,對于等級和分數較低的,加以練習,提高學習的質量,同時,還能檢驗學生的模仿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時期的教育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因此,考試方式也應檢驗學生的創新能力。考試成績中,老師教的動作占40%的分值,平時課堂表現占20%,自創招式占40%。這樣學生在學習武術編排方式的同時,還可以勇于創新,對傳統武術進行深入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建議,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促進武術教學的發展。
武術教學和其他的體育教學相比難度更大,因為它的動作量大、復雜多變、動作路線繁瑣,這是武術的難點,但同時又是它的獨到之處。武術在增強人體質的同時,也能鍛煉人的記憶、思維、判斷等能力。
參考文獻:
[1]柳波.“快樂體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2).
[2]王向春.談武術教學中實施武德武禮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華章,2011(1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名都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