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民
摘 要:地理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為主要目的。學習的關鍵是要善于不斷接收新信息、處理新信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并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改進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創造集活潑性、主動性為一體的學習環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地理教學;質量
傳統的地理教學手段,“一支粉筆,一張嘴,上課從頭講到尾”, 老師講得苦,學生學得累,使我們的地理課堂單調沉悶,老師老生常談,講授的知識不夠生動形象,學生昏昏欲睡,學習的主體地位難以發揮,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信息處理和傳遞顯得相對落后。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則充分發揮計算機在信息處理和傳遞領域方便快捷的特點,把圖、文、聲、像等媒體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去,生動、形象、趣味性強,實現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優化,改變了教育教學面貌,更好地服務于素質教育。
一、地理學科的空間性、綜合性決定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必將在地理教學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地理教學上,與傳統的地理教學手段相比,確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氣象,它打破了以往課堂的單調氣氛,有其明顯的優勢。
1.便于創設教學情境,突出人文色彩
地理學科,強調人地關系,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既有美不勝收的山川河流,又有令人陶醉的人文活動,便于音像演示的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將自然之美呈現在學生面前,而且可以更方便地展示各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使學生從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在學習《長江》時,播放紀錄片《話說長江》的部分視頻,美麗的畫面,動聽的解說,使學生如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對長江的濃厚興趣。
2.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技術傳遞地理信息的容量大、速度快,地理教學名詞概念多,原理、規律也不少,知識點多,但面廣,往往需要借用地圖來幫助學習理解、類比歸納。地理講課過程中需要插入大量繪圖和資料,實現圖文轉換。多媒體課件包含的地理信息遠遠大于普通的地理畫片、掛圖、版圖等,而且傳遞的速度要比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繪畫迅速。同時,多媒體教學通過動畫、聲音、圖像等多方位刺激,促使學生多感官并用,增進了學生對地理信息的記憶、理解。使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在學習“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時,多媒體動畫制作,學生看后一目了然,不僅明確了位置關系,而且了解了各大行星的活動規律。
3.有利于明確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
多媒體教學設備,集視聽為一體,使地理信息呈現的方式直觀形象,畫面可大可小,聲、光、形、動巧妙結合,能夠更好地演示某些地理事物的運動規律,更好地揭示某些地理現象之間的互相聯系。如日、地、月三個星球的相互位置關系和運動規律用多媒體來模擬演示就非常方便,使學生一看就明白。課堂“活”起來,“動”起來,這樣的生動性、趣味性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地球的運動》時,在理解公轉和自轉的同時,需要知道運動的過程及產生的結果。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是學好本節課的關鍵,也是本節課的難點。采用多媒體展示地球運動的變化過程,配以動態演示,使地球的運動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
二、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也存在一些誤區,如果使用不當,結果會適得其反
1.過度追求多媒體課件的容量
凡是與教學有關的資料、訊息,不加甄別、篩選,“多多益善”。恨不能全部展示給學生,教學重點難以突出。
2.過度追求多媒體課件畫面的“美”
把大量的時間、精力放在課件的技術細節上,花在課件美化、裝飾上,使課件畫面繁復雜亂,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3.放電影
老師上課的任務就是點擊鼠標,變成了“放映員”,學生則成了“電影觀眾”老師少了點撥,學生少了思考,不利于拓展學生思維,難以達到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潘冬梅,張玉芹.高等職業教育中多媒體課件教學現狀調查[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2]陳凌,王玉峰.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時空,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