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胤
摘 要:充分而巧妙地利用教科書的留白,設計精美實用的資料卡片,給學生更多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提升語文學習和運用的廣度和深度。
關鍵詞:教科書;資料卡片;設計
一、“資料卡片”的現狀:數量不少,語法居多
本文論述的“資料卡片”是指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每篇閱讀課文“讀一讀、寫一寫”或“研討與練習”下方方框里的內容。筆者仔細翻閱了7-9年級6冊語文書,發現共有67張這樣的“資料卡片”。從數量分布看,七(上)19張,七(下)4張,八(上)16張,八(下)13張,九(上)8張,九(下)7張,可以看出八年級兩冊數量最多,幾近總數的一半。從內容看,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課文內容延伸,有26張,比如,相關的作家、作品等,占38.8%;二是基本能力訓練,有22張,比如,聽說讀背寫,占32.8%;三是語法知識介紹,有13張,關于句子的結構表達等,占19.4%;四是閱讀方法指導,有6張,分別關于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占8.9%。從分冊編排看,七年級以課文內容延伸為主,八年級以閱讀方法指導和聽、說、讀、背、寫指導為主,九年級則以語法知識為主。
由此可見,本書編輯對此是作了選擇和安排的,這種編排體現了卡片知識跟教科書內容同步遞進的特點。特別是,語文課標第四學段(7~9年級)要求學生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這說明課標降低了語法知識學習的難度和要求,不像以前放在每個單元后面專門做一個知識點來學了,所以編者就把它化整為零,一小塊一小塊散見于課文后面以供師生自主選用。
二、“資料卡片”的利用:反應冷淡,利用率低
教學實踐中這些“資料卡片”的利用率有多少呢?為此,筆者專門作了調查。在對某中學九年級某班41名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16人有時看,占39%;其中喜歡看的有6人,占14.6%;有25人不知道這些卡片做什么用怎么用,占56%。在對某中學語文組23名老師的調查情況顯示,有3人堅持每卡必用,占13%;有11人偶爾用下,占47.8%;有9人基本沒用,占39.1%。以上數據表明,能把這些卡片用作語文學習之用的師生比例不到總數的一半。
由此看出,語文書中的“資料卡片”遭受冷遇,處境尷尬。
三、“資料卡片”的前途:潛力很大,亟待開發
這67張資料卡片的利用率低,究其原因,有這樣幾個:一是枯燥的語法知識所占比例過大,且與課文脫節,孤零零地曬著,如果教師不把它提出來講,學生不會主動去看。二是學生喜歡的課文內容延伸只占38%,數量少,缺乏吸引力。三是形式單一,幾乎全是文字,只有兩幅圖片,沒有漫畫;介紹性的內容多,少有故事、軼事、美文、妙句,少有跨學科的知識滲透;邊框缺少創意,全是四方形,花紋也就兩三種。
這樣呆板的設計,怎能吸引看慣了網絡世界的花花綠綠、千奇百怪的中學生呢?當然,吸引學生的主要是課文中的知識,但是如果我們無視當代社會科技的快速變化,無視學生的生存環境,無視他們的心理需求,我們辛辛苦苦編輯教材還有什么意義呢?既然我們已經投入90%的精力來選編文本,那為何不再花一點精力設計出精美的資料卡片,讓完美的教科書更受學生歡迎呢?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探究性課題,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筆者在隨機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這樣的資料卡片,比如:七(上)第9課《我的信念》后面的卡片,敘述居里夫人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有學生說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要做那么多的事,真想不到,它讓我理解了課文中所寫的居里夫人對科學的癡迷,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像這樣的卡片還有,如第18課《綠色蟈蟈》文后介紹法布爾用35年時間研究昆蟲學。有的學生還希望多一些詩歌、名言、笑話、歇后語、漫畫、歌詞等,希望多一些課外網絡鏈接。這說明,緊密聯系課文、在深度廣度上有所拓展的卡片,能吸引學生;切合愛幻想、有激情的青春期心理特點的卡片,能吸引學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卡片,能吸引學生。
筆者仔細翻閱6冊語文書后還發現,至少還有124處空白沒有利用起來。包括36處超過二分之一頁面的空白,58處超過三分之一頁面的空白,兩項相加,空白面積約有0.7平方米,相當于12.6張A4紙白白扔掉。在不增加書本厚度和成本的前提下,這些留白完全可以“物盡其用”,這樣浪費實在可惜。
四、“資料卡片”的生命:創新設計,魅力無限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要實現這樣的目標,語文教科書就要展示其全方位、大容量、跨學科的知識編排特色,資料卡片作為為全體學生服務的一種手段,具有開放性和彈性,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必將大有用武之地。
筆者認為,必須對現有的“資料卡片”進行創新設計,并開發124處“處女地”,增加容量,提高效益。
1.改裝語法知識
建議采用漫畫形式“戲說”語法,圖文結合,枯燥難懂的語法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相信效果會好得多。這方面可邀請專家進行研究設計。或者可將語法知識做成專題,放到第5、6兩冊的附錄中,便于教師集中講解輔導和學生自學查閱。
2.講述名人背后的故事
結合文本讓學生體會名人遭遇的酸、甜、苦、辣,分享他們成功的經驗,激勵自己在求知的道路上勇敢前進。比如,七(下)冊第14課,可在資料卡片給學生講一講福樓拜和莫泊桑之間的一個故事《福樓拜指導莫泊桑觀察》。又如,八(下)第5課《再塑生命》,可在資料卡片上給學生講一講海倫·凱勒——一個創造生命奇跡的人的小時候的生活故事。
3.增加趣味語文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可以利用語文書本上眾多的空白處,增設很多鮮活的趣味語文。比如,《幽默廣告語欣賞》《歇后語中的〈三國演義〉》《打油詩趣話》《妙趣橫生的短章》《數字俗語知多少》《古人的年齡稱謂》《人體名稱妙喻》《迅速傳播的校園口頭禪》《禮貌用語敬辭歌》《流行新詞語》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語文,廣泛涉獵,快樂地學習語文。
4.設置開放性題目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由課文延伸,提出大家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比如,七(上)第19課《月亮上的足跡》,結合本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參考書目和推薦網站,增加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網站,觀看我國首次舉行的“神十太空課堂”視頻,探究神奇的太空奧秘,抒寫我國太空科技發展的贊歌。比如,八(下)第12課《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可利用資料卡片列舉我國當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破壞自然、污染環境的典型事件,還可讓學生利用假日分組參加社會實踐,調查家鄉經濟發展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寫出調查報告。
5.增加相關鏈接
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給學生提供相關課文、作者、著作、評論等的網址,讓他們根據自身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進行課外擴展閱讀。比如,九(上)第1課《沁園春·雪》,利用資料卡片給學生列出有關古詩詞、毛澤東等的幾個網址,http://www.cnpoem.net(中華古詩詞網),http://bbs.shiandci.net,http://www.mzd.com.cn(毛澤東網),http://www.mzdthought.com/scxs-4.htm等,方便有興趣和有條件的學生查閱。
6.形式豐富多樣,吸引學生眼球
初中生具有活潑、好動和思維形象具體的特點,教科書的編排應充分考慮初中生的“嗜好”,在資料卡片的形式設計上突出新穎、多變、直觀、有趣的特點,讓學生對之“一見鐘情”。比如,卡片形狀、花邊、字體、色彩、插圖等強調視覺沖擊,吸引學生眼球。
誠然,教科書并不是編排得滿滿的就好,適當留有空白,為學生做書頭筆記和涂鴉提供了方便,但從知識容量和學習效果來講,顯然,語文書上的“資料卡片”和諸多空白未受到重視和開發,因為筆者2007年就發現這個問題,撰文提出了自己的拙見,遺憾的是,從2003年第1版、2007年第2版,到2008年第3版,編者都未曾做過調整和改變。期待以此文引起編委會的關注并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