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斌
摘 要:配音是根據原片進行再創作的一門藝術。影視劇人物配音貼合技巧體現一種再創作的根本所在。要把人物體現得活靈活現并且去“還”角色人物的“魂”,配音者必須掌握貼合技巧。以貼合人物口型、貼合人物行動等來綜合歸納影視劇人物配音貼合技巧。
關鍵詞:影視劇;人物配音;貼合技巧
塑造人物是影視配音創作的核心。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世界文化多樣性潮流的涌進,各民族間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相互影響日益增強。影視譯制事業恰恰在改革開放春雨的滋潤下,發育、成長、壯大。
配音是指對未經同期錄音的影視片進行的一種還原或補充的后期制作過程,其包含的聲音素材為人物語言、現場音響、畫外解說、音樂等。配音過程中,人物語言應與人物口型、人物動作一致,現場音響應符合現場事件和環境,畫外解說、音樂體現出創作者的意圖并與情節發展相配合。從狹義上說,配音是指在影視劇作品中,專為對白、獨白、內心獨白、旁白以及群雜等人物語言的后期配制而進行的一系列藝術創作活動。影視配音藝術創作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獨特的技術性:一方面表現為對錄音科學技術的依賴;另一方面,其創作本身又具有獨特的技術技巧。
配音絕不是單純背臺詞、對口型,而是根據原片進行再創作的一門藝術。影視劇人物配音貼合技巧體現這種創作的根本所在。貼合技巧包括貼合角色人物的口型、貼合角色人物的行動、貼合畫面的情境、貼合人物內心感覺及戲相等。
一、貼合角色人物的口型
它是配音工作的核心,也是影視劇人物配音創作中最基本、最具特點的技巧。人們觀看譯制片,首先最直接的便是看配音與原片人物說話動作的長短是否相合。人物口型的貼合,首先要做到原片人物的口型時間長短相一致,形成同步。要對準人物口型的長短,首先,要把握有聲語言節奏的問題。貼合口型的長短不是僅僅記著從什么地方開始,什么地方結束就可以了,而是要在把握人物性格和具體場景的基礎上,體會人物語言的節奏,調整自己心理節奏的快慢、松緊與之相合。其次,就是貼合人物口型的開合。要想達到人物口型的精微貼切,更好地還原人物的音容笑貌,達到傳神的境界,要努力做到貼合人物口型的開合。無論是普通話譯制片、外語譯制片,還是地方語和民族語的譯制片,在說話時的口型上卻都有著明顯的表現。最簡單的方法之一,是在不影響語速與表達清楚的前提下,再加上一個正好合上口型開合狀態的語氣詞等虛詞與之相吻合。最后,就是貼合人物口型的松緊。要解決這個問題,辦法很簡單,不能只貼人物口型的外部長短與開合狀態,還要極為重視其內心狀態導致的筋肉感。要從表演出發,跟上人物的種種心理與生理表現,適當調整自己說話的筋肉感,該松則松,當緊則緊。
二、貼合角色人物的行動
在幻化人物的時候,除了抓住人物語言的性格特征以外,還要與原片人物角色的行為特征同步。要想貼合人物的行動,首先要貼合人物的氣息。因為要配好人物,先要與之“同呼吸”。氣息狀態首先表現的是人物的心理節奏。配音時我們如果沒有貼合人物的氣息,即使口型對得嚴絲合縫,但依然給人的感覺是“兩張皮”。行為動作本身就是演員塑造劇中人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配音演員對片不能光看口型,還要看他的表情、手勢、一轉身、一呼吸,這都要仔細觀察,才能更好地貼合人物的行動。
三、貼合畫面的情境
影視劇人物配音時,除了貼合人物口型和行動以外,還要把握好作品的整體節奏,貼合好作品中所有與人物情節有關的表現手段與情境,才能全面、立體地配好人物。無論對白、旁白、人物身份都要準確。無論畫里畫外、語言感覺都要貫穿。在很多影視劇作品中,很多時候,人物語言并不都完全對應在人物面部的畫面上,越是較長的、大段的語言越是如此。要想處理好畫里畫外的問題,需要保持人物感覺的貫穿,尤其是語言節奏和心理節奏的統一和貫穿。在技術上,初對時要畫好氣口位置,標明畫外的內容,記住時進時出、時近時遠、時正時側的人物語言的開口位置。
四、貼合角色人物內心感覺及戲相
與人物感覺相貼合有兩個方面:(1)與人物總的個性、氣質相合;(2)與人物的每一具體活動即思維、情感、表情、動作相合。也就是說,要為一個人物配音,要從心理上完全成為那個人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住那個人物的一切心理行為,配音語言才有底蘊。
綜上所述,在影視劇人物配音過程中要把人物體現得活靈活現并且去“還”角色人物的“魂”,必須掌握貼合技巧。要掌握好整個影視劇人物貼合技巧,除了上述的貼合角色人物的口型、貼合角色人物行動、貼合畫面的情境、貼合人物內心感覺及戲相以外,還要貼合氣質、氣息等。
參考文獻:
[1]王明軍,閆亮.影視配音藝術.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2]施玲.影視配音藝術.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3]李力宏.表演藝術之有聲語言再創造:影視劇配音創作淺析.當代電影,2007(06).
[4]歐珠平.淺談影視配音藝術及其技巧.西藏藝術研究,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