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冀
經過漫長演變歷程,動畫發展至當前,早已不是簡單的卡通或漫畫的概念。當前,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作為一種傳播媒介的表達方式,動畫是一種自由度極高的跨媒體學科,它與多種學科存在內在聯系,比如傳播學、藝術等等。而與此同時,在這個快節奏的年代里,廣大觀眾除以對電影票房及主流動畫有所關注之外,實驗性動畫很少走入大眾視野。本文將從我國實驗性動畫短片當中的角色創造入手,分析動畫角色創造所需要的一些規律,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優化當前高校動畫教育的措施,以期于不斷完善動畫教育事業,促進實驗性動畫得到全面發展,進而提高我國動畫產業整體水平,提高國際競爭力。
一、分析實驗性動畫短片角色創造的規律
一般而言,實驗性動畫短片的角色創造設計范疇主要包括人物服飾、形象與道具等等,根據筆者自身經驗,通常實驗性動畫短片當中的角色創造可以遵循以下規律。
首先,角色設計的整體風格不能與影片風格相違背。對于藝術風格、制作工藝、創作手法及材料的不同嘗試正是實驗性動畫片的特點所在,由于表現形式多樣,因而風格也不盡相同。縱觀我國動畫產業的發展,其先驅者早已將剪紙、京劇、水墨等具有濃郁美術風格的傳統文化融入至其中,在這里,李克弱就是當中的代表者。比如,剪紙作為我國的民間傳統藝術,它具有色彩鮮艷、造型生動的特點,我國動畫大師就將其運用至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當中,這對于動畫角色的創作來講,無疑是一次大膽嘗試,對于不同角色都以側面設計為主,且同時遵循人物的半側面與正面標準造型,確保彌補空間上的不足之感,但值得指出的是,不論用哪種形式,人物的風格都不能與動畫主題相違背。
其次,設計要簡潔大方。動畫制作過程相當復雜,而造型上的簡潔性則有助于減少工作量,達到提高繪制效率的目的。一般而言,三維實驗動畫短片繪制雖不需要逐張進行,但由于其模型的復雜性與后期渲染的難度性,也會延長制作周期。因而專業三維模型制造者必須將減少模型面數提上日是程。而其它材質的角色創造同樣需要遵循簡潔大方的原則,由于動畫表現形式的獨特性,因而在制作之時必須逐幀拍攝,難度一旦增加,工作量隨之會呈幾何式增長,因而在進行角色創造的過程當中必須遵循簡單明了原則。
再次,實驗動畫角色與傳統動畫影片相比而言,更注重對人的感染力與感受力,它用體、面、線等基本元素來進行自由組合進而構成人物角色,更多體現的是形式上的美感,少部分是戲劇與生活所需造型。比如麥克拉倫的作品《節奏》當中,使用的就是數字形象,賦予其同人物一樣的爭斗與叫喊作用,從而使其有了獨特的寓意與情感。
二、關于實驗性動畫短片角色創造教學方法分析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作用。從很大程度上講,“教”的程度會直接影響到“用”的廣度,筆者根據自身的不斷探索,特提出以下方案,供廣大教育同仁一起參考。
首先,制定一套同社會需求相一致的人才培養方案。從整體上講,動畫角色創造的培養目標就在于培養出一批具有創造力、高強度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創造作,且必須與當前社會所需有機結合。隨著當前動漫產業的不斷發展,人才的需要數量也是與日俱增,從傳統的單純繪畫需求轉向創造,只有具備一定創造與技法的復合型人才是企業所需。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專業技法,并結合當前社會實際,制訂出合理科學的培養目標是當前動畫教學所面臨的頭等大事,也是高校動畫教學必須承擔的現任。
其次,不斷鼓勵學生自我思維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來講,應用性設計才是動畫設計的最終歸屬,這是一個由設計思想直接轉化為藝術表現的一個過程。與商業動畫片相比,實驗性動畫短片當中的角色創造更注重的是個人自由發揮的空間。因而在實驗性短片的教學過程當中,可以要求廣大學生運用自身獨特的創作經驗及藝術修養來表現不同的角色主題,注意心靈上的刻畫,傳統細膩之情。實驗性動畫短片的角色創造最基本的原則即是想象與創意,因而廣大動畫從業者必須具備敢于創新的精神,且有自己獨特的認識。
再次,定期舉行動畫短片角色創造比賽,不斷激發學生探索與實踐的熱情。廣大學校可以進行觀摩教學,在交流中實現進步,以此提高動畫教學的水平。與此同時,還要借助傳媒的力度,發動廣大社會人士參與到此項工作當中來。在不斷實踐與參與的過程當中,逐漸提高教育水平。
最后,角色創造質量直接會決定動畫短片的成功與否,而對于實驗性動畫短片而言,它的魅力就體現在不斷的研究與探索過程當中,只有勇于創新,才能始終保持耳目一新。就實際來講,角色創造也是在不斷掌握規律與積累經驗當中不斷突破傳統造型慣性思維的模式上進行的,只有如此,方能創作出與時代相符且更為優秀的角色作品。
(作者單位: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