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日升
摘 要:本文根據我國體育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從現在中專學校的體育教育的模式和社會對體育教育的要求來看,中專體育教育有很多問題還需要解決。其中主要的問題集中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以及成績考核上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問題
的方法。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培養 體育教育 訴求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245-01
1 我國體育教學的現狀
中專體育教學的教師雖然一般資歷很高,但是他們所受的教育大多是比較傳統的,并且是經濟體育式的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大多采用競技體育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師在教育中偏向應試的方式,一般只注重學生個人技能和能力的培訓上,經常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心理健康的因素視而不見,因此,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對體育的興趣方面基本上沒有培養。教學內容上存在這教材容量大但是重復內容過多的缺陷。教學方法以傳統的教學法、講解法和示范法為主,這種延續了幾代的教學模式早就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教學要求。傳統的體育教學課堂是以教師灌輸,學生演戲為主,學生雖然獲得了技巧性的練習,但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興趣的培養遠遠不夠。另外,學生成績考核方式單一,只是以學生對于競技的掌握為主,忽略了學生個人能力的成長和進步。體育成績考核是絕對的考核,完全忽視了學生個人心理、素質、期待值的因素。
2 如何搞好體育課的創新性教學
2.1 教師要進行體育教育改革
國外的體育教學近年來流行終身教育這種思想,終身教育的思想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戰,但是現在還未形成獨立的教學模式,但是這種思想值得每個教育者探索和深究。從當前的狀況來看,體育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點和突破口。學校體育課的最終目標是為社會提供身體健康、心理素質良好的人才。因此,以技術教學為主的舊的教學體系就必須被打破,新的教學體系應該注重學生個體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心理素質的高低,在體育教學的同時注重體育知識、衛生保健知識的傳播,形成體育和衛生保健相輔相成的教學體系。
2.2 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法國教育學家說過這樣的話:“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自古以來,我國的教學課堂就一直存在著課內容枯燥、氣氛呆板的不足,教師教學缺乏活潑和動力,有時候根本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樂趣和興趣。因此,體育教學課堂中教師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就在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其學習專注力,教師要在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中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如此一來,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使得教學效果大大提高,體育教學改革也可以取得質的飛躍。
2.3 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改進
創新思維作為創新行動的核心,是一切創新的源泉,體育教學可以根據新的思維創造多種教學方法,教師從中選擇最適合的方法。如在改進和提高學生投籃技術和命中率的教學時,首先,提出“利用學過的知識、技術,你采用哪些方法?”學生就會從記憶中努力演練出多種方法,即原地雙手胸前投籃、跳起單手投籃、高手投籃等。這時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收斂思維的訓練,即指導學生對每種動作方法進行比較,從中體驗、摸索出一種最佳的方法。在學習動作技能時,學習者只能覺察自身的一部分動作,而難以看清整個動作的表象。因此,教師從旁指點、評價就非常重要。而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比直接教會學生知識更為重要。在此基礎上,闡述有關理論與技巧。接著再讓學生做,老師發現問題,從理論與技巧方面加以指導糾正。最后,由老師以提問形式來總結,激活學生的思維,領會動作要領,以加深、鞏固感性知識與理論知識,深化一步引導學生去比較各種基本動作的異同,并互相借鑒運用。
2.4 教師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學是最適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教師通過給學生安排小組經濟活動,就能增強學生對團隊的理解和合作精神的培養,提高心理抗壓能力和適應能力。良好的紀律性,聽從指揮,服從安排是體育競賽能夠取得良好成績的前提條件;人際關系的平等坦承和協調是體育競賽取得佳績的重點;相互尊重和包容,原諒小組成員的無心之失是體育競賽能夠存在的基礎;每一個隊員的不懈努力和艱苦奮斗都在促進者體育競賽本身的提升。經歷過這樣的競賽,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必然大大加強。競賽還可以釀造一種緊張的競爭氛圍,讓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并保持良好的競爭意識,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的潛力,驅除懶散,煥發熱情,遵守規則。
2.5 教師要注重每個學生個性的發展
很多人把素質教師是針對全體學生這個觀念錯解為平均主義,認為所有的學生都應該同步掉發展,這是個極其錯誤的觀點,體育教育必須正視每一個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這樣才方便教師激發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在不偏不倚的基礎上,給每一個學生自由發展、活潑學習的機會,最終達到在全體學生素質得到提高的情況下,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在體育教學中得到完美的發展;同時,教師在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好好注意選拔優秀人才。學生在學習興趣和身體素質上的差異很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忌一刀切,教師考慮到學生身體素質、專項知識、技術水平、心理素質與刻苦程度等方面差異,對學生因材施教、分別教誨,使學生的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相結合。
每一學生的實際情況是教師教學的出發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各方面、多層次能力的發展,教師對于學生的幫助要對學生的素質的提高有實質性幫助。如有些學生身材不高,在學習跳高、投擲項目相對處于劣勢,就有意識地指導他們發展專項速度和力量,改進技術,從而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總之,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思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掙脫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讓學生的體育素質和體育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最終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和素質教育的訴求。
參考文獻
[1] 劉海燕.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是體育教育的訴求[J].改革與開放,2009(9):182-183.
[2] 劉秀娟.淺談創新教育在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青年科學,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