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珣
一、立項背景與意義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和全球競爭與合作的加劇,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都加緊開展課程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教育課程方面的標準或相應的綱領性文件。教育部提出:“發揮行業企業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專業教學標準建設”,開展專業教學標準和核心課程標準的研究與實踐,是落實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具體實施,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二)國內外汽車專業課程標準研究現狀
1、國外汽車專業課程標準研究的相關專著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探究課程。如英國的BTEC教學模式。在英國,各行各業、各種工作崗位的職業標準由全國性的雇主協會制訂,由政府審核批準。BTEC的課程專家按照職業資格標準,把企業需要的知識、能力組織成若干課程目標,編寫出教學大綱。這個大綱,不僅是教師必備的教學工作指導文件,而且是學生實現學習目標、自我評價學習結果的指導性文件。
2、國內汽車專業課程標準研究的相關專著
1999年2月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適應就業市場實際需要,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真正辦出特色。”2005年11月溫家寶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加快培養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提高學校課程與社會職業對接度,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努力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課程改革、制定適合課程標準的路子。
(三)國內外汽車專業課程標準發展現狀
1、國外課程標準研究的發展現狀
美國學習內容包括汽油和柴油發動機、電氣/電子及計算機系統、燃料和排放控制、中斷系統、剎車系統、自動傳輸、電力、空調、汽車機械等48門課程。4個證書考試,第一個證書考試:手動擋離合器 ; 第二個證書考試:空調系統;第三個證書考試:自動傳輸系統;第四個證書考試:方向盤與懸掛系統。
2、國內汽車課程標準研究的發展現狀
有發動機構造維修,底盤構造于維修修,機械識圖,汽車電工,現代汽車技術,汽車英語,汽車電器設備,汽車營銷等32門。
二、本研究項目對促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和意義
(一)研究目標
根據湖北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總體部署,加強項目課程和綜合課程的開發,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
(二)主要內容
1、汽車類各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
2、汽車類各專業教學內容的研究。
3、汽車類各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
4、汽車類各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
(三)意義
校企合作聯合開發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可以最直接地反映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經過引入企業工程實證、企業文化、校企共建實習基地、企業兼職老師參加授課甚至企業現場教學等合作,保管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本領及考核方式與企業實際緊密聯合,為畢業生從事職業崗位工作提供最直接的素質、技能與知識準備。
三、項目實施方案
1、具體研究對象和內容:汽車制造與維修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及其課程標準。
2、研究擬達到的目的:通過研究,找出專業核心課程與職業崗位能力之間的關系,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之間的關系,從而制訂出適合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專業核心課程標準。
3、實施計劃:課程教學內容第一個方面堅持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功能為主線,以項目為載體,優選教學項目.
4、本項目特色,創新推廣價值:
特色:課程教學與生產整個過程對接,在引入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后,遵照企業生產整個過程與要求,采納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落實項目教學。
創新:應用企業環境進行現場教學,與企業兼職老師聯合授課,應用企業的工藝、質量與方面的管理要求組織教學,全面推廣施行教學與生產整個過程對接。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采納應用以學生活動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方式,能充實變更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
四、項目研究基礎
1、項目組成員已開展相關研究及成果概述:
研究的思路:項目組已派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到企業掛職鍛煉,面向重點產業,瞄準主干行業,深入行業企業,調查行業發展與人才需求。行業部門根據產業發展提出學校專業對接企業名錄,提出專業發展的建議。了解汽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了解行業職業崗位設置情況;進行工作任務分析;進行課程分析;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課程標準。
2、已具備的教學研究基礎和環境,學校對課題的支持情況:
本專業擁有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眾黃石4S店、一汽大眾黃石4S店、黃石金鑫汽車修理廠等十余家實訓基地及校企合作單位,對開展企業調研非常有幫助。前期各門課程已有教學大綱,學校對本專業建設相當重視,把本專業作為學校的重點建設專業來抓,對各項教改項目和研究課題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項目負責人有從事相關教研工作的經驗,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的《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說課成果取得了全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分會的科研成果優秀獎;項目組成員均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均是雙師型教師,可以完成本項教學研究項目。課題組成員都是專業負責人或教學管理崗位的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改革意識強烈,改革的積極性很高,組織能力和感召力強;專業負責人長期在企業掛職,熟悉企業,便于與企業聯系與合作,有利于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施。
參考文獻:
[1]姚慶文,丁輝.高職專業核心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對接研究.
[2]宋或,李春富.課程轉換在營銷職業資格認證中的應用[J].繼續教育分析.
(作者單位:黃石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