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雋中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強對領導干部權力運行的監督,做好對領導干部和相關人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權力運行情況的監督與制約。需要通過加強理論學習、思想教育、監督體系建設等,保證權力運行的規范化和有效性。
關鍵詞:權力運行 監督體系 規范化
權力向來是把雙刃劍。權力必須受到監督和制約,沒有監督和制約的權力最終會變成洪水猛獸,不僅危害國家社會穩定,還會危害到黨的健康發展。加強對領導干部權力運行的監督,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從嚴治黨的客觀要求,更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重要內容。那么該如何加強對領導干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結合工作實際我認為,只有從加強理論學習、思想教育、監督體系建設上著手,才能加強對領導干部權力運行的監督。
(一)加強理論學習,保持領導干部的先進性。
提高領導干部的思想與道德修養,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與途徑。領導干部要注重并堅持理論學習,培養學習能力,提高防范能力。如果放松了理論學習,喪失了思想的先進性,就會難以抗拒各種誘惑,滑入腐敗的深淵;就會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危害黨的形象和威信,給我們黨的事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應重點學習以下內容:
一是要重點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十八大精神,不斷提高思想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對權力的認識,學會科學用權、謹慎用權、民主用權。
二是要重點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真正懂得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懂得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社會的主人。
三是要重點學習國家的法律及各項規章制度,用法律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
( 二 ) 加強思想教育,提高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意識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是每位領導干部的責任和義務。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進行廉潔自律教育,切實提高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意識。
一是要求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講黨課、舉辦專題講座、觀看電教片、選樹先進典型、剖析典型案例等各種形式,在黨員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黨風黨紀教育、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其不斷增強黨性修養,在思想上解決“權力從何而來”、“權力為誰服務”的問題,從而樹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思想,在權力運行的過程中自覺為黨和人民掌好權、用好權,防止權力的濫用。
二是要加強對領導干部法律、法紀及各項規章制度教育,解決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問題,使黨員領導干部進一步增強黨性觀念和法律意識,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自控能力和廉潔自律意識,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自覺接受法律、法紀的約束。
三是要正確引導干部處理監督制約與信任愛護的關系。幫助領導干部和相關人員認識到監督制約和信任愛護是相互統一的。不言監督的信任是輕信,放棄監督的信任是縱容,監督是信任的保障與基石,是拒腐防變的關鍵,是愛護干部的體現。
通過思想教育,從而使黨員領導干部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真正做到耐住艱苦,扛住誘惑,守住本心。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都要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清正廉潔。
(三) 加強監督體系建設,提升領導干部正確使用權力的能力
加強對領導干部權力的監督,是保證領導干部掌好權、用好權的基本前提。歷史的經驗教訓一再證明,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切實加強監督體系建設,是從源頭上有效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使監督成為黨的監督、制度的監督、民主的監督。因此,建立健全對領導干部權力運行的監督體系應從以下幾個關鍵環節展開。
1、黨內監督。加強黨內監督,重點是要使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履行黨內監督的職責,正確行使黨內監督的各項權利,勇于揭露和糾正領導干部在權力運行過程中的缺點和錯誤,充分發揚民主,發揮下對上的制約,強化黨內監督的力度。可通過民主生活會、重要情況通報與報告、黨員思想匯報、民主評議黨員、述職述廉和廉政談話等措施的監督.使“黨管人、黨管人才”得以真正的實現。
2、制度監督。推進制度監督,建立健全和落實規范權力運行的相關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重點是要健全和落實圍繞人事權、財務權、行政審批權、行政執法辦案權等權力的相關制度,以達到規范和制約權力運行的目的。建立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制度,實行“群眾對黨員”、“職工對領導”的有效監督辦法;建立領導問責制度,不僅要查處當事人的違紀違法問題,還要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建立重大事務咨詢聽證制度,涉及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等干部職工關注的問題,征求干部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建立民主理財制度,對違反紀律的、違反廉潔從政有關規定的、有不當開支的等方面問題;建立專項資金跟蹤審計制度,對重大項目投資和專項資金組織定期審計和跟蹤監察。
3、加強民主監督。一是堅持民主集中制。通過完善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制、班子議事規則和班子成員表決辦法等機制來落實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堅持重大事項集體討論、集體決策,不搞“一言堂”。對通過批準的重要事項、決議備存字據,做到有據可查。二是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權力公開,不僅是向部門或單位內部公開,也要向社會公開,接受本單位干部職工和社會公眾的監督。
4、輿論監督。繼續落實和完善在各級紀檢、監察、檢察機關設立“舉報箱”、“舉報電話”和“獎勵舉報”等制度,充分調動職工群眾舉報違紀違法行為的積極性,并且紀檢部門要做好保密工作,解除職工群眾的后顧之憂。同時,在不影響社會穩定的前提下,要對一些違法違紀、瀆職、腐敗等行為案件給予職工群眾客觀真實的公開說明,以便進行輿論監督。
總之,只有加強對領導干部和相關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提高監督的有效性,堅持嚴格教育、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才能真正實現黨提出的“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