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娥
摘 要:企業要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注重心理溝通,注重心理疏導,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
關鍵詞:創新 思想 關注 健康
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力量關注,企業和企業黨委要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改進傳統的思想教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使思想工作更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注重人文關懷,營造和諧環境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這是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全新概念,為我們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明確了一個方位。
“關心人,幫助人”是企業思想政治的一大優勢,在企業,職工有困難,單位會全力救助,職工的生老病死都得到了企業的極大關注。這種情感上的傾斜,物質上的幫助,體現了“以人為本”。但在“理解人,尊重人”上還有待于提高,人不僅有物質上的需要,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關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員工的精神需求,有時領導干部的一個便簽,一句問候,一個招呼就能使員工在心理上得到滿足。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有些產品沒有市場,有的單位生產任務不飽和,相當部分員工處于待崗或半待崗狀態,收入水平有所下降。此時仍然要求職工愛崗敬業,而從不考慮員工個人的心理感受和要求。對具體的個人也沒有個人生涯的規劃,員工很難實現個人的價值,從而造成心理上的缺失。因此我們要從過去的用人思維中跳出來,在尊重人,成就人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員工的思想素質,提高其業務水平、操作技能,多渠道搭建員工成長的平臺,使“人文關懷”真正融入到思想工作中,滿足其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滿足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以喚起員工極大的熱情,積極投入到生產經營實踐之中,與企業共命運,同發展。
注重心理溝通,改進工作方法
在企業的大家庭中,企業和員工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由于員工生活中現實之中,其社會地位、實踐經驗、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各不相同,對利益的追求,對事物的認識,包括興趣、性格、習慣等在內的個性都存在著差異,群體與群體,群體與個體,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著大量的矛盾。在工作實踐中經常可看到:部分員工由于對分配政策的不了解,個別領導又疏于政策的解讀和說明,引起員工一些誤會,造成群訪事件;有的員工則采取寫匿名信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不滿;有的領導干部在安排工作任務時,缺乏有效的溝通,批評指責多,導致干群關系緊張,演變為人際關系的不協調。對于這些矛盾,傳統的說服和教育,有時很難收到效果。因此,要從個性問題出發,認真對待矛盾一方的心理感受和訴求,認真向每一位員工解讀單位的分配政策,打消員工在分配上的疑慮,消除分配上的誤會,讓員工干明白活,算明白賬。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試驗:將十個人一組放在密封的實驗室里做手握力測試,試驗前,講參加試驗人的優點、能力,從心理暗示他能取得成功。結果受到激勵的人都握力大增;而對另一組人卻講個人的缺陷和不足,從能力和體力上去否定他,結果受測試的人情緒不高,握力大大降低。這個試驗表明:從心理上激勵、鼓勵,可以激發人的能力最佳發揮。激勵是一門藝術,要把握表揚和批評的量和度,既要看所表揚和批評對象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要把握其準確度,要選好時機和場所。美國有一企業家在這方面總結出了一條經驗:表揚用公文,批評用電話。
注重心理疏導,創新思想工作
心理疏導是思想政治工作一種新的科學工作方法,在解決人們心理障礙問題、引導人們樹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何說心理疏導是思想工作的一大特點?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自主的意識的增強,生活和生存的壓力不斷加大,由此引發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礙等矛盾和問題,很多人出現焦慮、抑郁等狀況。
在工作中經常遇到有的職工因家中的一些煩事想不開,總想找領導或同事傾訴,似乎不幸全落在自己的身上。也有因婚姻、鄰里關系不和,找單位主持“公道”;也有的職工有點不適,就認為得了大病,要求領導調換工作或給予照顧;有的人心理不平衡整天生活中苦悶之中等。這些看似正常的行為,其實是心理失衡的一種表現,需要在心理上以疏導,心理慰藉上予以幫助。
中國曾有一俗語:“有疤想摸摸,有話想說說”。就是說,人有思想壓力,情緒緊張,而向人傾訴,是一種緩解心理壓力的辦法。而一味用傳統的思想說服教育很難奏效。只能從與人為善的原則和角度出發,用健康的心理狀態去疏導、溝通,緩解其情緒,使其心理回歸正常狀態。
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將其作為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突破,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者業務知識的培訓,系統了解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倫理學、美學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心理疏導技巧。各級干部要疏通員工溝通交流的渠道,采取定期接待或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理順員工的情緒。企業要多開展一些豐富的文化活動和娛樂活動,緩解人們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對于已出現心理問題的員工,要及時采取心理干預措施,使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合法、合情、合理,以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正確看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看待工作上的困難、挫折和榮譽,樹立自尊心自信心,避免不良心態的積淀,引發嚴重的后果。
社會在進步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思維方式都在變化。我們應以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態度,把握時代的脈搏,創新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由傳統的教育型向現代服務型轉變;由傳統灌輸型向科學滲透型轉變;由傳統被動型向積極主動型轉變,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員工,更加入耳,入腦,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