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新生
摘 要:山東省自2008年開始,開始了高考模式的改革,許多學科都設置了選考模塊,化學也不例外。高中化學有兩本必修、六本選修。在高考試卷中,則設置了三個平行選考模塊試題,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模塊的要求任選其一進行作答。
關鍵詞:化學;選考模塊;特點
高中化學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而設置的。設置了六個具有不同特點的選修課程模塊,根據目前山東省的高考模式和要求,“化學與生活”模塊為偏文學生的必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模塊為偏理學生的必修和必考模塊,“實驗化學”模塊的基本內容為高考的必考題,但是它們并沒有單獨的在選考中出現。也就是說,理科學生必考模塊有三個,兩個必修,一個選修;選考模塊有三個,即“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且為三選一。下面就選考模塊的特點作一說明。
一、三個選考模塊的特點
三個選考模塊課程具有不同的特點、能力要求,教師要認真研究每個模塊的教學實施策略,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現簡要介紹高中化學三個選考模塊的特點,供教師參考。
1.“化學與技術”模塊
此模塊包含的內容范圍比較寬廣,如果單純從知識的角度考慮,難以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中,要通過一些典型的實例使學生認識化學與技術、社會的關系,從而對化學的價值有更全面的理解;要重視精選典型案例,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重視學生基本觀念和技術意識的培養,而不是過分關注具體的生產流程和細節。另外,“化學與技術”模塊學習起來雖然簡單一些,但是因為考試題基本都為簡答題,學生答起題來想把答案答全面是很難的。山東省已經考過的三年中,在三個選考模塊中,“化學與技術”模塊學生的得分率是最低的,平均分也最低。
2.“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
此模塊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若只是把理論知識堆積起來,不僅會使學生望而生畏、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學生的理解困難,無法落實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認識水平,注重抽象概念與具體實例相聯系,盡可能通過直觀模型和模擬活動增進學生對科學概念的實質性理解。另外,“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學習對必修二中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很有幫助,同時對“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中的化學鍵知識也是一個很大的提升。從高考角度來講,“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雖然教起來和學起來難一些,但是學生考起來卻要容易一些。山東省已經考過的三年中,在三個選考模塊中,“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學生的得分率是最高的,平均分也最高。
3.“有機化學基礎”模塊
此模塊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各種探究活動讓學生研究有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認識研究有機化學的一般方法,增進學生對實驗在科學探究中重要性的認識,并發展他們的實驗技能,幫助學生認識有機化學對提高人類生存質量、促進社會發展和科學進步、提高人類社會文明發達程度所發揮的重大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學中要重視如下教學方法和策略:(1)重視理論指導,形成系統知識體系。(2)重視直觀教學,訓練空間思維能力。(3)重視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4)重視實驗探究,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另外,“有機化學基礎”模塊教師都很愿意教,因為原來的時候教師都對“有機化學基礎”模塊很熟悉。雖如此,學生學習起來并不輕松,尤其是山東科技版的“有機化學基礎”模塊,內容太多,也很難,從高考角度講,學生想答完全并不容易。山東省已經考過的三年中,在三個選考模塊中,“有機化學基礎”模塊學生的得分率和平均分都處于中間,也就是說,比“化學與技術”模塊要高,但是卻低于“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
二、一些建議
根據上級要求和學生特點,按說學校應該根據學生選報的情況來分別開課。但是就下面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師資情況來看,這并不現實。根據目前普通高中學校的實際情況,應該集中精力開好一個模塊。根據上面三個高考選考模塊的教學特點和考試特點來看,建議教師選學“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并給學生把模塊的特點說清楚,這樣學生學起來輕松,教師教起來也很愉快,最后學生的高考得分在三個模塊中也很有優勢。
參考文獻:
[1]陳光巨,王磊,王明召.化學: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曹居東,王磊,尹冬冬.化學:有機化學基礎(選修).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王磊,張文樸.化學:化學與技術(選修).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山東省禹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