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教學方法上打開創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弦發出美妙的樂聲?!?/p>
關鍵詞:激趣;觀察;評價
面對作文教學的時候,很多學生總會抓耳撓腮。怎樣才能消除學生對習作的恐懼心理,撥動他們心底的琴弦,發出美妙的樂聲呢?
一、激趣——習作教學成功的起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熱情。中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在習作時提起筆來不覺得困難。
要讓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關鍵就是要讓他們有話可說。對于才接觸作文的學生,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給他們活動的空間、說話的時間。比如,組織學生開展“扳手勁、添鼻子”等活動,帶著他們親身體驗,經歷活動的過程,再抓住其中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寫下來;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家或學校栽花種草,飼養小動物,制作玩具……這樣的習作,學生容易有感而發,有物可寫,有話可說,從而對寫作產生興趣。
二、觀察——習作教學的源頭活水
“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睂W生的生活越豐富,寫作的材料就越充足,文章的內容才會越具體。學生寫作的直接材料是親自觀察、體驗而逐步積累起來的生活表象。
觀察是寫作的前提,在指導學生觀察時,一方面要結合具體的事物,指導學生充分運用眼、耳、鼻、舌等器官去感知其特點,展開想象。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每天用一句話的形式把自己感興趣的材料記錄下來,這徉學生就能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采擷到無數的浪花,汲取到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無話可說”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評價——用心靈解讀心靈
習作的評價一直是我們耗時最多,成效卻非常低的一項工作,通常是我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去批改,學生卻只看看分數,瀏覽一遍評語,對教師的修改置之不理。
基于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嘗試采取開放性的習作評價。比如,在班級的“習作園地”中開辟“小小作家”欄目,學生想寫就寫、想評就評,使班級的習作園地不再是少數人的領地,而是學生弘揚個性的地方;我們可以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廣播學生的佳作,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讀給父母聽,以此為他們提供流露真情的地方。
只要我們善于調動、鼓勵學生,抓住時機進行點撥;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多用一點心思,就能幫學生打開創作的源泉,就能讓學生心中習作的琴弦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