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第斌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多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特別是農村,留守學生、父母離婚造成單親或者一方已故的單親學生。家訪自然也就成為教育工作者了解孩子、了解家庭的一條必不缺少的途徑。“課外訪萬家”活動如一縷春風吹進了土家山寨的每一個角落。
關鍵詞:青春;美麗;家訪
5月4日早晨,藍天白云,陽光明媚,我和周寧波老師踏上了本次家訪之旅。我們家訪的對象是何賢華,他父母離異,靠奶奶帶,父親剛出去打工,我們八點出發,車行走三十幾里路后,轉入了鄉村小公路,顛簸得厲害,我們只有下車行走。走在崎嶇的山路上,聽著鳥聲啾啾,心就這樣寧靜了,六、七里的羊腸小道不覺間已在我們的身后。當我們氣喘吁吁地爬到山頂一戶農家時,已是十點半鐘了,快要到達的土方鎖著,周圍都是高山,中間一塊小地方,到處都是草,真像武俠電視劇一樣,大山中有一個白發老人生活的地方,如果沒有房子,很難讓人相信這里有人煙。因地方偏僻,電話信號很不好,打了幾次電話,他的奶奶說快回家了,只要十分鐘??粗靡桓照嚷丶遥蜷_門,雞籠就在堂屋里,一陣雞糞的味道撲面而來,他奶奶說,今天早晨就出門采藥,因腿不好,到這時才回來,沒燒開水,我們馬上燒開水泡茶,我們謝絕了??粗@樣的地方,我們問他奶奶,為什么不離開?她說:他媽不要他了,他爸一個人,他爸要外出打工掙錢,我一走,這個家就完了,我六十幾歲,我的姑娘要我跟他們去,我不去,我要等到他高中畢業。他一回家,還是很勤快的,幫我做這做那,還是很有孝心,就是學習成績搞不好,希望老師看在貧困的份上,我也努力,請老師也幫幫我們。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們順利地來到了李丹的家,孩子的奶奶向我們講述了她們祖孫倆的生活,她父母常年出外打工,孩子在家本身內向,去年孩子爸媽離婚了,他爸又娶了一個,她一回家,不愛說話,就是做作業,看電視,做做家務,問一句說一句,她奶奶反映的最多的就是與孩子的溝通很難。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一,現在的孩子獨立性很強,意識形態正在發生變化,加之缺乏母愛和父愛,更不愿意跟奶奶多交流,與孩子之間有隔膜;其二,家長有心要幫助孩子學習,但是苦于自己知識能力有限,并不能為孩子作出直接的指導,只能一次次重復相同的幾句話,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對于孩子的惰性表現,他們也顯得有點無奈。
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能走進孩子的家,傾聽家長的心聲,在家校之間建造一座美麗的心靈之橋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這次家訪我們收益頗多,對學生和家長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對今后的教學很有幫助。同時我們聽著家長殷切的期望,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的壓力。我愿本著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精神,奉獻愛心。
大山的孩子,老師想對你們說:成長的路老師陪你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