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晶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還要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
關鍵詞:德育;課堂;數學領域;數學故事
一、充分利用課堂進行德育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容易受美好而高尚品德的影響。可是由于他們年紀小,也極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干擾。所以不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增強其識別能力,對于他們以后的發展是很危險的。
課堂教學是實施對小學生教育的主陣地。比如,要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的教育,可出這樣的數學題:
1.500粒大米重約10克,那么每一粒大米重多少克?我國有兩億個中小學生,如果每人節約一粒大米,那么兩億個中小學一共能節約多少克大米?合多少千克大米?
解:10÷500=0.02(克) 0.02×200000000=4000000(克)=4000(千克)
2.如果每位學生一年吃大米200千克,那么兩億個中小學,每人節約出的一粒大米合起來,能夠供多少人吃一年的?(照這樣計算2粒、3粒、4粒、5粒大米夠多少人吃一年的?)
解:4000÷200=20(人)
計算完應用題,教師可以總結:一粒米多么重要呀!那么兩億人每人節約2、3、4、5粒大米呢?夠多少人吃一年呀?同學們想一想:你們以前浪費過一粒大米嗎?今后怎么做?平時吃飯時跟媽媽挑挑揀揀過嗎?從中讓學領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實踐價值和意義。
二、深入數學領域進行德育
社會生活是離不開數學的,那些做生意的人每天都在與數學打交道。不妨讓學生深入數學領域,從中進行德育。如,可以帶學生走進菜市場,做生意。假如賣黃瓜,每斤黃瓜1.2元,有一位顧客買2.6斤多少錢?雖然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運算,可是平時沒有鍛煉,談何能輕易地算出來呢?由此能體會出做生意沒有數學知識是萬萬不可能的,從中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思想情感。
三、通過數學故事進行德育
通過介紹數學家的事跡、數學典故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小數點時代》1967年8月23日,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為什么會這樣呢?從宇航員科馬洛夫和其女兒的對話中可知——科馬洛夫叮囑女兒說:“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總之,數學教學中的德育素材很多很多,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把德育貫穿始終,以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阿里河林業第二小學)